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外伤急救方法,干货满满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6-03
/ 2

常见外伤急救方法,干货满满

李青平

广元市昭化区人民医院628021

  外伤是我们日常生活中难免会遇到的情况。在不知道正确急救方法的情况下,可能会导致更加严重的后果。因此,了解一些常见外伤急救方法,是非常重要的。本文将介绍骨折、创伤、烧伤和溺水等外伤急救方法,希望能够为大家提供帮助。

  一、骨折的急救方法

  1. 骨折的症状和类型

  骨折的症状包括疼痛、肿胀、局部红肿、活动受限、畸形或者变形等。骨折的类型主要分为以下几种:(1)完全性骨折:骨头完全断裂成两段或者多段。(2)不完全性骨折:骨头只是部分断裂。(3)开放性骨折:骨头断裂的同时,皮肤也受到了破坏,使得骨头暴露在外。(4)闭合性骨折:骨头断裂没有穿破皮肤。

  2. 骨折的急救方法

  在发现骨折时,应该立即采取以下急救方法:①稳定伤势:在移动伤者之前,应该稳定伤处以避免进一步的损伤。可以使用绷带或者夹板来固定伤处。②止痛:在稳定伤势后,可以给伤者服用止痛药来减轻疼痛。③冰敷:用冰块或者冷水敷在骨折处,可以有效减轻肿胀和疼痛。④就医:及时就医是关键。在采取上述急救措施后,应该尽快送伤者到医院进行进一步治疗。

  3. 骨折后的注意事项

  ①休息:休息是最重要的。在医生的建议下,应该保持休息,避免过度运动。

  ②药物治疗:按照医生的建议服用药品,如止痛药、抗生素等。

  ③物理治疗: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物理治疗,如按摩、理疗等。

  ④饮食:饮食应该均衡、营养丰富,以便加速康复。

  二、创伤的急救方法

  1. 创伤的症状和类型

  创伤可以分为多种类型,常见的包括:①开放性创伤:伤口明显,可以看到血管、肌肉和骨骼等组织。②封闭性创伤:伤口不明显,但是肌肉和骨骼等组织可能受到损伤。③挤压伤:由于身体受到重物的压迫而造成的损伤。④深度或广度较大的割伤或撕裂伤。

  不同类型的创伤会有不同的症状,一些常见的创伤症状包括:出血、疼痛、肿胀、皮肤破损或瘀伤、骨折或脱臼

  2. 创伤的急救方法

  在遇到创伤时,我们需要迅速采取正确的急救措施。以下是常见创伤的急救方法:

  ①开放性伤口:在清洁的环境下,用干净的纱布或毛巾包住伤口,用力压住几分钟,直到血止住。如果伤口过大,需要用绷带或拯救带加压止血,但是要确保不要过紧。如果伤口有异物,不要移动,先用压力止住血流,然后送往医院。②封闭性伤口:对于这种类型的伤口,需要用冰袋或冷敷物来减轻肿胀和疼痛。③挤压伤:对于挤压伤,需要将被压住的部位及时解除压力,并用冰袋或冷敷物来减轻肿胀和疼痛。④骨折或脱臼:在骨折或脱臼时,需要固定受伤的区域,并用冰袋或冷敷物来减轻肿胀和疼痛。如果情况比较严重,需要立即送往医院。

  3. 创伤后的注意事项

  在采取急救措施后,需要注意以下事项:①休息:在伤口治疗期间,需要休息和限制活动,避免使伤口受到进一步的损伤。②保持伤口清洁:需要定期更换伤口敷料,并保持伤口周围的皮肤清洁和干燥。③饮食:需要摄入足够的营养,以促进伤口的愈合。④药物:需要按照医生的建议服用止痛药和其他药物。⑤恢复期:需要遵循医生的建议进行康复锻炼,以帮助恢复受伤部位的功能。

 三、烧伤的急救方法

  1. 烧伤的症状和类型

  烧伤的症状包括疼痛、红肿、水泡、皮肤脱落等。烧伤的类型分为三种:一度烧伤、二度烧伤和三度烧伤。

  一度烧伤:一度烧伤是最轻微的烧伤类型,只影响皮肤的表层,通常会出现红肿、疼痛和发热等症状。

  二度烧伤:二度烧伤比一度烧伤更严重,不仅影响皮肤表层,还会损伤皮肤下层的组织。二度烧伤通常会形成水泡,并伴随着疼痛、红肿和发热等症状。

  三度烧伤:三度烧伤是最严重的烧伤类型,不仅影响皮肤表层和下层组织,还可能损伤到深层的肌肉、骨骼和器官。三度烧伤通常不会出现疼痛,因为神经末梢已被烧毁。烧伤部位会呈现黑色或棕色,皮肤变得干燥、僵硬或脆弱。

  2. 烧伤的急救方法

  在发生烧伤事故时,需要采取适当的急救措施以减轻伤害和疼痛。第一步:立即将受伤部位浸入冷水中,冷水可以减轻疼痛和减少组织损伤。但是,如果烧伤面积很大,不要使用冷水浸泡,因为这可能会导致低体温症。第二步:用干净的毛巾或纱布轻轻擦拭受伤部位,以去除任何杂质并避免感染。第三步:如果有水泡,不要将其挠破,因为这会增加感染的风险。轻轻用消毒棉球均匀涂抹紫药水,并用无菌敷料覆盖水泡。第四步:如果烧伤面积较大或伤势严重,应立即去医院寻求专业医疗救治。

  3. 烧伤后的注意事项

  烧伤后需要注意以下几点:第一点:保持清洁和干燥。在更换敷料时,一定要清洁受伤部位,并确保它干燥,避免感染和细菌滋生。第二点:避免接触热水或火源。在受伤部位愈合之前,尽量避免接触热水或火源,以避免再次受伤。第三点:补充水分和营养。在恢复期间,需要补充足够的水分和营养,以促进伤口愈合和身体康复。

四、溺水的急救方法

  1. 溺水的症状和类型

  溺水的症状和类型可以根据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根据溺水的时间,可以将其分为急性溺水和慢性溺水。急性溺水是指在短时间内突然陷入水中,无法自救而导致的窒息现象;慢性溺水则是指在长时间内慢慢地吸入水分子,导致身体内部水分过多而引起生命危险。

  根据溺水的程度和症状,可以将其分为轻度溺水、中度溺水和重度溺水。轻度溺水患者通常只有轻微的呼吸困难和咳嗽,可以自行恢复。中度溺水患者会有呼吸急促、心跳加速、口唇发紫等症状,需要及时进行急救。重度溺水患者则会失去意识、呼吸停止、心跳骤停等症状,需要立即进行心肺复苏。

  2. 溺水的急救方法

  在发现溺水现象时,应立即采取以下急救措施:

  首先应该确保自己和周围的人的安全,防止发生二次溺水事故。如果需要救援人员的帮助,应该及时拨打紧急电话,并告诉救援人员具体的位置和情况。如果患者还有意识并能够呼吸,可以将其移至安全的地方,帮助其维持正常呼吸。如果患者已经失去意识,应该立即进行心肺复苏,直到救援人员到达为止。心肺复苏是拯救溺水患者的关键措施。

  具体方法如下:

  用手轻轻摇晃患者,并呼唤其姓名,判断是否有意识。如果没有反应,则表示患者已经失去意识。这时,需要将患者仰躺,并将头部向后仰,使口鼻处于同一水平线上,从而打开呼吸道。将患者的鼻子捏住,用口对其口腔进行人工呼吸。每次呼吸时间不应超过5秒钟,每分钟应进行10-12次。将双手交叉放在患者胸部中央,以每分钟100-120次的频率进行心脏按压。在进行了心肺复苏之后,应该立即将患者送往医院进行治疗。

  3. 溺水后的注意事项

  在患者得到治疗之后,还需要注意以下事项:

溺水患者在经过心肺复苏和治疗之后,病情可能会有所好转,但是仍然需要进行观察。如果出现呼吸急促、心跳加速、恶心呕吐等症状,应该及时就医。在恢复期间,患者需要注意饮食调理。应该多吃易于消化的食物,如米粥、面条、鸡蛋等,避免食用过于油腻或刺激性的食物。溺水事故对患者的身体和心理都会造成一定的影响,因此需要进行心理疏导。家人和朋友应该给予患者足够的关心和支持,帮助其尽快走出阴影。

  通过本文的介绍,相信大家已经了解了一些常见外伤的急救方法。在发生外伤的情况下,尽快采取有效的急救措施,能够有效地减轻伤害的程度,同时也能够挽救生命。因此,我们应该掌握一些基本的急救技能,以备不时之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