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节思维管理理论在心内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体会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6-16
/ 2

细节思维管理理论在心内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体会

曹悦,张建英,张晓艳通讯作者

武警山东省总队医院内一科,山东济南,250000

【摘要】目的:探究细节思维管理理论在心内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心内科在2022年1月至2023年1月收治88例住院患者,随机分组各4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管理,研究组施行细节思维管理理论,观察两组的干预结局。结果:研究组的护理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的护理安全事件率比对照组低,P<0.05。结论:细节思维管理理论可提高心内科的护理管理质量,降低护理不良事件率,值得应用推广。

【关键词】心内科;细节思维管理;临床应用

心内科患者的病情严重,病情进展迅速,并发症多,护理管理工作难度和压力较大,护理工作失误或差错极易引发护理不良事件,也对护理人员的职业素养与业务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当下的医学模式,从以往的生物模式逐步向生物-社会-心理医学模式转变,要求护士积极转变职责理念与服务意识,提高自身的工作主观能动性与潜能。在医疗护理管理的全程融入细节思维管理理论,给予患者生理与心理等层面的全方位照顾,提高患者安全感、依从性、舒适度。及时发现和规避存在及潜在的护理安全事件危险因素,以切实发挥护理工作在提高整体疗效与加速患者病情转归等方面的作用价值[1]。为了有效提高心内科的护理管理水平,本研究将细节思维管理理念应用于科室护理中,探讨其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88例心内科住院患者当作实验对象。患者及家属均知情同意。排除临床资料缺失、合并严重并发症、精神意识障碍者。随机分组各44例,对照组年龄平均63.2±4.3岁;男性22例,女性22例。研究组年龄平均64.7±4.5岁;女性23例,男性21例。基线资料相匹配,P>0.05。研究通过医院伦理委员批准。

1.2方法

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管理,根据科室护理管理制度和操作规范等,落实病情观察与环境干预等常规的护理。研究组接受细节思维管理理念干预,方法如下:

1.2.1人员管理

护士长组织责任护士成立细节思维管理小组,考核合格后入组工作,明确把握细节思维管理方面的内容。负责完善护理制度和操作规范等,优化工作流程,要求护理人员严格按照标准展开护理工作。加大对护理人员的培训力度,更新护理人员的专业知识技能,掌握风险评估的能力,准确评估病情等风险事件,及时上报和预防处理。强化安全意识,确保治疗环境与用药的安全,加强巡视,严守岗位。

1.2.2药物管理

心内科患者的注射、口服类的药物比较繁多,为避免出现药物名称写错、药物错发等问题,需要分类放置与安排专人管理药物,重点交接班药品。

1.2.3医疗文件书写管理

规范的病例是诊疗和解决医疗纠纷的主要参考依据。强化护理人员的法律观念及书写规范意识,及时、准确地填写护理文书,且保证其真实性、清晰度和工整度。

1.2.4重点环节管理

心内科患者的流量大,病情进展迅速,在节假日时增加心内科的人力资源。重点监督护理经验薄弱的护士,同时强化培训,避免发生不良事故。

1.3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的护理管理质量和护理安全事件。

1.4统计学方法

数据处理用spss21.0软件,以均数±标准差表示的计量数据,行独立样本t检验;以百分数表示的计数资料,行列联表χ2检验;组间统计学差异用P<0.05表示。

2结果

2.1护理质量评分

护理干预后,研究组的护理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组间数据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如表1所示。

表1 护理质量评分比较(±s,分)

组别

n

护理安全

病房管理

制度执行

基础护理

风险防范

对照组

44

85.17±2.45

85.22±2.26

85.08±1.64

85.41±4.12

85.33±3.14

研究组

44

92.23±3.45

94.16±3.14

93.26±3.17

95.27±1.25

95.16±3.25

t

15.325

17.615

16.685

18.426

18.614

P

0.000

0.000

0.000

0.000

0.000

2.2护理安全事件

护理干预后,研究组的护理安全事件率比对照组低,组间数据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如表2所示。

表2 护理安全事件率比对(n,%)

组别

n

违规操作

给药问题

文书书写

态度问题

总发生率

对照组

44

3(6.82)

2(4.55)

3(6.82)

4(9.09)

27.27

研究组

44

0(0)

1(2.27)

1(2.27)

0(0)

4.55

x2

8.494

P

0.004

3结论

心内科患者通常病情发展快,疾病特殊,对护理质量的要求更高。常规护理管理以控制疾病的服务理念为主,被动性和主观性的落实护理措施,导致护理效果不尽理想。细节思维管理理念通过对患者实施规范、精细化、优质的护理管理服务,旨在提升护理质量,保障患者安全。要求护理人员具备较强的责任意识和风险管理能力,在护理管理工作中树立循证思维,引入前沿研究成果,不断优化护理流程,减少护理不良事件。施行护理质量持续改进的管理模式,提高护理工作的创造性、前瞻性、个体化等特点,确保护理工作更加符合患者的护理服务需求,以达到预期的护理服务目的

[2]

在细节思维管理理念的导向下,不断强化药物管理和文书书写管理等环节,向患者予以科学、规范的护理干预,为医疗操作的顺利推进提供安全保障。要求护理人员掌握病情评估和艺术沟通技巧等专业知识技能及职业素养,严格执行科室管理制度,规范护理工作的思想行为,减少护理失误,切实为患者的安全负责。细节思维管理小组做好护理工作情况的检查及反馈等工作,不断发现和解决在护理管理制度、流程等方面的问题,切实规避常规护理管理模式的不足,丰富科室的护理服务内涵,推进医疗服务水平的稳步提升[3]

综上所述,细节思维管理理论可提高心内科的护理管理质量,降低护理不良事件率,有较大的完善空间,值得深入研究。

参考文献

[1] 杨晋仙. 心内科护理管理中细节思维管理理论的应用及对护理质量与满意度的影响[J]. 中国药物与临床, 2021, 21(18):3.

[2] 张军燕. 护理绩效与激励机制在心内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研究[J]. 中国药物与临床, 2019, 19(17):2.

[3] 郭奇峰. 绩效考核管理模式在心内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价值探讨[J]. 中国全科医学, 2021, 2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