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疾控机构食品微生物检验质量控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6-03
/ 3

基层疾控机构食品微生物检验质量控制

刘春燕

江苏省连云港市海州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检验科 邮编 222000

随着农业科技的发展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食品种类不断丰富,食品供应量不断增加。在确保食品安全工作中,对微生物种类及含量进行检验是重要组成部分,而基层疾控机构因为直接面对人民群众,因此应成为这一工作的主体。针对基层疾控机构食品微生物检验质量控制开展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本文以基层疾控机构食品微生物检验质量控制作为主题,系统分析了开展微生物检验的意义,提出了进行微生物检验质量控制的具体方法,在此基础上以连云港市海州区疾病控制中心检验科在2020年至2022年进行食品检测的数据为样本,进行了实验设计统计分析,得出了实验数据。

关键词:食品安全;疾病控制与预防;食品检测;食品预处理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0前言

鉴于微生物检测在食品安全领域的重要意义,有必要在基层疾控机构中开展检测质量控制,全面提升检测水平。本文按照从理论到实际、从一般到特殊的思路,在简要介绍微生物检测工作意义的基础上,对一般情况下对视频中微生物检测质量控制方法进行了重要论述,最后落脚到江苏省连云港市海州区疾病控制中心检验科相关工作上来,合理选取样本,进行了实验设计与数据分析。

1食品微生物检验工作的重要意义

1.1确保食品质量的重要手段

食品中微生物如果含量超标,会对食品质量带来较为严重的影响,因此务必在食品正式出厂之前进行完善的检验工作[1]。通过食品微生物检验,可以提前对于不合格的生产环境、生产流程等进行甄别,及时剖析问题发生的原因,做出针对性改进。进行完善的食品微生物检测工作,对于减少食品中毒事件,提升食品质量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1.2具有重要的政治经济意义

食品中毒事故往往会在短期内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引起社会各界高度关注[2]。为了从源头上杜绝该类事故,必须严格确保食品质量,而微生物检测就是其中一个重要的手段。通过食品微生物检测,最大程度降低因此造成的食品中毒事件,具有重要的政治经济意义。

2基层疾控机构食品微生物检验质量控制的方法

2.1 对待检食品的预处理

对食品进行准确取样,一般使用电子天平准确称量出整数重量的样品,数据精确到小数点后三位。对于待测食品采取预处理措施,使其达到检测的相关状态要求,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准确分析待检食品性质状态,在明确是固态还是液态的基础上,对干状或是新鲜样进行区分,确定不同的预处理方法。不同状态食品预处理方法如表1所示。表中仅列出了部分有代表性的食品及其性状,其他种类食品需要检验员根据食品说明书或者自身经验准确确定其性质和状态,采取合适的预处理方法。

表1 不同状态食品预处理方法统计表

序号

固态/液态

性状

食品举例

预处理方法

1

固态

干样,含水低

豆类、谷物、菌类

经高速粉碎机粉碎均匀

2

固态

干样,粉末状

蛋白粉、面粉

摇匀

3

固态

速冻及罐头

速冻水饺、鱼罐头

取可食部分匀浆均匀

4

固态

新鲜、含水高

蔬菜、水果、水产

洗净,晾干、匀浆均匀

5

固态

新鲜、含水低

肉类.蛋类

取可食部分匀浆均匀

6

液态

软饮料、调味品

摇匀

7

半固态

米粉、蔬菜泥

粉碎处理

如果食品检测样品为固态或者半固态,用天平准确称取0.250g,精确到小数点后三位,如果食品含有水分较多,则称取1.000g。如果检测样品为液态,则准确量取1.00ml,放置于微波消解炉内。如果样品中含有二氧化碳或者酒精,则需要用电热板进行加温予以除尽。在称取或者量取的食品样品中加入5mL硝酸,3mL双氧水,摇匀静置5-15分钟后,在盖子盖紧的情况下进行15分钟的再加热,进行全面消解(消解条件根据样品袋性质来定,基质复杂样品消解温度时间都相应调节一下)。冷却后取出,缓慢打开罐盖排气,用少量水冲洗内盖,将消解罐放在控温电热板上或超声水浴箱中,于沸腾的热水中加热30分钟或超声脱气2至5分钟。将消化管内的样品用水定容至25mI或50mL,混匀备用,同时做空白试验[3]

2.2 检验器材的确定

本研究所使用的仪器名称、生产厂家、国别、型号等如表1所示。部分仪器规格、型号等已无从考证且对于实验结果没有影响,因此在表中未予以体现。

2复方蒲公英颗粒剂研究使用的仪器一览表

仪器名称

双槽层析缸

薄层预制板

毛细管点样器

质谱鉴定系统

电天平

清洗机

规格

200*200

10*20,0.3 mm

微升级别

全自动微生物

万分之一

超声波

国别/厂家

中国仪征仪器

中国仪征仪器

中国杭州驰成科技公司

德国Bruker doltanic Gmbh

德国

中国昆山仪器

型号

5微升100毫米

Microflex LT/SH

寒多利斯

2.3 实验制剂的制备

将实验制剂分为两组,分别为分析组和对照组。分析组为按照2.1中所述方法将待测食品进行预处理后,制备成的待测溶液。对照组为在实验室环境下预先制备的不含有微生物的该类食品制剂。本文实验中所确定的分析组和对照组试剂容量均为200ml,对于2.1中经过预处理是固态的待检测食品,需要使用蒸馏水进行搅拌,制备成液态试剂的形式。研究实验中所使用的水必须为二次蒸馏水,经过了彻底的净化与高温消毒,几乎不含有泥土、杂质、微生物等,防止对检测数据带来额外干扰

[4]

2.4 使用质谱法进行检测

将混合标准溶液注入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中,测定待测元素和内标元素的信号响应值。以待测元素的浓度为横坐标,待测元素与所选内标元素响应信号值的比值为纵坐标,绘制标准曲线。将空白溶液和试样溶液分别注入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中,测定待测元素和内标元素的信号响应值,根据标准曲线得到消解液中待测元素的浓度。进行试验结果分析和精密度确定[5]

提前设定某类微生物的检测阈值为k。进行n次重复性实验,最终取算术平均值n1。如果n1大于或者等于k,则判定含有该类微生物;如果n1小于k,则判定不含有该类微生物。

3基层疾控机构食品微生物检验质量控制数据分析

3.1 数据样本情况

本文以连云港市海州区近三年食品卫生监测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检出率进行微生物检验分析,时间为2020.01.01—2022.12.31。检测食品样本数为108份,分别为生畜肉36份、熟食类40份、冷藏即食类20份、动物性淡水产品12份。每种食品样本数量充足,能够满足进行重复性实验的要求。

3.2 数据确定方法

为了提高实验结果的准确性,避免单次实验额外因素造成对结果的严重影响,需要进行重复性实验。按照2.1及2.3中的步骤对待测食品制备成试剂,按照2.4中步骤进行实验,连续重复10次,记录每次的实验结果。计算10次结果的算数平均值,作为最终的实验结果。

为了确保每次结果的准确性,可以采取以下两种方法。阈值设定法:计算已进行过的实验数据的算术平均值,当次实验结果与该平均值的差的绝对值如果超过阈值,则舍弃掉,重新进行实验。裁判打分法:取10次实验数据,去掉两个最高数据和两个最低数据,其他6个数据取算数平均值。

3.3实验结论

根据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根据行业标准及参考多种不同文献,设定阈值k为50个/g(ml)。经过3.2步骤,得出每个食品10种待测样本中的算术平均值,与k进行大小比较。最后得出生畜肉36份检出4份,熟食类40份检出1份,冷藏即食类20份检出1份,动物性淡水产品12份未检出。每种检测结果均出具了正规的检测报告,以纸质与电子两种形式留存有相关记录。

3.4实验误差的统计学分析

为了分析本次实验数据及最后结论的可信度,对于重复性实验中每次结果误差进行统计分析。通过计算单次实验结果与算术平均值的差值,取绝对之后除以算术平均值,得到以百分数的形式表现出来的误差率。实践中误差率往往与大测频容量的具体大小无关,其差异值分布普遍呈正态分布,如图1所示。左侧图像是通过matlab软件仿真而得,右图是按照间隔1 取样,求得的均值、标准差、方差、偏度、峰度等具体数值。

装量差异

1食品微生物检测中实验误差正态分布图

由该图可知,该次食品微生物检测误差严格服从正态分布,方差、标准差、偏度、峰度等数值或者绝对值都较小,说明误差很微小,能够满足一般的实验精度要求。本次实验数据准确,结果可靠。

3.5 提高实验精度的方法分析

为了进一步提高实验精度,在下一步的工作实践中可以采取以下几个思路进行。一是提高重复性实验次数,不断提升最后所取的算数平均值的精度,使其更加接近于实际值。二是增设阈值k1。在阈值k的基础上,可以再设定一个相对阈值k1,数值为k的l倍,l是大于0小于1的常数,实践中根据经验值可以取0.75。当n1小于k而大于k1时,不急于做出一定不含有该微生物的结论,二是进行可疑标志,进行再次检测。三是不断丰富检测手段,提升检测仪器质量。本文论述的方法主要使用质谱法,下步研究中可以综合色谱法、PCR法等方法,并进一步提升检测容器的检测精度。四是跟踪国内外最新研究成果,向专业院校、科研院所进行学习,不断提升基层疾控机构食品微生物检测质量控制水平。

总结

本文在介绍相关概念,分析食品中微生物检验工作重要意义的基础上,从一般性和特殊性两个角度,提出了进行检验质量控制的针对性方法。通过对江苏省连云港市海州区疾病控制中心检验科2020.01.01—2022.12.31时间跨度内108份检测食品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得出实验结论。综合来看,本文立意新颖,方法正确,能够充分结合基层工作实际,对于全面提升基层疾控中心食品微生物检测质量控制水平,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1]邵明娟.食品微生物检验培养基质量控制路径探析[J].食品安全导刊,2023,372(07):56-58.

[2]石思文.食品微生物检验的影响因素及质量控制[J].食品安全导刊,2023,368(03):76-78.

[3]钟芝兰.食品微生物检验质量控制策略探讨[J].现代食品,2022,28(23):52-54.

[4]魏雅莉.食品微生物检验及实验室质量控制应用[J].食品安全导刊,2022,345(16):62-64.

[5][1]朱炳江.食品微生物检验的方法及质量控制分析[J].食品安全导刊,2021,311(18):67+69.

作者简介:

作者:

刘春燕,女,19764月出生,汉族,籍贯:江苏灌云、单位:江苏省连云港市海州区疾控中心  检验科;本科、学士学位,医学检验专业。邮编222000、研究方向:微生物检验分析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