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治疗痤疮的研究进展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6-02
/ 2

针灸治疗痤疮的研究进展

徐勤

上海市浦东新区万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201313

摘要:痤疮是一种常见的多发于皮脂腺、毛囊等的慢性皮肤病,在青少年中尤为常见;引起痤疮的因数的较多,目前在临床上关于引起痤疮的病因尚未明确。基于此,本文对痤疮产生原因、不同体质痤疮表现类型、针灸治疗面部痤疮进行综述。

关键词:针灸;痤疮;病因;病症

1痤疮的病因

痤疮是一种发病率极高的皮肤病,常表现为粉刺、结节、囊肿和青春痘等;目前,关于痤疮产生的原因,尚未完全明确,但是医学界经过大量的研究并对痤疮产生的原因进行总结,痤疮受许多因数的影响,但总结起来主要有以下两点;(1)外在因数:包括天气情况、日常对皮肤的清洁情况、饮食方面情况等;(2)内在因数:包括先天的基因遗传、自身情绪以及自身内分泌情况等[1]。中医自古对痤疮有了很深的研究,并形成了自己的理论认识[2-3]。时方是以《黄帝内经》为代表的理论体系,认为其发病机制为:自身阳热偏盛,在加上青春期自身生理机能旺盛,营血日渐偏热,血热外壅,气血瘀滞,蕴阻肌肤。而经方认为:是以痤疮的临床表现来辩证的治疗痤疮。

2痤疮的病症表现

痤疮对于不同的体质发病机制不同,目前关于痤疮的医学调查研究显示,痤疮的发病体质以湿热体质患者居多,因此从湿热体质对痤疮患者展开治疗具其特有的优势。刘亚男[4]通过对318例的普通寻常痤疮患者从中医学角度的体质类型进行分析,其结果显示,在318例患者中,湿热质占比最高,达到了23.54%、其次是阴虚质、痰虚质等,占比最小的是平和质;邹云[5]对279例痤疮患者进行调查分析,并对他们的习惯、体质进行统计,并借助SPSS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女性痤疮患者中,青春期占比大于男性;偏颇体质占比最高,达到了81%,其次是平和质占比较小为19%;单一质体占比60.93%,兼夹体质占比39.07%;从中医学的角度对痤疮患者进行分类,其中湿热症的占比54.1%,冲任失调症的占比21.9%,风热症的占比17.2%。统计结果显示痤疮患者以偏颇体质居多,偏颇体质又以湿热质居首,其次是阴虚质。庄甄娜[6]依据《中国体质分类与判定的标准》对300例行痤疮患者进行分类,结果表明:痤疮患者最常见的类型为湿热质,其占比为38.33%,其次是阳虚质、阴虚质、平和质;其占比分别为18.0%、12.3%、10.0%。李佳凝[7]以中医体质类型为分类标准,对377名的痤疮患者和120名健康的青春期大学生进行研究,并借助统计学软件SPSS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在479名调查对象中,平和质占比36.02%,偏颇质占比63.98%。在偏颇质中,以气虚质为主,其次是阴虚质和阳虚质。综上所述,痤疮患者以偏颇质为主,偏颇质又以湿热质居首。

3针灸治疗面部痤疮研究

3.1辨证选穴治疗[8]

针灸治疗面部痤疮基于中医经络学进行针刺穴位选择,以达到疏经通络、行气活血、散热除湿的针灸效果。针灸治疗面部痤疮的穴位选择以科学合理、保证疗效为宗旨,常分为局部选穴、辩证选穴、依经选穴三种方式。首先局部选穴为针灸治疗面部痤疮的主要治疗方法,多选择发生痤疮病变局部的相关穴位为主,并根据患者痤疮发生的部位,选择相关联的经络远端穴位辅以治疗。其次辩证选穴可将面部痤疮分为肺经风热、湿热蕴结、痰湿凝滞等类型,根据痤疮类型而选取相应的穴位,其中肺经风热型,主穴为百会、尺泽、曲池、大椎、合谷、肺俞、委中。配穴为四白、下关、颊车等;湿热蕴结型,主穴为百会、大椎、曲池、合谷、肺俞、阴陵泉。配穴为内庭、足三里、脾俞;痰湿凝滞型,主穴为百会、曲池、合谷、丰隆、肺俞。配穴为血海、三阴交、脾俞、膈俞;如兼有便秘者均可配天枢、支沟。再者依经选穴是根据患者痤疮的位置判别其所属的经脉,进而选取经络中的相关穴位实施针灸治疗。

3.2单一针灸治疗[9]

针灸治疗面部痤疮有多种方式,如艾灸、针刺、火针、电针、耳针、穴位注射等。其治疗原则都是疏经行气、平衡阴阳,以此达到改善痤疮的治疗效果。其中单一针灸是治疗面部痤疮的根本治疗方式,其主要分为艾灸、针刺、火针三种。艾灸通常借助艾灸熏灼风门、肺俞、膈俞、脾俞、肾俞等穴位,将温热导入人体,达到疏通经络、扶正祛邪的功效,治疗周期通常为三个月,根据患者个体情况酌情调整针灸治疗周期。针刺治疗面部痤疮依据经络腧穴、脏腑辨证的分治中医理论,以针刺刺激面部腧穴、经络穴位达到泻实补虚、调补气血、平衡阴阳的治疗功效。火针是中医针灸治疗方式中极具特色的针灸手法,《灵枢经筋》中将其记载为“爆针”,行火针治疗时,须将针具烧至红里发白,而后快速对穴位进行针刺刺激,可获取极佳的舒经活络、祛毒行气的针灸效果,而且火针治疗面部痤疮的有效率可达90%以上。

3.3 综合针灸治疗[10]

综合针灸治疗面部痤疮,是多种针灸方法配合治疗或者针灸与其他治疗联合应用,进行面部痤疮临床治疗的方式,借此获取更为显著、更为全面的临床治疗效果。现阶段面部痤疮临床治疗中,常见的综合针灸治疗有针灸联合中药治疗方式、针刺联合艾灸治疗方式、针刺联合穴位注射治疗方式、针刺联合耳穴治疗方式等。如针刺后加穴位注射,通常将丹参注射液注入穴位处。针刺后配合耳穴贴压,多取肺、皮质下、神门、内分泌、肾上腺等,且在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方面具有非常理想的效果。而且针刺配合内服中药治疗面部痤疮,可达到内外调理、气血畅行、疏经活络的治疗效果。

总结

综上所述,面部痤疮的发病机制中医认为是血热偏盛、肺胃积热、外感风热、气血凝塞和血郁痰结等因素致病。中医针灸治疗面部痤疮基于疏通经络、温脾和胃、散热行血的治疗原则,常分为局部选穴、辩证选穴、依经选穴三种方式,采用艾灸、针刺、火针等单一针灸或配合内服中药、耳压、穴位注射等综合治疗,在面部痤疮的临床应用中得到显著的治疗效用及医学价值。

参考文献:

[1]张晴.针灸联合丹参酮胶囊治疗中重度寻常痤疮效果分析[J].智慧健康,2022,8(35):41-44.                                 

[2]吴中平,范泽宇,王锦程. 中医针灸治疗痤疮简论[C]//中国针灸学会.2022年中国针灸学会年会论文集.2022年中国针灸学会年会论文集,2022:656-657.

[3]郭潋,彭明霞,陈春兰,徐淼.自拟清热解毒汤联合针灸治疗湿热蕴结型痤疮疗效观察及对患者皮肤屏障功能的影响[J].中国美容医学,2022,31(04):117-120.

[4]刘亚南,黄青,赵慧娟. 318 例寻常痤疮患者中医体质类型分析[J]. 中医杂志,2015,56(3):223-227.

[5]邹云.昆明地区痤疮患者中医体质的流行病学调查[D].云南中医学院,2016.

[6]庄甄娜.女性痤疮与中医体质类型及月经的相关性研究[D]. 广州:广州中医药大学,2015.

[7]李佳凝,常宏,武淑娟,虞跃跃,邹德辉,王洪彬.青春期痤疮与中医体质类型相关性研究[J].华北理工大学学报(医学版),2019,21(05).

[8]吴宜芳(Goh Li Fong). 基于六经辨证的痤疮证型规律与针刺合皮肤护理的疗效临床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21,12(18):19-24.

[9]姚松领,闫小宁,付海鹏.单一针灸治疗治疗痤疮系统评价的再评价[J].中国美容医学,2021,30(04):119-124.

[10]金禹含. 综合针灸治疗痤疮的临床研究[D].辽宁中医药大学,2021,10(11):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