数字经济背景下中老双边贸易问题及对策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6-16
/ 2

数字经济背景下中老双边贸易问题及对策研究

苏力龙

广西大学

摘要新世纪以来,数字经济和数字贸易已经成为各国提高其国际竞争力和抢占全球发展主动权的关键。本文以数字经济为背景,分析中国和老挝两国贸易往来现状,发现当前两国之间的贸易仍存在贸易结构失衡、贸易壁垒严重、边境管理松散等问题,并对两国政府提出针对性建议,以期为中老贸易合作带来新机遇,进而为整个东南亚的贸易合作注入新活力。

关键词:数字经济;双边贸易;中国;老挝

21世纪以来,经济全球化进程不断加快,各个国家之间的经贸关系越来越密切。中国作为当今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积极发展同邻国之间的双边贸易关系对提高国际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老挝和中国山水相连,自两国建交以来,双方基于其独特的地缘优势和制度优势不断加深经济贸易合作。截至2021年末,中老贸易额破43亿美元,中国成为老挝第二大贸易伙伴和第一大出口国。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进步,数字经济作为一种新兴经济模式应运而生。发展数字经济目前已经成为老挝政府的优先事项,而中国作为老挝最大的投资国,双方在数字经济背景下的贸易合作将如何发展,已经成为学者们关注的热点问题。

1.中老双边贸易现状

自2010年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全面建成以来,中国更加积极地与东南亚国家进行贸易往来,因此中老双边贸易高速发展,尤其在基础设施建设、工业园区招商、农业作物种植等多个方面的合作成效显著。2021年中老铁路的通车,更是为双边贸易往来提供了更好的基础设施条件,使得两国贸易额不断增加。从下图可以看出,中老双边货物进出口额一直稳步发展并呈现增长的势头。这一现象可以从两个方面分析,一是老挝国土面积小,人口少,国内市场小,工业发展程度低,造成进口需求大,出口产品种类有限的现状。二是中国工业技术一直领先老挝,中国政府对出口也一直持鼓励态度,中国出口产品价格在老挝市场上具有竞争力,导致老挝大量进口中国产品。

图1 中老双边货物进出口额

目前老挝仍是以农业为主要产业的国家,工业生产力相对落后,但其自然资源颇为丰富,所以目前老挝出口中国的商品以矿产初级材料(矿砂、矿渣)为主,其次是农产品,以及橡胶、石料等轻工业产品,这些产品可以满足中国日益增长的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根据中国海关数据,中国对老挝出口的商品结构以机械器具为主,其次是电气设备及其零件,中国拥有相对雄厚的资金、技术、人才资本,其商品符合老挝市场需求。不难看出,中老两国产品存在一定互补性,即老挝对中国出口资源密集型产品,中国向老挝出口劳动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产品,这种互补性的优势使得中老两国之间的经济合作领域越来越深。

2.中老双边贸易存在的问题

2.1贸易结构失衡

由于老挝现代化发展较晚,其国家社会经济发展长期依靠外国投资,导致国家内部产业结构以农业为主,工业和服务业发展基础较差,因此老挝对中国出口的产品以初级产品为主,加工程度低,其附加值未能完全开发出来;而中国对老挝出口的产品以加工产品为主,技术含量高,商业价值高。这种失衡的贸易结构,尤其是老挝对中国机械设备的依赖,对老挝国家发展不利,也会影响两国的贸易长期发展。而随着全球数字化浪潮的到来,中老双边贸易之间的逆差还可能持续扩大。

2.2贸易保护严重

在当今国际贸易中,贸易保护主义现象频发,特别是技术壁垒被广泛运用。尽管中老在双边贸易中有许多贸易实行零关税,但在进出口清关时,由于老挝的“小费”文化和一些老挝海关为了创收,中国进出口的老挝海关货物可能会被扣留。除此之外,在中老两国的双边贸易过程中,以中国产品标准来要求老挝会造成两国的生产技术贸易不对等,使得两国的贸易中存在不公平的情况。这将为数字经济背景下不断扩大的老中双边贸易合作带来阻碍,进而影响双方更深层次的合作交流。

2.3边防管理松散

由于独特的地缘优势,中老两国人民来往十分密切且方便,但在办理进出手续时,存在偷渡、贩毒、走私、跨国犯罪等违反边防管理的问题。还有部分中国商人为了提高自己的利润,在出口时利用老挝海关的检查漏洞和腐败现象,携带假冒、低质产品进入老挝市场销售,这会严重损害大国形象和声誉质量。松散的边防管理不利于双边贸易的长期稳定。

3.促进中老双边贸易发展的对策

根据前文的研究发现,中国对老挝的直接投资促进了中老双边贸易的增长,具有互补效应。但由于中老国家综合国力之间存在较大差异,中老双边贸易的不平衡问题可能在短期不能完全解决。基于此,笔者从以下几方面提出建议:

3.1优化双边贸易结构

优化贸易结构,是促进双边贸易发展的重要前提。促进贸易畅通针对中老之间的贸易结构失衡,中国可以推进中老合作经济带的数字化、科技化发展,使两国投资合作能够实现转型升级,孕育新的产业和经济模式。对老挝来说,一方面可以通过培育国家骨干农业发展企业等方式,利用经济技术开发区的技术和政策优势,优化产业结构,形成以第二和第三产业为核心、第一产业为补充的经济结构模式。另一方面也需要提升国家整体的科学技术水平,以及企业面对数字经济的风险能力,提高对中国出口商品的附加值。

3.2打破中老贸易壁垒

减少贸易壁垒,是促进双边贸易发展的重要保障。中国可以充分发挥电子商务合作机制的作用,利用物流、移动支付等渠道扩大老挝的优质、特色产品在华销售。老挝政府应提升海关服务水平,不仅要避免出现海关人员受贿行为,更要避免走贸易保护的反贸易规则行为。针对走私和假冒伪劣问题,要加强与当地政府官员的贸易质量监督管理合作,进一步完善中国对老挝的投资项目管理。

3.3加强中老边境管理

加强边境管理,是促进双边贸易发展的重要制度优势。中老两国政府要持续开展中老铁路全线各阶段廉政建设,进一步加强反腐败与追逃追赃的执法合作,在《联合国反腐败公约》和中国-东盟等多边机制中的沟通中达成协调。两国要完善中老警务合作中心建设,深化在反恐、禁毒、打击电信诈骗、跨境赌博、拐卖人口、移民和边防出入境管理等领域的合作,共同维护中老铁路等合作项目及企业人员安全。

3.4完善企业管理

完善企业管理,是促进双边贸易发展的重要支撑。中国政府有关部门可以在中国商务部“走出去”平台上发布投资老挝高附加值产业的最新信息,组织老挝投资机会行业交流会,引导有意投资老挝新兴产业的企业到老挝学习,帮助老挝实现产业发展和转型,推进中老电网联网项目实现运营。老挝政府应当鼓励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本地企业参与国际竞争,获得国际贸易方面的经验,从而让更多国内企业进入国际市场。同时,要了解国际贸易规则,在规则内合理合法地开展对外贸易,为发展与中国的友好经贸关系做出积极努力。

结语

为了实现中老双方经济可持续发展目标,加快中老数字经济双边贸易合作进程迫在眉睫。2022年,联合国发布一项报告,题为《数字成熟度评估——老挝支持数字政府转型》。该报告指出,老挝数字技术仍处于起步阶段,但目前进展十分顺利,正朝着数字化的方向发展。这表明,中老两方在数字经济合作领域有着十分巨大的空间。在既有贸易合作的框架下,双方应该努力完善各自营商环境,让中老铁路的建设为两国开辟出更多的经济多样化合作机会,打造中老命运共同体,进一步发展数字贸易合作。

参考文献

[1]赵路遥.数字经济发展对出口贸易影响的机制与路径分析[J].商场现代化,2023(07):70-72.

[2]包振山,韩剑,翁梅,陶思宇.数字经济如何促进对外贸易高质量发展[J].国际经贸探索,2023,39(02):4-20.

[3]孟康平.数字经济推动国际贸易转型升级的策略分析[J].商场现代化,2022(23):34-36.

[4]杨淑贤.中老共商共建“一带一路”:成果、困境与对策[J].中共四川省委党校学报,2022(06):98-108.

[5]王新兰,曾裕兴,焦晓松.中老铁路对两国经济影响研究[J].对外经贸,2022(10):17-19.

[6]叶田阳,常志有.数字经济竞争力对国家进出口贸易影响研究——基于50国面板数据[J].经济视角,2021,40(06):99-107.

[7]康琼.中老进出口贸易问题及对策研究[J].商,2015(14):111-112.

[8]郑国富.中国与老挝双边贸易合作关系(1990~2012年)[J].东南亚纵横,2014(02):76-79.

[9]安妮.中老双边贸易的问题及对策探讨[J].中国商贸,2012(31):202-203.

[10]宋帕婉.中老经贸关系发展的对策[J].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03):118-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