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卫生全程服务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康复作用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6-02
/ 2

【摘要】目的:精神卫生全程服务的作用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康复产生着重要的影响。方法:选择医院在某段时期诊治的200位精神分裂症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主要对象,并且按照平均分组的方法对这二百位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分组实验,一百位为干预组,剩余的一百位为对照组,采用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S)评定康复效果。结果:干预前与干预后评分差值的比较,在实施干预之前,两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评分并没有呈现出较大的差异,但是在实施不同的服务干预之后,两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评分有着明显的下降趋势,并且干预组的下降数据比对照组的数据还要大,两组之间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在这两组数据之中,干预组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在生活的各个方面的评分都要比对照组的精神分裂症患者要高。结论:对于精神分裂症患者实施精神卫生全程服务都可以缓解治疗的临时症状,也能帮助其快速地恢复身体健康,使生活能够自理和独立,早日过上普通人的生活,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关键词】精神卫生全程服务;精神分裂症;康复作用

精神分裂症目前是我国重要的精神病类型之一,该病常常在青壮年群体中发生,并且主要的发病源模糊不清,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临床表现大部分都是感知现实的方式受到严重损害,除此以外,情感和行为活动不受思想的控制现象常常发生。故该次研究中将该某一个医院在2016年 2月—2018年2月照料的精神分裂症患者200例纳为对象,旨在对其社区不同方法干预效果进行分析与总结[5]精神卫生全程服务主要是对干预组的患者进行病情的评估,其次就是制定出科学合理的康复治疗计划,紧接着就是对患者采取身体机能技巧的培训,最后把患者放归社会并按时的做好观察记录。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该二百例精神分裂症患者符合精神分裂症的判断标准,有亲戚朋友的照顾,目前处于症状的缓解期间。把这二百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各一百例[1]。在这两组的精神分裂症患者中,其中男性和女性的占比几乎相近,并且这二百位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年龄都在30~55岁之间,病程为142~431个月。这两组精神分裂症患者在各个方面的资料数据并没有较大的差距,有一定的可实验性。

1.2 纳入标准 这两百位精神分裂症患者都符合国家疾病分类的诊断标准,并且这二百位的精神分裂症患者都是初中以上的文凭,病情基本稳定,患者本人及其家属都签署了知情同意书。

1.3 排除标准 有着严重的人格障碍并且有身体疾病;目光呆滞精神涣散;酗酒且有药物依赖。

1.4 方法 对照组的一百位精神分裂症患者按照常规的精神卫生服务进行实施,具有的实施方法为: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生命体征做好统计;叮嘱其按时吃药;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发病情况做好密切的关注,如果一旦出现突发情况,立即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观察组的一百位精神分裂症患者都按照精神卫生全程服务来实施,并将这一百人划分为10个小组,每个小组的人数为10人,并且严格的按照相关要求进行服务干预[2]

1.5 疗效判定标准 效果评定:在干预前和干预后,由一名经过培训的精神科医生采用双盲法分别对所有入组患者进行简明精神病量表(Brief Psychiatric Rating Scale,BPRS)和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ocial Disability Screening Schedule,SDSS)评定。

1.6 统计学方法 统计学处理:对所有数据采用 SPSS11.5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不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采用秩和检验。

2 结果

二百位精神分裂症患者在采取治疗前的时点和干预后的时点的各自观测指标评分差值显示,干预组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在各项得分中的评分差值都是正值,而对照组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各项得分差值为负值,二组之间的差异具有重要的意义(P<0.05—0.01)。这说明,干预后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在各个方面都要比对照组强[3]。(见表1)

表 1

组别


BPRS

反应缺乏因子分

思维障碍因子分

激活性 因子分

偏执因子分

抑郁因子分

SDSS

干预组

干预前

24.54士5.45

5.77士1.82

5.28士1.94

3.51士1.10

3.8士1.28

6.2土2.81

5.7士2.49

干预后

21.84士3.31

5.11士1.38

5.04士1.75

3.08士 0.35

3.66士1.04

5.17士1.33

4.23士1.49

差值

2.68士4.67

0.66士1.98

0.24士1.72

0.42士 t1.19

0.20土1.45

1.11士2.67

1.52士2.22

对照组

干预前

25.36士6.74

6.24士2.09

5.56士2.13

3.46士1.18

4.24士1.65

6.12士2.83

6.57士3.32

干预后

26.21士4.47

6.85士2.28

6.58士2.82

3.14士 0.57

4.39士1.41

6.02士2.30

7.97士2.49

差值

-0.85士5.87

-0.60士2.21

-1.02-2.28

0.31士 1.36

-0.14士1.74

0.09士2.46

-1.40士3.33

两组差值比较

t

3.107

2.818

2.886

0.380

1.004

1.835

4.59

P

0.003

0.006

0.005

0.705

0.018

0.070

0.000

3 讨论

精神分裂症患者能够在生活的各个方面的能力会呈现出下降的趋势,并且严重的精神分裂症患者不能生活自理,日常的社交生活都不能得到保障,还会给自己的家人带来巨大的生活压力和经济负担,需要家人在身边进行二十四小时的照顾。在上医院进行药物治疗以后,精神分裂症患者能够在医院以外的地方得到有效的治疗和干预,减少患者病情的发生,提高其生活质量、自理能力以及社交能力。根据相关的数据表明,有效的精神卫生全程服务可以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各个方面得到提高,治疗的结果也能够达到令人满意的地步[4]

大部分的精神分裂症患者能够在医院的帮助下,身体和心理都可以获得较大的提升,并且干预后的康复治疗也是非常重要的。与此同时,也要为精神分裂症患者提供基本的医疗服务和生活条件,根据患者本身的实际情况来制定出专属的康复方案,在社会各方面的共同努力下,激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康复治疗积极性,加强患者各方面的能力,使其能够全方位的康复。

总结:从总体上来说,对于精神分裂症患者采取精神卫生全程服务干预的方法,能够在他们康复的过程中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可以在很大的程度上帮助精神分裂症患者后续的康复治疗工作顺利开展。

参考文献:

[1]张伟波,朱益,刘寒,等.家庭教育联合技能训练对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的作用及其社会功能影响[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4,22(2):176-179.

[2]李瑾,徐燕,吴蕾,等.精神卫生综合干预对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康复作用[J].临床精神医学杂志,2014,24(4):223-226.

[3]蒋怡华,赵华忠,范建红,等.上海市闵行区社区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综合干预研究[J].中国预防医学杂志,2014,15(7):673-676.

[4]袁大伟,李瑾,徐燕,等.个案管理对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作用——18个月随访研究[J].临床精神医学杂志,2015,25(4):224-227.

[5]包炤华.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综合性康复干预的效果评价[J].中国康复,2016,31(5):331-3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