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企业知识产权管理体系 增强企业知识产权运用能力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6-05
/ 2

完善企业知识产权管理体系 增强企业知识产权运用能力

汪国威1

1.温州成桥科技有限公司 浙江温州 325000

摘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对企业知识产权工作提出了新要求。贯彻落实企业知识产权管理体系是适应新时代要求、经济高质量发展要求,是推进知识产权发展的重要手段。企业在实施企业知识产权管理体系过程中,要从文化建设、顶层思维、制度建设、创新能力建设、运行管理等方面加强建设。

关键词:知识产权;体系建设;高质量发展

1.引言

中国阔步迈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正经历世界经济百年未有之变局。世界大变局和中国新时代为中国经济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机遇,同时也遇到了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趋势日趋显现,全球贸易保护主义和单边主义依然存在。

随着全球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对知识产权的实时掌握、准确创造、有效运用和快速转化能力,已成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因素。企业只有通过不断完善知识产权管控体系,优化知识产权管理模式,加强自主创新能力,有效保护、管理和运用知识产权,才能使企业长久处于不败之地。围绕日常知识产权管理工作中的各种往来文件、任务、费用等繁杂事务以及专利评估、专利信息利用,专利成果转化等事项,实现管理粗放式到管理精细化的转变,逐步建立网络化、流程化、规范化的全新管理模式。

通过将知识产权管理融入公司经营管理,提升企业对知识产权的商业运作能力、市场开发能力、技术利用能力及知识产权增值能力,进一步提高企业整体管理水平,保持经营管理优势,增强自身抵御风险的能力,拓展市场空间,为企业带来新的利润增长点。

2.实施方法步骤

为了贯彻落实企业知识产权管理体系国家标准,夯实企业知识产权管理体系工作基础,充分发挥知识产权在企业创新和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企业在实际工作中要制定详细的企业知识产权管理体系工作方案。帮助企业整合内外部资源,加强知识产权运用,促进技术创新,提升市场竞争地位,规避知识产权风险,提升核心竞争力,为企业实行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

2.1构建高品位的知识产权文化

知识产权文化是先进文化的重点体现,是对科学精神和创新精神的尊重。建立和完善企业知识产权管理体系最重要的一环就是要构建“尊重知识产权,鼓励创新”的良好知识产权氛围。一是要构建知识产权精神文化,加强知识产权政治引领,认真学习和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知识产权的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决策部署。二是要构建知识产权法制文化,牢固树立较强的知识产权意识、正义观和权利观,形成学法、用法、守法、维护法律尊严的良好氛围。三是要构建知识产权制度文化,企业制度建设过程中融入保护创新、鼓励创造思想。四是要构建知识产权行为文化,加大知识产权宣传,提升知识产权意识,普及知识产权保护知识,自觉尊重知识产权。

2.2加强体系顶层设计

企业知识产权管理体系有系统性、专业性、多样性等特点。因此,要加强体系的顶层设计。一是要体现系统性思维,要根据企业自身发展特点,选择适合企业的知识产权战略,与企业战略和其他战略有机融合,并制定具体的知识产权愿景、使命、方针、目标和组织管理架构;二是要体现专业性思维,企业在运营过程中涉及的知识产权较多,如:专利权、商标权、著作权、植物新品种权、集成电路布图设计权、域名权、商业秘密等,其适用的法律法规各不相同,保护方式也不一样,因此需要专业人士、专业机构协同参与。三是要体现多样性思维,不同行业、不同类型、不同规模的企业,其知识产权工作重心和工作方法也不相同,需要结合企业实际运行工作需要,建立适合企业自身发展需要、行业发展趋势、市场发展趋势、技术发展趋势的知识产权管理体系模型。

2.3建立规范规章制度

为了保障企业知识产权管理体系的实施,建立适合企业发展的规章制度至关重要。规章制度建设要遵循“鼓励创造、加强保护、体现价值”理念,贯彻“创造——运用——保护——管理和服务”全链条。一是要理清内外部环境,梳理企业面临的内外部发展机遇和挑战,摸清企业知识产权规划、工作流程、绩效考核等方面跟企业知识产权战略之间的差距。二是要强化全链条保护,完善协商、调解、行政处理、仲裁和民事诉讼等知识产权保护手段,制定较为详细的知识产权风险应急预案,推动知识产权“严保护、大保护、快保护、同保护”。三是要赋能高质量发展,培育更多的“创新性强、创新难度大、法律状态稳、市场竞争力强”的高价值专利,从知识产权产品化、专利实施、许可、转让、质押、入股等方面实现无形资产价值,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

2.4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创新是人类特有的认识能力和实践能力,是人类主观能动性的高级表现形式,是推动企业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通过对科研选题、立项、研究、开发各环节涉及的技术情报、知识产权信息的利用,掌握本技术领域的整体水平、发展趋势、主要竞争对手、主要技术或关键技术所在,避免专利侵权、重复研究、开发,提高开发起点,节约研发成本和时间。同时,通过对专利技术的转化实施,不断提高产品和服务的科技含量,与竞争对手之间建立壁垒,有效防止竞争对手的跟进和模仿,促进产品市场销售,真正发挥知识产权管理在促进企业提升核心竞争力方面的作用,使得企业在竞争中居于领先地位。

2.5加强体系运行管理

根据企业知识产权管理体系国家标准要求,按照《知识产权手册》、《程序文件》要求,积极整合企业内外部知识产权资源和要素,加强企业知识产权管理工作。一是加强体系文件学习,制定详细的培训计划,明确企业愿景、知识产权战略、各自岗位职责,理顺工作流程。二是加强体系文件执行,认真按照程序文件要求落实工作,规范日常工作行为。三是加强运行监督检查,结合内部审核和外部审核,对体系不符合项和不适宜,认真查找问题,深挖产生的根源,有针对性的进行纠正和预算措施整改落实。

3.实施保障措施

3.1领导重视是前提

根据公司知识产权战略的目标任务,知识产权部门负责人、技术部门负责人,生产部门、经营等部门负责人等为知识产权工作领导机构,切实加强对知识产权战略实施工作的领导,保障战略任务的完成。

3.2组织保障是关键

明确各级知识产权工作机构的职责和权限,工作规范和程序,做到责权利相统一,横向沟通、上下沟通相协调,在知识产权战略领导机构的统一领导、组织、指挥和协调下,充分发挥知识产权工作机构的职能。

3.3激励制度是手段

有效的激励制度是调动企业各员工从事创造知识以及保护知识产权等无形资产的重要机制。建立企业知识产权激励制度,规范科技研发人员和企业之间的权责关系,不断完善薪酬体制,包括知识产权重要因素参与分配的创新技术奖励制度。同时建立突出体现科学技术创新价值的考核体系。

3.4经费投入是基础

知识产权工作的实施离不开经费的支撑。要保障开展知识产权工作的经费,保障知识产权权利的取得和维持;要加大知识产权信息利用、技术研发投入,对技术的研究、开发形成有力支撑,促进知识产权产出。

3.5队伍建设是核心

加强知识产权管理人才队伍建设,切实发挥知识产权管理体系架构中各级管理的职责。面向研发人员,有目标的培养提升技术人员的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和专利挖掘与申报等实操技能,定期进行针对性的辅导培训;面向管理人员,有重点的培养具有技术、经济、法律等多方面综合素质的知识产权管理人才,并进行企业战略、营销战略等技术产品类企业经营的综合培训;面向决策人员,重点培养知识产权策划能力,进行知识产权运营管理,充分发挥企业领导层面对知识产权的布局和综合把控职责,将知识产权战略与企业战略高度融合,并在实施过程中,不断完善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