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护理联合有氧运动训练用于冠心病合并慢性心力衰竭对患者生活质量的改善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6-10
/ 2

心理护理联合有氧运动训练用于冠心病合并慢性心力衰竭对患者生活质量的改善探讨

韦永香

重庆市开州区人民医院  405400

摘要:目的分析对于冠心病合并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实施心理护理的基础上再展开有氧运动训练对其生活质量带来的改善作用。方法 以我院2022年3月至2023年3月确诊治疗的80例冠心病合并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随机表数字法将其分为参照组(常规护理)和实验组(心理护理联合有氧运动训练),每组40例,观察其运动耐力和生活质量变化。结果运动耐力方面,护理前显示组间6min步行距离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显示实验组6min步行距离明显长于参照组,实验组运动耐力明显更优(P<0.05);生活质量方面,护理前显示组间CQQC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显示实验组CQQC评分明显高于参照组,实验组生活质量明显更优(P<0.05)。结论对于冠心病合并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在积极对其展开心理护理干预的同时指导患者开展有氧运动训练更有助于帮助其提升运动耐力,改善生活质量。

关键词:心理护理;有氧运动训练;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运动耐力;生活质量

冠心病和心力衰竭均是临床常见心脏病,同时前者也是导致慢性心力衰竭发生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而慢性心力衰竭则会导致冠心病症状加重,两者互相影响,会严重降低患者生活质量。对于冠心病合并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除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外,还需要注重患者心理干预,积极提升患者运动耐力,以改善患者预后[1]。有氧运动训练在改善患者心肺功能方面具有积极作用,在多种心脏疾病治疗干预中均有广泛应用,为此本次研究选取了80例冠心病合并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作为观察对象,以分析在心理护理的基础上再展开有氧运动训练对其生活质量带来的改善作用,研究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以我院2022年3月至2023年3月确诊治疗的80例冠心病合并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随机表数字法将其分为参照组和实验组。参照组男23例(57.50%),女17例(42.50%),共40例;年龄55~75(62.37±3.91)岁。实验组男22例(55.00%),女18例(45.00%),共40例;年龄53~76(62.44±3.82)岁。组间基线资料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参照组进行常规护理,主要配合医生做好患者强心及利尿等常规治疗工作,观察患者治疗期间病情变化,提供健康宣教及康复指导等服务。实验组在以上基础上先实施心理护理,在和患者沟通过程中了解其心理状态,分析患者不良情绪发生原因,结合其性格特点实施心理护理,对患者给予情感支持,告知其以正确方式及途径宣泄不良情感,并且为帮助患者增强康复信心,可以在沟通过程中积极列举康复典型案例,提高其对临床护理工作开展的支持度,调动其主观能动性。心理护理后,组织患者开展有氧运动训练,训练前完善各项准备工作,四肢按摩预热,以运动平板形式指导患者有序开展有氧运动训练,训练期间对其运动耐受情况进行仔细观察,心率储备控制在20%~79%,每周有氧运动训练控制在三至四次左右,根据患者心功能差异及变化对有氧运动训练方案进行适当调整,确保患者训练安全。

1.3观察指标

观察患者运动耐力和生活质量变化,分别通过6min步行试验和中国心血管患者生活质量评定问卷(CQQC)在护理前后各展开一次评价,6min步行试验结果和运动耐力成正比,CQQC总分154分,评分和生活质量成正比。

1.4统计学方法

由统计学软件SPSS22.0分析研究数据,计量资料表示方法为(±s),行t检验,计数资料表示方式为[n(%)],行χ 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组间运动耐力及生活质量变化对比

如表1所示,运动耐力方面,护理前显示组间6min步行距离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显示实验组6min步行距离明显长于参照组,实验组运动耐力明显更优(P<0.05);生活质量方面,护理前显示组间CQQC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显示实验组CQQC评分明显高于参照组,实验组生活质量明显更优(P<0.05)。

表1 组间运动耐力及生活质量变化对比(±s)

分组

例数

6min步行距离(m)

CQQC评分(分)

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

参照组

40

331.79±20.04

427.93±30.14

79.11±9.33

92.36±11.17

实验组

40

337.22±20.08

470.41±32.05

79.32±9.28

105.56±12.04

t

-

1.211

6.107

0.101

5.083

P

-

0.230

0.000

0.920

0.000

3讨论

冠心病和慢性心力衰竭均会对人们生命健康带来严重影响,两者可以同时合并发生,且随着病情不断发展,患者运动耐力以及生活质量等也会随之受到明显影响。在冠心病和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临床护理中,常规护理对患者临床症状具有一定改善作用,但是对患者生活质量的改善效果有限。心理护理是护理干预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其在临床实践中不仅对患者心理状态具有明显改善效果,而且对患者护理依从性也具有明显的提高作用,能够为护理工作的顺利开展及护理效果带来有力保障

[2]

有氧运动训练作为强身健体中必不可少的运动,其在多种心脏疾病治疗中可以起到良好的辅助治疗效果,不仅可以增强心肌收缩力量,而且还可以有效提高患者运动耐力,促进外周血液循环,改善心功能。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运动耐力方面,护理前显示组间6min步行距离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显示实验组6min步行距离明显长于参照组,实验组运动耐力明显更优(P<0.05);生活质量方面,护理前显示组间CQQC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显示实验组CQQC评分明显高于参照组,实验组生活质量明显更优(P<0.05)。提示在心理护理干预开展基础上进行有氧运动训练不仅可以有效提高患者运动耐力,而且对患者生活质量也可以带来明显改善作用,应用价值显著,值得推广。

综上所述,对于冠心病合并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在积极对其展开心理护理干预的同时指导患者开展有氧运动训练更有助于帮助其提升运动耐力,改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赵卫枝.步行运动康复训练联合持续性心理护理对心力衰竭患者心肺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航空航天医学杂志, 2021,32(2):222-224.

[2]高丽闪,李玉丹.运动康复护理干预对老年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光明中医,2022,37(17):3220-3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