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医疗器械维修与管理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6-03
/ 2

浅论医疗器械维修与管理

阳青青

身份证号码:431121199002030772

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先进的技术总是被应用到医疗设备上,医疗设备也经常被组合使用。由于跨学科技术的日益精密、自动化和复杂化,对医疗设备的维护和管理要求越来越高,这使得设备的维护变得越来越重要。医疗设备维修已成为医院质量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不仅大大提高了临床治疗的能力和水平,而且提供了立竿见影的经济效益。随着医院规范化管理的发展,医院设备管理已成为医院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得到越来越多医院的认可。

关键词:医疗;设备;维护;管理;

1医疗设备维护的重要性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医疗器械在现代诊疗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虽然医疗器械的数量在不断增加,但医院高科技含量的不断提高,使得设备的维护更加重要。医疗设备的维修质量直接关系到医疗服务质量,有时甚至影响到患者的生命安全。可以想象,医疗设备经常出现故障,完整性很低,不可靠,不能提供科学数据,影响诊断和治疗。因此,医疗设备的维修保养是诊疗的技术保障,我们需要建立自己强大的维修保养队伍。

2医疗设备维护与管理中的问题

2.1缺乏定期维护,忽视管理

很多医疗机构对设备的维护和保养还存在着传统的、片面的认识。他们认为维修是故障发生后被动维修的功能。缺乏对设备日常运行状态的观察,缺乏预防性维护意识和方法。

医疗机构中使用医疗器械的工作人员大多是医务工作者,他们缺乏医疗器械工程技术相关的专业知识和医疗器械维护保养的重要性,比专业人员更容易导致医疗器械的损坏。同时,没有相关的规章制度,很难保证医疗器械维修管理的有效性。

2.2管理制度不完善

医疗器械的科学管理对提高医疗器械完成率具有重要作用。没有科学的管理机构和手段,很难做好维护工作,更难以获取与临床诊疗相关的人体生理参数,从工程生物学和基础医学等方面研究人体的结构和生理功能。虽然目前的医院管理制度已经比较完善,但是医院医疗设备维修机构却成为医院管理的盲区,大部分医院的管理制度与现代医疗设备维修管理要求不相适应,缺乏详细的管理制度。即使是已经建立了医疗器械维修机构管理制度的医院,该制度也难以及时修订和补充,不符合现代医疗器械维修管理的要求。究其原因,一是医院规划发展战略缺乏明确的医疗器械维修机构建设和管理标准,难以形成相关管理制度。二是医疗机构难以准确把握医疗器械的发展管理策略和质量要求,难以及时制定或修改相关管理制度。

2.3维护技术落后

应该说,我们现在的医院医疗设备维修机构与美国70年代非常相似,属于维修店。尽管休闲医疗设备不断发展,但一些医院改善了医疗设备的维护条件。然而,这种改进与现代医疗器械设备的维修要求相差甚远,维修工具和检测手段仍然落后。原因是医院本身不愿意有更大的一套人员来对机构的设备(设施)进行维护,因为这样的投入回报并不显著,很难产生立竿见见日的经济效益。

3医疗器械维护管理办法

医疗器械在使用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涉及到很多方面,这可能导致医疗器械的合理使用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而医疗设备的维护问题也不容忽视。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们可以用以下方法解决它们。

3.1医疗器械的维护和检查

医疗设备的日常检查是一项经常性的保养工作,是设备保养的基础,可以防止故障和事故的发生。这项工作通常由用户来完成。认真的日常保养对于保证仪器设备的正常运行是非常重要的。日常保养应主要做到:保持仪器表面清洁;使用前检查电压、电源、稳压器是否正常;检查相应电路、光路及积水是否正常、通畅,积水应及时冲洗;注意观察仪器的功能和性能是否正常,并及时填写使用记录;设备关闭后,应及时盖好防尘罩;当设备出现故障时,除了做好必要的记录外,还要及时通知维修人员,不允许擅自拆卸。

定期检查是对医疗器械进行的定期预防性维护,目的是对设备的准确性、性能、状态进行检验和预修检查。这是减少设备损耗,消除隐患,保持正常工作,延长使用寿命的预防性措施。一般来说,这项工作应由维修人员进行。为保证仪器设备的正常使用,应根据仪器设备的性能要求,与维修人员一起定期对仪器设备进行除尘和清洗,并进行性能检测,定期润滑运行部位,及时检查和更换易损件;检查电路、光路、水路是否正常畅通,检查大型或精密医疗设备的稳压、接地情况是否良好。

3.2建立健全医疗器械维护管理的规章制度

医疗设备的维修管理需要一套切实可行的规章制度。维修制度的改革影响着维修行业的正常运行和健康发展。为了使医疗器械维修行业的发展与用户的要求相协调,有必要建立一套可行的规章制度。主要包括:(1)仪器设备管理系统;(二)仪器设备的操作规程;(三)检查评价制度。只有这样,维修工作才能有章可循,有法可依。要加强对医院维修机构的领导和管理,发挥工程技术人员的作用,提高维修质量,降低维修成本。组织制定或者督促实施医疗器械维修管理制度,组织审查维修机构的工作计划并监督实施,批准维修机构的支出计划等。工程技术人员分工合理,管理严格,使临床医疗服务全方位,最大限度地保证质量和速度。最大限度地延长医疗设备的使用时间。

3.3提高维修人员的技术水平,完善继续教育机制

维修人员的技术水平直接影响到医疗器械的质量和使用功能,质量好的医疗器械长期高效运行,可以提高临床诊疗水平,提高疾病诊断率,从而提高治疗疾病的精准度。只有提高人员的技术水平,才能提高服务质量和速度。虽然维修技术很重要,但技术人员的素质水平也很重要,因此要培养技术人员的职业精神和为医疗服务的思想,全面为医疗服务工作服务。随着医学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医疗器械不断被注入新的元素,精度和复杂程度不断提高。技术人员有必要加强继续教育,补充和更新专业技术知识,跟上科技进步的步伐,适应医疗器械维修的高要求。这就需要医疗机构重视技术人员的继续教育,提供教育经费支持,并定期对其进行相关技能培训,不断提高技术人员的维护效率,进而为医疗机构带来较高的效益。

3.3提高维护人员的技术水平

完善继续教育机制,提高诊疗水平,提高疾病诊断率,提高药物处方准确率。只有提高员工的技术水平,才能提高服务的质量和速度。虽然维护技能很重要,但技术人员的素质也很重要。为了提供完善的医疗服务,必须培养技术人员的专业素质和医疗服务思维模式。随着医疗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医疗器械不断注入新的元素,精度和复杂程度越来越高,应予以补充、更新和跟进。技术进步的步伐和满足医疗器械维修工作的高要求。这包括医疗机构重视对技术人员的继续教育,提供教育经费支持,定期对技术人员进行相关技能培训,不断提高技术人员的保留率,这些都是医疗机构为医疗机构效益带来显著效益的需要。实践证明,对医疗器械的安全合理使用和更好的维护,促进了医疗器械的安全高效运行,为医疗机构带来了较高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因此,有必要加强对医疗设备的管理和维护。在加强过程中,应采取相应的措施和措施,解决医疗设备管理和维护中的问题和不足,做好医疗设备的管理和使用工作。

结语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先进技术不断应用于医疗设备,医疗设备往往是多学科技术的结合体,自动化程度和复杂程度越来越高,这就对医疗设备的维护和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设备的维护管理变得越来越重要。医疗设备维修管理已成为医院质量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大大提高了临床诊疗的能力和水平,而且具有立竿见影的经济效益。随着医院规范化管理的发展,医院设备管理已成为医院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在越来越多的医院得到普及。实践证明,对医疗器械进行安全合理的使用和更好的维护,可以促进医疗器械的安全高效运行,为医疗机构带来较高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因此,有必要加强医疗器械的使用管理和维护。在加强过程中,要针对医疗器械使用管理和维护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采取相应的方法和措施,做好医疗器械使用管理和维护工作。

参考文献:

[1]彭铁娜,白天阳.医院医疗器械维修中存在的问题及维修管理[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7(03):204.

[2]张鉴.浅议医学工程师如何做好医疗器械维修工作[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7(40):179-1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