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状腺肿物手术治疗效果观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6-03
/ 3

甲状腺肿物手术治疗效果观察

虞向阳

( 华北理工大学附属医院063000;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二师铁门关医院 )

摘要目的:分析甲状腺肿物切除的方法及治疗效果。方法:本研究针对甲状腺肿物患者展开研究,参与研究的患者共有60例,根据患者的手术方法分为两组,对照组、观察组分别为30例。对照组采取甲状腺近全切术治疗、观察组采取甲状腺次全切术。观察两组甲状腺肿物患者经治疗后的机体功能变化及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比对照组高,p<0.05。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失血量、住院时间均比对照组短,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比对照组低,p<0.05。结论:甲状腺肿物在临床治疗中采取甲状腺次全切术治疗的效果显著,患者的手术时间短、机体创伤轻,该手术方法具有可行性。

【关键词】甲状腺肿物;甲状腺次全切术;疗效

甲状腺肿物作为临床发病率高的疾病,中青年女性是主要发病群体,针对该疾病,临床常见的手术方法是甲状腺切除术,该手术方法的安全性尚可,但患者切除面积大,机体美观性受到影响,多数研究显示[1],患者采取甲状腺全切术后,会留下7cm左右的疤痕。甲状腺具有内分泌功能,与人体的新陈代谢息息相关,不仅能合成甲状腺激素,也能改善人体的新陈代谢水平。对此,手术程度过大,也会破坏患者的甲状腺功能,导致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无法调节新陈代谢。伴随临床手术技术不断发展,临床开始采取甲状腺近切除术,将病灶组织清除[2]。此外,也可采取甲状腺次全切除术,该手术技术的针对性强,对患者的创伤小,在甲状腺肿物治疗上有突出的优势。对此,本研究将我院接诊的甲状腺肿物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分析不同手术切除方式的临床应用价值。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研究于2021年12月开展,截止时间为2022年12月,研究期间收集60例病历,结合患者的手术方法进行分组,对照组、观察组各有30例。对照组:男13例、女17例,年龄在28-68岁,平均年龄(45.72±6.43)岁,病程在1-6年,平均病程(3.43±1.43)年。病症类型:甲状腺腺瘤8例、甲状腺肿22例。观察组:男12例、女18例,年龄在27-69岁,平均年龄(46.12±6.87)岁,病程在1-7年,平均病程(3.87±1.67)年。病症类型:甲状腺腺瘤10例、甲状腺肿20例。两组患者常规资料相比,p>0.05。

纳入标准:所接诊的患者均出现甲状腺肿物,患者无手术禁忌症、同意采取手术治疗方法。

排除标准:将年龄在70岁以上、用药过敏、无法配合研究的患者排除。

1.2方法

对照组:采取甲状腺近全切术治疗,患者进入手术室,麻醉师采取全麻干预,随后,医务人员为患者摆放仰卧位,将患者的颈部切口全面暴露,并选择胸锁关节作为手术切口,开启弧形切口,随后逐层分离患者的皮下组织,直到观察到患者的甲状腺被膜,手术过程中对甲状腺分离及切除时,做好甲状腺旁腺的保护工作,随后精准分离被膜,手术过程中禁忌伤害到患者的动脉组织,随后将甲状腺侧叶全部清除,缝合切口并完成手术[3]

观察组:为患者采取甲状腺次全切除术治疗,患者同样是采取全身麻醉,随后为患者摆放平卧位,适当垫高患者肩部,自胸骨上3横指皮纹位置找到手术切口,开启横向切口,并管控切口长度,多为8cm,将切口逐层切开后,以丝线悬吊皮瓣,使用电刀将甲状腺被膜全部切开,随后对甲状腺两侧的肌群与被膜间隙进行切除,针对其中的舌下肌肉组织,使用甲状腺拉钩进行牵拉处理,将其中的甲状腺叶充分暴露[4]。甲状腺上动静脉处理后,将其中的皮瓣组织分离,随后对甲状腺下动脉或者静脉结扎处理。在手术操作过程中,应当关注动脉与神经组织的关联性,并注意保护动脉及神经组织,将甲状腺游离处理后,切除前侧楔形,保留患者的背部包膜。

两组患者在手术后应采取医学保护性措施,医务人员定期观察患者的体征变化,观察患者在用药后的反应状态。很多患者在术后心理状态差,担心手术切口对皮肤美观性的影响,医务人员也要适当劝导患者,让患者不要过于焦虑,切口难免会留下瘢痕,但患者恢复效果好,瘢痕比较淡,并为患者准备术后的康复治疗方案,以此让患者安心在院内配合治疗[5]

1.3观察指标

①观察两组患者的甲状腺肿物治疗效果,显效,患者的甲状腺功能恢复正常,CT等技术检查并未发现患者的肿物病灶。有效,患者的甲状腺功能基本正常,体格症状基本消失。无效,切除效果不佳,存在肿物残留。②统计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住院时间。③统计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包括甲状腺功能减退、喉返神经损伤、饮水呛咳。

1.4统计学处理

使用统计学软件spss22.0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方差值以表示,t值检验,计数资料概率%表示,x²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的疾病治疗有效率对比

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比对照组高,p<0.05,见表1。

表1两组患者的疾病治疗有效率对比(n,%)

分组

n

显效

有效

无效

有效率

观察组

30

13(43.33)

16(53.33)

1(3.33)

29(96.67)

对照组

30

10(33.33)

12(40.00)

8(26.67)

22(73.33)

5.767

P

0.021

2.2两组患者手术指标对比

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失血量、住院时间均比对照组短,p<0.05,见表2。

表2两组患者手术指标对比(

分组

n

手术时间(min)

失血量(ml)

住院时间(d)

观察组

30

50.32±5.43

57.65±8.76

7.53±1.23

对照组

30

75.65±13.65

110.54±21.76

10.65±1.76

t

7.755

10.676

8.645

p

0.001

0.001

0.001

2.3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对比

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比对照组低,p<0.05,见表3。

表3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对比(n,%)

分组

n

甲状腺功能减退

喉返神经损伤

饮水呛咳

发生率

观察组

30

1(3.33)

0(0.00)

1(3.33)

2(6.67)

对照组

30

2(6.67)

3(10.00)

3(10.00)

8(26.67)

4.976

P

0.027

3.讨论

甲状腺肿物作为一种甲状腺滤泡上皮细胞发生的非炎性肿瘤组织增大,甲状腺肿属于发病率高的甲状腺系统疾病,女性的发病率高于男性,尤其是女性绝经前,一旦女性的分泌物功能紊乱,容易发生弥漫性非毒性甲状腺肿物[6]。甲状腺肿物的主要病因是甲状腺功能衰退,无法正常分泌甲状腺激素,人体内的甲状腺激素可调节新陈代谢,具有调节情绪及改善炎性因子水平及免疫功能的效果,也能干扰甲状腺素合成及释放,导致甲状腺组织增生,发生甲状腺肿。有些患者常见的问题的缺乏碘的摄入,可能是食品中缺乏碘,或者妊娠及哺乳期出现碘需求过高的情况,在此情况下患者的甲状腺激素无法正常合成,也无法满足人体对甲状腺激素的需求,刺激甲状腺组织,出现增生及肥大的变化。人体在碘摄入量过多的情况下,也容易抑制甲状腺功能,导致甲状腺肿大[7]

甲状腺肿物对人们的生活产生巨大的困扰,通过甲状腺切除术有一定的效果,若全面切除甲状腺,患者的甲状腺功能破坏,无法正常分泌甲状腺素,导致患者的的机体功能备受影响。随着临床手术进展,一些微创治疗技术在甲状腺肿物切除治疗上取得显著的效果[8]。腹腔甲状腺切除术作为临床使用率较高的技术,通过腹腔镜控制,可达到精准手术,减小切口的目的,最大化改善患者的瘢痕。腹腔镜手术的优势是手术的范围比较清晰,一般是胸骨入路或者腋窝入路,最大切口为1.5cm。但该手术方式并非是适合所有的患者,对一些爱美女性来讲,该手术方式具有显著的优势,但患者的甲状腺肿物最大直径应当在3cm以内,囊性肿物最大直径为4cm。腹腔镜手术有较大的禁忌症,在操作过程中可能会增加口腔癌的风险,主要是局部感染引发。若患者的肿物靠近喉返神经,在腹腔镜手术时可能会增加神经损伤,不耐受手术患者的也容易滋生全身系统的并发症。

受到腹腔镜手术特殊性影响,微创技术在甲状腺肿物切除过程中有局限性,采取合适的手术技术切除,可降低患者的病变复发率,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整体上提升患者的手术治疗效果。甲状腺位置特殊,对人体的新陈代谢活动影响较大,对此,为减轻手术风险,应当采取合理的手术技术。甲状腺肿物手术治疗中,常见甲状腺近全切除术,是一种非常科学的手术方式,一定程度上可清除患者的病灶组织,但该手术的范围比较大,容易对甲状腺组织产生创伤,也可能对患者的颈部及其他组织产生损伤,或者使患者的甲状腺并发症加重。甲状腺次全切除术治疗技术相比近全切除术优势明显,通过该手术治疗技术,可减轻患者的神经与血管损伤,避免患者的甲状旁腺发生巨大的损伤,患者手术过程中的出血量减少,也能改善患者呼吸抑制问题。自患者的病变位置着手,为患者采取全面清除措施,可缩减患者周围组织面对的损伤,并促进患者预后恢复。在手术过程中也能保护患者的腺体,操作方法相对简单,可将病灶组织全面清除,进一步缩减病变复发率。针对患者的病情,采取适宜的治疗措施是减轻患者负担及促进术后康复的关键。在本研究中,对照组采取甲状腺近全切除术治疗,观察组采取次全切除术治疗,自两组患者的治疗结果上看,观察组患者的康复治疗效果好,疾病总体治疗的有效率较高。该结果显示,在患者治疗期间,次全切除术治疗缩减患者的手术切口,切除组织的针对性强。且该手术方式一定程度上缩减患者的手术时间及出血量,患者术后康复速度较快,效果整体上比较明显。刘伟锋[9]在研究中也注意到减少切口,采取针对性的手术方式往往能收获更好的治疗效果,在该研究中,采取低领小弧形切口手术治疗,与常规甲状腺切除术相比,该手术方式缩减了患者的失血量,术后创口的恢复时间更快,且患者的治疗安全性较高,将肿物组织全面清理,整体效果较为明显,与本研究结果具有相似性。本研究中,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比对照组低,甲状腺手术一旦伤害到患者的喉返神经,患者日后的饮食能力将备受影响,而本研究中的次全切除术治疗的效果非常好,患者的术后并未出现神经性损伤,相比对照组治疗技术有明显的优势。曾妃发

[10]在研究中,针对甲状腺肿物患者采取甲状腺次全切除术治疗,与本研究中的观察组手术技术一致,且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效果,患者的甲状腺功能并未受到严重破坏,患者的机体功能改善效果好,且患者在治疗期间并未发生明显病变,术后治疗的安全性较高,该结果同样凸显了甲状腺次全切除术的应用价值。

总而言之,甲状腺肿物对人们的生活影响很大,尤其是影响人们的美观性,面对甲状腺肿物疾病,人们不能放松心态,而是要尽早参与到治疗上,本研究虽然取得较好的效果,但研究也存在不足,主要是收治的样本数量较少,在未来的研究中应当进一步扩大样本量,让患者疾病治疗工作开展有据可依,患者的样本量足够后,再次探究甲状腺次全切除术的应用价值,以此为甲状腺肿物切除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沈彦,潘江义. 甲状腺次全切除术应用于甲状腺肿物治疗中的效果分析[J].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22,16(07):60-62.

[2]李晓雨. 针对性护理干预对ICU患者行甲状腺肿物切除术后并发症的影响分析[J]. 新疆医学,2020,50(08):854-857.

[3]柴锦君. 甲状腺肿物切除术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干预[J]. 名医,2019,(11):168.

[4]段云. 腔镜下甲状腺肿物切除术的手术配合[J]. 人人健康,2019,(14):44-45.

[5]吴婷. 探讨分析腔镜下甲状腺肿物切除术的临床护理策略[J]. 智慧健康,2019,5(17):143-144+146.

[6]李双喜,阿衣丁古丽·哈布勒别克. 经口腔前庭腔镜甲状腺肿物切除术的手术配合[J]. 家庭医药.就医选药,2018,(11):143.

[7]袁来顺,孙松. 微型腔镜下甲状腺肿物切除对患者围术期指标及术后恢复的影响[J].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7,16(14):1422-1424.

[8]赖锋灵,陆慧敏. 经口腔前庭腔镜甲状腺肿物切除术的手术配合[J]. 全科护理,2017,15(09):1091-1092.

[9]刘伟锋. 低领小弧形切口在良性甲状腺肿物切除术中的应用价值[J].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7,11(06):82-83.

[10]曾妃发,王永建,李春. 甲状腺次全切除术应用在甲状腺肿物治疗中的疗效分析[J].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7,28(01):38-39.

作者简介,虞向阳,男,1979.05,河北唐山,医学硕士 ,副教授,研究方向:外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