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新时代统一战线重要论述的理论溯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6-13
/ 2

浅析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新时代统一战线重要论述的理论溯源 

马玉香

副教授系中共兰州市委党校(行政学院)730000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面对国际国内纷繁复杂的形势变化,为争取人心、凝聚力量,实现党的百年奋斗目标,以习近平为核心的中央领导集体,高度重视统一战线和统一战线工作,习总书记先后在中央召开的多次重要会议和多个重要场合发表了一系列有关统一战线的重要讲话,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形成了独具时代特色的统一战线重要论述。

习总书记指出:理念是行动的先导,一定的发展实践都是由一定的发展理念来引领的。发展理念是否对头,从根本上决定着发展成效乃至成败。总书记提出新时代统一战线重要论述,它是由深厚的科学理论做支撑的,符合中国当下国情,符合经济社会发展大局,能最大限度的激发和凝聚人心,最大限度的整合社会各阶层力量,最大限度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争取我们的队伍越来越壮大,反对的声音越来越小,最终实现中国特色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由此,从以下几点就可厘清它的理论溯源:

1、以统一战线为背景

“统一战线”这个名词,最早出现多用于战争时期,现在常比喻在某些问题上持相同的态度。就其广义而言:是指不同社会政治力量在一定条件下,为了一定的共同目标而建立的政治联盟。

这个政治联盟,它是有具体要求的:指那些不同的社会政治力量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为了实现一定的共同目标,在某些共同利益的基础上组成的政治联盟。这个政治联盟的组织形式,不是固定一种,而是以多种形态,多种面孔,存在于不同国家的不同历史时期。

习总书记有关新时代统一战线新的重要论述,就是基于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为了实现党的奋斗目标和复兴大业,应对国际国内新问题、新情况,顺势而为提出统一战线新的重要论述。

2、以无产阶级的统一战线为准绳

无产阶级的统一战线:是为了实现自己的历史使命,实现各个时期特定的战略目标和任务,团结本阶级各个阶层和政治派别,并同其他阶级、阶层、政党及一切可能团结的力量,在一定的共同目标下结成的政治联盟。

它开始于19世纪40年代的英国,最早提出统一战线的是恩格斯。在19世纪末,这种理念才扩展到了欧洲;20世纪初传播到俄国,列宁发展了这一理念;20世纪20年代,才推广进入了中国。

进入21世纪,我们党为了实现自己的历史使命,实现新时代特定时期的战略目标和任务,为凝聚人心、汇聚力量,我党团结一切可能团结的力量,在中国特色现代化和中华民族复兴伟业这个共同目标下结成最广泛的政治联盟。

3、以党的统一战线理论为基础

统一战线作为中国共产党的重要法宝,在长期的中国革命、建设、改革进程中,始终居于重要的战略地位。

习总书记继承和发扬了统一战线是党的“重要法宝”这一光荣传统。明确提出:“统一战线是夺取革命、建设、改革事业胜利的重要法宝,是增强党的阶级基础、扩大党的群众基础、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重要法宝,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法宝。”

党的十九大报告重申了“统一战线是党的事业取得胜利的重要法宝,必须长期坚持”。在党的20大报告中又强调:“人心是最大的政治,统一战线是凝聚人心、汇聚力量的强大法宝。”

共产党为什么重视统一战线是法宝呢?因为中国共产党从建立走到今天,真是经历了多次的炼狱之火、经历了多次命悬一线的时刻,在血的教训中,才探索出了一条适合中国国情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正确道路----就是新民主主义之路,为新中国的成立、也为今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奠定了坚实的理论与群众基础。这种胜利,来之不易。正是因为有哪些满怀热情、甘洒热血、心怀天下大同的革命志士,在崇高理想、信念的支持下,还有无数先烈牺牲生命,才使我们的党走到了今天,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

因此,习总书记结合党在新的时代、新的历史任务,反复告诫全党:“统一战线是任何时候都必须要坚持的重要法宝。”并强调,“现在,我们党所处的历史方位、所面临的内外形势、所肩负的使命任务发生了重大变化。越是变化大,越是要把统一战线发展好、把统战工作开展好。”这是我们党安身立命之本,也是新时代统一战线全部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4、汲取中国古代统一战线的养分

中国古代的圣贤们,很早就在应用“统一战线”这一联盟形式,历史上著名的、流传后世并产生影响的有这样几种:

 ①“合符”:是中国古代在文字发明之前,统一战线表现出来的最早历史形态。其中“符”又叫符信,多以竹、木、兽皮、玉、骨等制成,结构形式是一分为二,持有者相互印证,称之谓“合符”。它作为上古时期的制度,经常用于重大的政治、行政、庆典、军事等活动中。这一形式延伸到现在,称谓改变了,形式还在应用,如机关单位常用的“公函”。

 ②“盟会”:是我国古代有文字记载的历史中,统一战线表现出来的早期制度化形态,也最具有典型的统一战线性质。春秋时期是“盟会”发展最为兴盛的时期。当时诸侯之间基于各自利益,通过“盟会”结盟,来达到拓展自己国家或部落疆域及发展经济、增强国力的目的。

 ③“合纵连横”:是战国时期纵横家所宣扬并推行的外交和军事政策,也是战国时期统一战线的典型形态。其中“合纵”是以弱国联合进攻强国;“连横”是弱国追随强国去进攻其他弱国或强国。“合纵连横”的这种谋略方式,直到秦王嬴政,横扫六国,在公元前221年建立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王朝,才结束这种分裂局面。

④“和亲”:是中央王朝统治者与周边少数民族或其首领之间,出于一定目的,达成的一种政治联姻。这也算是一种国防政策,因为两国想要和平,达到友国,就像今天的国与国之间的什么伙伴关系一样。

⑤“羁縻制度”:是历代封建王朝,在多民族国家里,对社会发展不平衡的少数民族地区,所采取的一种民族政策。这种对少数民族区域实行的管理制度,被我国古代王朝,持续广泛地运用于治理周边少数民族地区,这也是我国古代统一战线思想和应用的重要形态。

其中“羁”,就是用军事和政治的压力,加以控制;“縻”,就是以经济和物质利益,给以抚慰。通俗讲,就是在少数民族地区,设立特殊的行政单位,保持或基本保持少数民族,原有的社会组织形式和管理机构,承认其酋长、首领在本民族和本地区中的政治统治地位,并任用少数民族地方首领,为地方官吏,除了在政治上隶属于中央王朝、经济上有朝贡的义务外,其余一切事务,均由少数民族首领,自己管理。《史记·司马相如传·索隐》中,对“羁縻”曾做过解释,说:“羁,马络头也;縻,牛蚓也”。《汉宫仪》中的解释更通透全面一些,说:“马云羁、牛云縻,言制四夷如牛马之受羁縻也”。

 ⑥“兴教安众”:是清代统治者在处理中央王朝与周边少数民族关系的一种政治策略。它的核心内容是“修其教不易其俗,齐其政不易其宜”。意思是:沿袭少数民族的宗教信仰,而不强行改变他们的习俗;虽然政令合并统一,但不变更他们原有的传统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风俗习惯,以达到团结各民族,巩固边疆的政治目的。

由此说明,古代统战成功的案例,对我们党统战理论的丰富和发展有一定的启发和促进作用,充分说明我们党的统一战线理论,它不是完全的舶来品,而是深深植根于中华民族五千年肥沃土壤并从中汲取养分,有自己的优势和特色,有其历史根基,适应中国这块土壤。

习总书记曾讲过:历史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形成、发展及其盛衰兴亡的真实记录,是前人的“百科全书”,即前人各种知识、经验和智慧的总汇……回顾党的历史可以清楚地看到,重视对历史的学习和对历史经验的总结与应用,善于从不断认识和把握历史规律中找到前进的正确方向和正确道路,这是我们党90年来之所以能够领导中国革命、建设、改革不断取得胜利的一个重要原因。

总之,习近平总书记在新时代提出党的统一战线新思想、新观点,它在理论上有着坚实的科学依据和理论支撑,在实践上有着不同的表现形式和实践基础,对我国在新的历史时期的经济社会的发展,社会力量的整合,民族伟业的实现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作者:马玉香,副教授系中共兰州市委党校(行政学院)

    邮编:730000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