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环境需水在生态环境建设规划中的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6-03
/ 2

生态环境需水在生态环境建设规划中的应用

廖梁彬

深圳深态环境科技有限公司,深圳市,518048

摘要: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统筹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保护,推动江河湖库生态环境治理。加强水生态环境治理,推进水生态文明建设,对于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生态环境需求,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生态环境需水;生态环境;建设规划;应用

引言

水生态环境遭受污染时,不仅会使人们的生活质量受到影响,还会限制生态环境的健康发展。造成水污染的原因较多,如自然污染、工业废水污染、农业污染、生活污水污染、城市固体废物造成的水污染等,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此进行阐述。

1我国水生态环境状况

随着我国生态环境的改善,生态用水量显著增加,自2007年以来,全国生态用水量年均保持在100亿立方米以上,且呈现持续递增态势。2020年,全国生态用水量达到307亿立方米,是2010年的2.56倍,远高于同期总用水量增长率(图1)。2005—2020年,全国生态用水量占用水总量的比例呈持续增长态势,2020年生态用水占比达到5.28%,比2005年增加3.64%。尽管农业用水比例和工业用水比例有所降低,但仍然分别保持在60%和15%以上,生活用水比例高于10%且呈增长态势(表1),生态用水比例仍然较低,用水结构尚需优化。在流域内实施工程的水量调节中,大多数项目均没有考虑生态用水,威胁流域生态安全。

表12005—2020年我国生态用水量比例变化

2生态环境需水在生态环境建设规划中的应用重要性

目前通过分析我国水环境污染的基本现状可以得出,推动水污染的治理工作已经成为势在必行的一项战略部署,水环境的保护治理对于促进经济发展有重要作用。一直以来,水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生态资源,人们的生活以及城市建设都离不开水,因此人们生活的饮用水环境遭到了污染破坏,必然会给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城市建设、工业发展带来阻力,也会给社会的发展带来诸多不和谐现象,由此可见,进行的水污染治理也是推动经济实现快速发展的一项重要工作。与此同时,还应加强对江河流域治理,由于水具有较强的流动性,所以一旦一处水域遭到污染,就可能会带来多区域的水环境污染问题,极其影响水环境的质量,所以应加强对水环境污染的治理,采取更多的技术措施让水环境长期保持优良状态。

3推进水生态环境治理的对策建议

3.1构建水生态环境协同治理机制

改进水生态环境治理机制,打破条块分割的管理模式,优化相关部门职责配置,明确各自分工,推进部门协调联动,完善水务部门与相关部门的河湖生态环境治理联合执法制度,压实河湖长职责,充分发挥各级河湖长的作用。确立“维护河湖健康、共促人水和谐”的基本目标,将水生态保护与防洪、水力发电等进行统筹布局,正确处理上下游地区之间、河流与湖泊之间等水体生态用水和污染防治的关系,实现区域间权益平衡、集体与个体之间权益平衡。切实保障区域生态用水量,严格控制主要水污染物排放量。改善水生态功能和水环境质量,有效减少过度开发建设对水生态系统造成的损害。制定流域废水污染物排放量控制规划,依据水环境容量和入河污染物限排控制要求,实行流域重点控制单元污染减排。明确流域上下游地区的管制范围,制定流域与区域相结合的水生态保护和水环境污染防治综合管理规划。优化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采用清洁生产工艺,严禁新建、扩建污染严重的产业,停止在饮用水源地附近开展的所有生产活动。对于流域开发项目;必须执行节水减排制度,严格控制污染源增加,防止流域生态系统退化。

3.2构建生态岸线

合理化构建城市生态岸线可以有效治理城市水体污染问题。在进行河道水环境治理时,河道护岸施工需要在施工图要求的基础上,全面开展相关标准测量工作,并有效记录施工中的测量数据。同时在施工过程中,工作人员要对测量数据进行不定期的复核检查,为施工作业的顺利实施提供保障;在河道工程施工测量之前,要全面把握工程相关的测量资料,并对建设方提交的水基准点和桩位等参数指标进行详细检查,甚至要对测量资料进行核对;除此之外,还要测定指定数量的位移或沉降观测点,为定期检测的顺利开展提供便利。

3.3发展污水处理技术

城市水污染控制和针对水环境采取的综合治理措施涉及到两项有所关联但截然不同的工作。水污染控制工作重心在于预防,实现减少污染产生的目的,从源头上降低污染程度。而水环境治理是针对已经出现的污染问题进行相关的处理,为了将已经被污染的水质转变成为可以重复利用或对环境伤害较小的“清洁水”。所以,在水环境综合治理的环节中应充分重视对污水处理新技术的重视程度。国内城市规模持续增加,在未来可以预见的时间内,城市对水资源的需求量必定会持续增长。水资源经过使用后会产生污水,在尽可能减少污水的来源以外,对城市污水处理系统进行优化和升级是治理过程中的必经之路。

3.4控制外源污染

暴雨过后的河道水质污染状况要明显超出普通生活污水污染状况,因此,工作人员要利用单点源控制方式全面开展河道水环境治理工作,并使用雨水原位自动膜滤设备。该设备应用超低压过滤膜,可以有效去除雨水中的污染物,确保水体得到有效净化,同时该设备可以进行反复过滤,有利于减少污染物的沉积量。工作人员还可以将芦苇等植物种在河道两岸,不仅可以巩固河岸的泥沙,发挥生态护坡的效果,还能够起到一定的阻隔作用,确保雨水中的泥沙或固体垃圾被隔在岸边,显著降低水体中的污染物含量。

3.5管理方面

水环境的整治,需要各政府部门承担起自身的职责,共同协调管理,以此实现水环境同步治理效果。首先,在符合新建设条件的基础上,把河流整治项目列为重中之重,促进河流整治措施的落实,政府部门要担负起监管职责,提升管理效能。其次,在农业耕地养护期间,要使用无污染以及污染程度较小的有机肥,采用新型杀虫剂,减少耕地中的肥料和杀虫剂的运用和残留,并实行耕地轮作倒茬种植。再次,在河流周围运用行之有效的方法建设河堤护坡,为新建设和农民生活创造良好的自然景观和生存条件。再者,在乡镇建设污水处理厂,并与所有农户相关联,运用管道接通的方式集体进行污水处理。最后,加大对河流水环境的管理力度,健全河流环保的巡查制度,并对河流两岸不文明活动加以遏制。此外,要加强对水环境的水质检测,为有关主管部门提供详细的数据,从而提升水源环境治理效能。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城市快速发展的进程中,如果以牺牲环境质量为代价是得不偿失的,对于城市水环境的整治及污染控制工作必须要落实到实处、落实到细处。为了实现这一目标,需要进一步规范水污染治理的相关措施、对企业和个人用水、污水排放等进行合理的管控、完善水环境管理体系、发展污水处理技术等,通过多措并举全面提升城市水污染治理和污染控制的工作效率。

参考文献

[1]张鸿.大凌河河道生态水环境容量修复技术研究[J].水利科学与寒区工程,2022,5(05):55-58.

[2]郄建荣.“十四五”时期推进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协同治理[N].法治日报,2022-02-18(005).

[3]刘菁.东江水生态水环境监测分析[J].广东水利水电,2021,(05):50-56.

[4]杨荔.关于农村生态水环境治理的思考与应对[J].化工管理,2021,(06):133-134.

[5]杨静.农村生态水环境治理的对策分析[J].智能城市,2020,6(12):156-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