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叠加曲线穿越简介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6-12
/ 1

多叠加曲线穿越简介

闫春红,张婷婷 ,潘振东

新地能源工程技术有限公司,河北廊坊 

摘要:本文介绍了水平定向钻施工,遇到路由受限、狭窄空间的时候,采用叠加曲线工艺解决难题的办法。叠加曲线即在同一位置,既有纵向曲线,又有水平方向的曲线。水平定向钻施工过程中,经常遇到没有开阔的空间需要绕过地面或地下的建筑物的情况,因此,此办法值得向从事水平定向钻施工的朋友们推广。

关键词:定向钻;导向孔;多叠加曲线。

1背景

由于地面建筑物和地下附着物较多,很多情况下没有开阔的直线施工空间,局部位置可能需要增加水平曲线以绕过地面或地下的建筑物,如厂房、桥墩等,路由受限,定向钻施工往往需要采用叠加曲线。叠加曲线即在同一位置,既有纵向曲线,又有水平方向的曲线。多叠加曲线指的是水平方向上的曲线段大于2个的叠加曲线,曲线拐弯方向可能不同。

城市内或近郊进行穿越遇到这种情况更多。在种种因素的限制下,该施工工艺有很大实用价值。

2施工过程

2.1导向孔

导向孔钻进是施工的难点,特别是在进行距离(距离短,拐弯急,操作难度就高)多叠加曲线的穿越过程中,后半部分导向孔钻进时,由于同时存在较多水平和纵向曲线,钻机施加的推力大部分在曲线段被分散,传递到钻头的推力就很小,因此需要在必要时回抽钻杆,更换泥浆马达,给钻头提供持续的动力,确保穿越曲线的可控性及精准度。

导向孔施工的具体措施:

1)测量放线及钻机就位。由于存在水平叠加曲线,因此不能采用传统的以出、入土点作为穿越轴线进行钻机就位,采用的方式为第一段水平曲线起点处的切线为钻机就位方向。

2)基准方位角的测定。基准方位角的作用是导向孔曲线施工时对精确位置起参考作用,基准方位角确定为从入土点至出土点的连线方向。在施工前,在入、出土点上不同位置采样,共计采集个位置,每个位置测量4次,取有效值的平均值作为参考基准方位角。在施工过程中,根据人工磁场数据,结合参考基准方位角来确定精确的基准方位角数值。随着施工的进行,不断调整方位角,以符合设计曲线要求,同时根据人工磁场及基准方位角数据,精确确定钻头实际位置。根据现场施工情况,精度在0.5m以内。

3)人工磁场。采用传统的P2磁场,全程布置,在每一个转角处测量4次以上,取有效值的平均值,结合基准方位角,精确定位。

4)按照设计要求进行导向孔钻进,由于存在叠加曲线,每根钻杆的调节角度需略大于设计曲率半径,保证曲线光滑。

5)超长距离穿越对泥浆性能的要求高,水源必须采取清洁淡水,并在水罐中沉淀、过滤后配浆。

按照泥浆试验室提供的泥浆配方,根据不同的地层特征确定泥浆粘度,用膨润土加上泥浆添加剂,配出高效、携带能力强、护壁性能好、润滑等特殊性的泥浆,提高回拖成功率;为了确保泥浆的性能,使膨润土有足够的水化时间,需使用泥浆储存罐和泥浆快速水化装置。

2.2预扩孔

1)通常使用板桶一体式扩孔器进行预扩孔;

2)根据不同的管径确定扩孔级数,因为存在叠加曲线,一般不越级扩孔,目的是保证孔洞的平滑程度;

3)预扩孔时一定要注意每根钻杆的时间及速度控制,确保每根钻杆扩孔的流畅性,保证孔洞不会出现环空不均匀的情况,为管道回拖创造良好的条件。

4)根据地质情况及上一级扩孔情况,合理确定下一级的扩孔尺寸和扩孔器水嘴的数量和直径,保证泥浆的压力和流速,从而提高携带能力和护壁性。

2.3管线回拖

通常情况下,回拖时采用钻杆+扩孔器+万向节+U型环+穿越管道。回拖时应连续作业,避免因停工造成阻力增大。管道回拖前要仔细检查,确保各连接部位连接牢固。叠加曲线回拖,要特别注意对回拖力的控制,掌握好节奏。

3应用情况

新奥中城燃气公司完成在平山县北贾璧村东侧,完成了一段北环路穿越。管线规格:Φ323.9×9.5mm,穿越长度:333m。主要穿越地质为风化花岗岩。使用ZY-40钻机完成。

该工程同时穿越1条下水道和1条过水管道,管道埋深不同。示意图如下:

2a85627a3f4ff90774c0345ce420188

该工程断面方向4个转点加上图曲线图加粗部分,共计9条曲线直线组成同时,该工程沿公路穿越,公路有4.5°转角,因此,穿越曲线需要在水面上有4.5°转角,而且要和其它转角叠加。

因为公路边还有民房、厂房等设施施工过程中,需要严格控制曲线,避免从民房、厂房下方穿过。该工程是典型的多叠加曲线穿越工程。

工程从2022820日开钻,830日完成回拖,依据多叠加曲线穿越施工工艺,顺利完成穿越的施工任务,经陀螺仪定位复测,误差在0.5m以内。

4结论

随着管道事业的蓬勃发展,这种受空间局限性要求较高的情况会越来越多,多叠加曲线的成功应用,使项目突破了狭小空间穿越的瓶颈。在当今对定向钻施工要求越来越高、应用领域越来越广、施工难度越来越大的情况下,为今后的管道穿越施工提供了有力的事实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