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博物馆内涵解析与发展定位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6-13
/ 2

考古博物馆内涵解析与发展定位探讨

祖标林

濮阳市戚城文物景区管理处457000

摘要:考古博物馆起源于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古代文物陈列,在现代考古理念的萌芽与运用中,逐渐有了雏形。最近几年,很多地方都在积极开展文物博物馆的建设,并且在这方面走出了一条有别于欧洲的发展道路,但是在有关的理论和实务上仍处在摸索之中。文章从理论上分析了中国现代的考古博物馆是以专门的考古学研究所为主的,并对其今后的发展方向作了初步的分析。

关键词:考古博物馆;内涵解析;发展定位

一、考古博物馆内涵解析

纵观欧洲博物馆的由来及命名,其先祖在考古学上有着很长的历史渊源,并产生了“艺术学与考古学馆”这一名词。在中国博物馆的发展历程中,事实上已经产生了许多带有考古痕迹的博物馆,例如中国现存的历史学综合博物馆,考古遗址博物馆,考古和艺术博物馆等。然而,考虑到中国考古博物馆的兴起,它既非对欧洲考古博物馆的延伸,也非对我国以考古为主的综合博物馆的区分,它是在新时期,随着党和政府对考古事业的关注,中国考古事业的发展,产生了一种全新的、中国特有的博物馆形式。与此同时,作为博物馆体系中的一个关键部分,考古博物馆是构建主体多元、类型丰富的现代博物馆体系的最优方案,也是在我国人民群众不断提高的精神和文化需要的背景下,发展并健全的一种非营利的、公益性的公共文化服务机构的一种体现。所以,通过对其由来、理念的探讨,再加上当前的实际情况,建立一个有中国特色的文物博物馆,其最起码应该具备如下的内容与特点:

(1)在中国新时期的考古学和博物馆事业蓬勃发展的大环境下,考古学博物馆诞生了,它是一种新兴的、由考古学组成的新型的博物馆。

(2)文物保护单位应当具备文物保护的基本特征。考古博物馆除了对出土文物进行展览和宣传之外,还必须对考古学科、考古工作、考古人物和考古成果进行研究和展示,它们不仅是考古博物馆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也是对考古行业进行宣传和帮助考古事业的必然需求。

(3)文物馆舍的建造与经营,将以文物文博事业为主体,以专家为主体。特别是,具备考古发掘小组领队资格的组织和机构,对于建设考古博物馆有需求、有意愿、有条件,可以有选择、分批次建立区域性考古博物馆。

(4)考古博物馆的经营活动是在考古学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的基础上进行的,既有学术性质又有科研性质。在此基础上,对所发现的各类文物进行分类保护,加强管理,进行深入研究,并进行有针对性地陈列和使用。以地层、类型化为依据,对馆藏进行保护;文物保存的目的在于恢复并接近历史的真相;其陈列思想是以对物品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对物品所处环境的解读为指导的。

(5)博物馆的科普工作要与考古学相结合,要坚持以价值观为指导,以理性思考为原则。坚持文物保护的理念,尊重文物的历史、科学和艺术价值,传播科学的价值观念和正确的专家意见。用“古”的气概来影响人们,提倡一种科学的态度,一种追根溯源的探究精神,一种严谨细致的考据技巧。

本文从考古学的角度出发,对狭义的考古学博物馆应该具有的特征与内涵进行了阐述。很明显,考古博物馆拥有自己独有的优势和资源,但是它的规模太小,而且起步太迟,要在越来越多的博物馆的多样化发展以及越来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它的道路还很漫长,目前最重要的就是理顺自己与各大博物馆之间的联系,找到自己的发展方向。

二、考古博物馆的核心业务与发展定位

1.收藏保护——考古成果的专题博物馆

对文化遗产进行收集和保存,是博物馆最根本的职能。随着我国考古事业的发展,我国各考古单位在多年的工作中,积累了一批又一批出土的珍贵文化遗产,迫切需要对其进行修缮与保存,建立一个新的文化遗产博物馆,可以很好地解决出土文化遗产的保存与保存问题,实现“物尽其用”,对出土文化遗产的收集与保存,既是一种职责,也是一种使命。文物保护是文物保护工作的继续,是文物保护工作的继续。对于一个有了考古结果的主题博物馆来说,它应该是一个最重要的储藏室,它应该根据出土的遗产单元来保存和保护,并且对出土的文物和挖掘的数据要一视同仁,要做到应收尽收。它还应当成为考古发掘与保存的试验场,按照优先次序,对出土的考古发掘与保存进行分类、抢救与保存。

2.研究教育——考古学科的专业博物馆

考古学是一个既有理论性又有实践性,同时又有多专业技术和专业知识的综合应用。中国考古学经过近百年的巨大发展,已经成为一种有中国特色的考古理论和方法的革新,必须认识到,考古学这一学科要取得巨大的进步,当前缺乏有效的传播途径,而考古博物馆应当成为该体系和传播途径的一个重要环节。考古博物馆是一家专业的博物馆,它应该是一家能够对考古学研究进行深度挖掘的学术组织,将考古资源的优势和学科的交叉协作发挥出来,从多种角度对文物的内涵价值进行诠释,最终实现透物见人、见社会、见精神的考古学诠释目的。同时,该项目还将作为文博考古领域的一个重要的教育与教学基地,为该领域的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

3.宣传展示——考古工作的行业博物馆

这是一个比较偏门的职业。在当前的情况下,一些以“盗墓”为主题的小说、影视、鉴宝等栏目,误导了人们对这一领域的认知。而市民对于发掘工作和发掘成果,虽有一种想要一探究竟的冲动,但也因缺乏获得详细资料的途径而感到困惑。而作为一个专业性的博物馆,它是一种展示,充分发挥其“近水楼台”的作用,充分发挥其自身的文化价值,将其发挥到一个新的高度,将其已出土的“物”展示出来,将其“人”与其所处的社会“组织”一一展示出来。与此同时,考古博物馆还可以作为一个考古行业的喇叭,它可以为考古行业和考古事业进行鼓掌,这不仅可以让社会大众对知识的渴求得到充分的满足,还可以为他们提供一个可以认识到考古工作和取得的成就的窗口,还可以帮助他们建立起一个对文物有更好认识的价值观念,让他们能够对考古行业做出的贡献和意义有一个合理的认识。

考古博物馆是一个行业的博物馆,它是一个对考古行业进行宣传和展示的平台,它应该肩负着对行业文化进行宣传和展示的职责,坚持自己的行业目标,记录行业的历史,促进行业的文化,用一种科学和合理的方法来矫正大众对考古行业的僵化认识。考古工作成果是一种公共资源,它必须要及时地向公众公开,才能真正地让公众拥有自己的文化享受的权利。同时,考古博物馆也应该对观众的认知水平有所提高,它可以将行业的资源进行融合,通过对考古发掘现场进行公开、组织参观考古工作实况等方式进行社交体验,通过多种方式进行考古工作成果的宣传,将一些艰深难懂的专业知识用一种大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展现,它是一座连接考古行业与社会大众的桥梁,可以让公众多元化的精神文化需求得到满足。

三、结语

在今后的发展过程中,我们还会面对一些诸如经营体制机制不够完善、人才队伍不稳定、文物去向不稳定等问题,这些都要求我们要坚持自己的底色和特点,要坚持自己的功能定位和价值导向,探索出一条具有特色的、具有创新性的发展道路,从而促进我们今后的良好发展。

参考文献

[1]被赋予新定义的博物馆[N].中国文化报,2022-09-02(003).

[2]中国考古博物馆的定义、类型与特点_高义夫[J].

[3]刘书正.考古研究院所建立考古博物馆的一点思考[N].中国文物报,2020-06-09(006).

作者简介

祖标林(1971-),男,汉族,河南长垣市人,专科,濮阳市戚城文物景区管理处助理馆员,研究方向:文博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