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德雷克课程整合思想的高职护生安宁疗护教育方案的构建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6-02
/ 3

基于德雷克课程整合思想的高职护生安宁疗护教育方案的构建

高欣1,2,姜云霞1,卢亮3

1青岛大学护理学院 山东 青岛 266003

2青岛黄海学院 山东 青岛 266555

3青岛大学附属医院 山东 青岛266003

通讯作者:姜云霞

[摘 要] 目的 基于课程整合思想构建高职护生安宁疗护教育方案,旨在为开展系统性安宁疗护教育提供参考。方法 以德雷克课程整合思想为指导,通过文献回顾初步拟定高职护生安宁疗护教育方案,运用德尔菲法对19名专家进行2轮函询,最终构建高职护生安宁疗护教育方案。 结果 2轮专家咨询问卷有效回收率分别为95%、100%;专家协调系数分别为0.133、0.152;专家权威系数分别为0.857、0.862。经2轮函询共删除了4个条目,修改了11个条目,最终形成高职护生安宁疗护教育方案,包括5门课程、8个主题的教学内容及相应教学目标、教学方式和考核方式。 结论 本研究运用德尔菲法构建了高职护生安宁疗护教育方案,过程科学,内容合理,指标具体可行,能较好满足高职护生的实际需求,能有效指导教学与实践。

[关键词] 安宁疗护;高职护生;德雷克课程整合思想;德尔菲法;教育方案

安宁疗护作为人的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为生命终末期患者提供症状控制、舒缓医疗、心理支持等的团队服务模式。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的不断加剧以及疾病谱的变化,当前社会对安宁疗护的需求持续增长。护士是安宁疗护的主要实施者,在多学科协作团队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1]。而有研究显示[2],我国从事安宁疗护的护士大多不具备系统而全面的安宁疗护知识,实践能力薄弱。而单纯加强护士培训远远不够,必须从在校教育入手。高职护生作为基层护理人才的储备军,是未来安宁疗护服务的直接提供者[3],也是安宁疗护教育的重要对象。目前国内仅部分医学院校单独开设安宁疗护课程,且多为选修课[4],而在高职护理教育领域,多数院校仅在基础护理学、社区护理学、老年护理学、心理护理学等课程中涉及2~4学时安宁疗护知识,且各课程间知识存在重复现象;授课形式多以讲授为主,缺乏互动及临床实践;考核方式单一[5],远不能满足社会对临终病人的照护需求。德雷克课程整合思想[6]中提出的多学科整合模式,以多个学科的教师共同讨论选择合适主题,组织学生在不同学科中对这一主题展开学习并建立联系,并通过“知/行/为”框架构建课程体系,帮助学生学会知识、掌握技能、培养品格和价值观。本研究基于德雷克课程整合思想对安宁疗护这一主题进行多学科整合,构建高职护生安宁疗护教育方案,旨在为开展系统性安宁疗护教育提供参考。

1研究方法

1.1成立研究小组

小组成员包括讲授安宁疗护相关课程的教师各1名、安宁疗护护士长和护士各1名、教授1名和护理研究生1名。其中各学科教师负责问卷的选择、发放、回收,研究制定教育方案;护士长负责制定访谈提纲、参与教育方案制定;护士负责质性访谈;教授参与指导、监督研究的实施,帮助解决问题;研究生负责整理录入数据及联系被访谈护生。

1.2 拟定方案初稿

1.2文献回顾

以护生、安宁疗护、临终关怀、student nurse、Hospice care、Palliative Care等为检索词,选择中国知网、维普、万方、Web of Science、PubMed等数据库进行检索,检索建库至2022年12月31日国内外文献145篇,剔除重复文献25篇,去除与研究主题不符合的文献102篇,最终纳入文献18篇。

1.2.2 拟定安宁疗护教育方案初稿

在文献回顾[7-9]的基础上经课题组讨论后拟定高职护生安宁疗护教育方案初稿,包括5门课程、8个主题的教学内容及相应的教学目标、教学方式及考核评价方式。方案实施框架按照“知/行/为”框架进行设计。

1.3设计专家咨询问卷

函询问卷分为3个部分。第一部分为填表说明,包括问卷结构、填表要求等;第二部分为专家的基本资料,包括专家基本信息及专家判断依据及熟悉程度调查表;第三部分为教育方案函询表,包括各条目重要性评分及专家意见。

1.4 遴选咨询专家

共邀请了来自北京、上海、山东、广东、湖北、四川等6省市的19位专家参与函询,其中护理教育专家9名、护理管理专家5名、临床护理专家5名;高级职称14名、中级职称5名;博士1名、硕士11名、本科7名。专家的纳入标准:①从事安宁疗护临床护理、护理管理或护理教育的专业人员;②本科及以上学历、中级及以上职称;③10年以上工作经验;④自愿完成2轮及以上的专家函询问卷。

1.5 实施专家咨询

本研究采用邮件和微信两种方式发放问卷,每轮专家函询周期为7日,两轮之间时间间隔为1个月。前一轮函询结束,及时统计分析问卷数据,整理专家意见,修改形成下一轮函询问卷,直至所有专家的意见和建议基本一致。

1.6 统计学方法

使用Excel 2019进行数据整理,使用SPSS 25.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专家基本资料用频数表示;专家积极系数即问卷的有效回收率,专家权威系数(Cr)由专家熟悉程度(Cs)和专家对条目的判断依据(Ca)决定;专家协调程度用肯德尔和谐系数(W)表示。

2 结果

2.1 专家积极性 以函询问卷的有效回收率表示,通常认为有效回收率>70%为非常好[10]。本研究2轮函询问卷有效回收率分别为95%、100%。说明专家积极性较高。

2.2专家权威系数 计算公式为Cr=(Cs+Ca)/2。一般认为Cr≥0.70为可接受值[11]。本研究2轮专家权威系数分别为0.857、0.862。说明专家的权威性较高。

2.3 专家意见协调程度与集中程度 本研究2轮专家协调系数W分别为0.133和0.152(P<0.001),表明两轮专家函询的意见一致性程度较高。且2轮专家函询结束后各条目重要性赋值均数均>4,标准差均<1,变异系数均<25%,说明专家意见集中程度和协调程度较好。

2.4 专家咨询意见及处理

按照条目重要性赋值均数<4、标准差>1或变异系数>25%作为删除条目的标准[12]及专家意见和建议对条目进行删减、增加或修改。第1轮专家函询后经课题组讨论,对条目进行以下修改:

2.4.1教学目标:专家对部分目标的表述进行了修改,使目标更贴合教学实际和学生需求。共修改了4个条目,将“安宁疗护中的伦理与法律”的“能力目标”修改为“学生能够保护临终病人权益、尊重病人选择”;将“安宁疗护服务技术”中的“知识目标”修改为“掌握各类护理技术的基本知识”;将“死亡教育”中的“素质目标”修改为“引导学生消除死亡恐惧,树立科学死亡态度”;将“安宁疗护理念、服务内容”中的“素质目标”修改为“引导学生认同安宁疗护理念,提高服务意愿”。

2.4.2教学方式:专家认为类似于“开展暑期三下乡活动、空巢老人舒缓照护志愿服务活动”容易流于形式,应设置具体活动项目;“参观安宁病房、养老院等”应设定频次。本着实用的原则,经课题组讨论共删除了2个条目:“主题讨论:假设自己患有不治之症,会有什么心理变化”和“主题活动:对亲友进行四道人生”;修改了3个条目:将“小组讨论”内容修改为“讨论台湾主持人傅达仁安乐死事件,探讨安宁疗护中的伦理问题”;“社会实践”修改为“利用节假日参观烈士陵园”、“每学期1-2次的养老志愿服务活动”。

2.4.3考核方式:专家建议不要每个内容都进行“理论测试”,可以进行当堂“小测验”;“反思日记”、“案例分析”、“观后感”如已运用到教学方式中,可不作为考核方式,避免护生工作量太大,疲于应付。参考专家意见,将考核评价方式删除了2个条目:“理论测试”、“主题汇报”;修改了3个条目:将“理论测试”修改为“小测验”;将“案例分析”修改为“观后感”;将“反思日记”修改为“实践活动记录”。

课题组结合第1轮专家函询结果制订第2轮专家函询表,第2轮专家函询意见趋于一致,最终形成的教育方案包括5门课程、8个教学内容、24个教学目标、20种教学方式、22种评价方式。第2轮函询结果见表1。

表1 高职护生安宁疗护教育方案第2轮专家函询结果

课程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均数±标准差

变异系数(%)

教学方式

均数±标准差

变异系数(%)

考核方式

均数±标准差

变异系数(%)

护理学导论

安宁疗护中的伦理与法律

知识目标:了解安宁疗护中的护理伦理、道德及法律

4.58±0.51

11.1

案例分析

4.79±0.42

8.7

小测验

4.63±0.50

10.7

能力目标:学生能够保护临终病人权益、尊重病人选择

4.63±0.50

10.7

小组讨论

4.63±0.76

16.4

线上任务完成度

4.53±0.77

17.0

素质目标:培养学生的伦理与法律意识、珍爱敬佑生命

4.58±0.84

18.3

翻转课堂

4.37±0.60

13.7

案例分析

4.74±0.45

9.5

人际沟通

知识目标:掌握人际沟通的方式、护患沟通的常用技巧

4.58±0.51

11.1

案例教学

4.74±0.45

9.5

课堂表现

4.47±0.51

11.5

能力目标:学生能够与临终病人及家属进行有效沟通

4.74±0.45

9.5

辩论赛

4.21±0.79

18.7

三方评价

4.47±0.77

17.3

素质目标:培养学生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和人文修养

4.63±0.50

10.7

情景模拟

4.79±0.42

8.7

课堂表现

4.47±0.51

11.5

基础护理学

安宁疗护服务技术

知识目标:掌握各类护理技术的基本知识                                                                                                                                                                                                                                                                                                                                                

4.79±0.42

8.7

技能训练

4.95±0.23

4.6

技能考核

4.84±0.38

7.7

能力目标:识别临终病人病情变化,采取恰当护理措施

4.95±0.23

4.6

角色扮演

4.79±0.42

8.7

三方评价

4.37±0.83

19.0

素质目标:培养学生优质服务意识,形成人文关怀意识

4.42±0.77

17.4

主题讨论

4.63±0.50

10.7

问卷测量

4.42±0.51

11.5

死亡教育

知识目标:掌握死亡及死亡教育相关概念

4.89±0.46

9.4

影片观赏

4.47±0.51

11.5

观后感

4.16±0.69

16.5

能力目标:能根据不同的对象,设计死亡教育方案

4.68±0.58

12.4

人生回顾

4.63±0.50

10.7

三方评价

4.58±0.61

13.3

素质目标:引导学生消除死亡恐惧,树立科学死亡态度

4.58±0.51

11.1

社会实践

4.11±0.99

24.2

理论测试

4.79±0.42

8.7

护理心理学

临终病人的心理变化及护理

知识目标:能描述临终病人的心理变化及护理措施

4.58±0.51

11.1

影片观赏

4.21±0.86

20.3

案例分析

4.74±0.45

9.5

能力目标:能评估病人的心理状态,并给予相应的护理

4.58±0.84

18.3

反思日记

4.63±0.50

10.7

反思日记

4.68±0.48

10.2

素质目标:引导学生理解临终病人感受,提升共情能力

4.21±0.79

18.7

视频观赏

4.42±0.51

11.5

小测验

4.79±0.42

8.7

社区护理学

安宁疗护理念、服务内容

知识目标:能描述安宁疗护相关概念及服务内容

4.74±0.56

11.9

社会实践

4.84±0.38

7.7

线上任务完成度

4.53±0.77

17.0

能力目标:能在社区进行安宁疗护理念的讲解、宣传

4.79±0.54

11.2

主题活动

4.47±0.61

13.7

实践活动记录

4.42±0.51

11.5

素质目标:引导学生认同安宁疗护理念,提高服务意愿

4.74±0.45

9.5

视频观看

4.47±0.51

11.5

理论测试

4.95±0.23

4.6

老年护理学

临终病人常见症状及护理

知识目标:能阐述不同症状的临床表现及护理措施

4.32±0.82

19.0

案例分析

4.68±0.48

10.2

线上任务完成度

4.84±0.38

7.7

能力目标:能为临终老年人改善不适症状,促进其舒适

4.79±0.42

8.7

社会实践

4.68±0.48

10.2

案例分析

4.58±0.51

11.1

素质目标:培养学生关怀老年病人,增强服务信念

4.58±0.51

11.1

影片观赏

4.42±0.61

13.7

线上任务完成度

4.68±0.48

10.2

临终病人家属的沟通及哀伤辅导

知识目标:能描述临终病人家属的护理内容

4.47±0.61

13.7

情景模拟

4.68±0.48

10.2

案例分析

4.95±0.23

4.6

能力目标:能为临终病人家属开展哀伤辅导

4.74±0.45

9.5

反思日记

4.47±0.70

15.6

反思日记

4.74±0.56

11.9

素质目标:引导学生养成正确哀伤辅导态度

4.53±0.61

13.5

3 讨论

3.1 高职护生安宁疗护教育方案具有较好的科学性

德雷克课程整合思想是苏珊·德雷克结合多人理论搭建的一套独特的课程整合思想体系,已在加拿大课程改革中经过实践验证[6],我国学者廖珊等[13]翻译了其著作《综合课程的开发》,将其理论框架和实践模式引入国内。本研究以德雷克课程整合思想为指导,结合文献回顾拟定高职护生安宁疗护教育方案初稿,并邀请来自全国6个省市的安宁疗护领域的护理教育专家、护理管理专家和临床护理专家进行2轮咨询,专家知识体系丰富,结构分布合理,能够给予科学指导。在函询过程中,各位专家的积极性较高,权威系数较高,说明本研究具有较高的可靠性。第2轮函询后,专家对各级指标意见较为统一,其中Kendall’sW系数从0.133上升为0.152,专家对各条目的重要性评价均>4,说明专家对各级条目比较认可;各条目标准差均<1,变异系数均<25%,说明专家对各级指标的意见较为统一、协调性较好。以上数据显示,本研究结果具有一定的科学性,能够为后续研究提供教学指导。

3.2 高职护生安宁疗护教育方案具有较好的实用性和创新性

本研究依据德雷克搭建的“知/行/为”框架,在“知”的部分主要是让学生熟悉安宁疗护中的伦理与法律、安宁疗护的理念、服务内容、临终病人常见症状及护理、死亡及死亡教育相关知识;在“行”的部分让学生掌握“与临终病人的沟通技巧、哀伤辅导技巧及安宁疗护服务技术”;在“为”的部分着重培养护生能够树立正确的死亡观,积极的安宁疗护态度,能以同理心理解病人及家属,在临床实践中体现人文关怀。

德雷克课程整合的运行,强调首先要设计与“知/行/为”框架联系起来的跨学科评估;其次要创建导向性问题;最后开展教学和评估活动。本研究创建的导向性问题为安宁疗护教育,调研并筛选出5门涉及安宁疗护内容的课程,按照开课学期对内容进行重新划分,护理学导论(一年级上学期)主讲安宁疗护中的伦理与法律和人际沟通;基础护理学(一年级下学期、二年级上学期)主讲安宁疗护服务技术和死亡教育;护理心理学(二年级上学期)主讲临终病人的心理变化及护理;社区护理学(二年级下学期)主讲安宁疗护理念、服务内容;老年护理学(二年级下学期)主讲临终老年人常见症状及护理和临终老人家属的沟通及哀伤辅导。然后按照“知/行/为”框架对每项内容设置相应的教学目标及教学方式和考核评价方式。

本方案将安宁疗护内容渗透整个在校教育过程,使安宁疗护教育具有连续性、递进性。内容上有效避免了各课程间的重复且目标层层递进,教学方式采用主题讲授、经验分享、情景模拟等方法,注重护生的体验和感悟,使护生在情境中进行沟通交流及反思,促进其对内心原有知识的主动重建,有助于提高安宁疗护教学效果,结合反思日记、案例分析、社会实践等方式进行评价,利于护生深度学习,为安宁疗护教育在护生中的开展提供了较好的实用价值。

参考文献:

[1]王粲霏,贾会英,吴珂,等.多学科协作模式在安宁疗护中的应用研究进展[J].中华护理杂志,2018,53(07):866-872.

[2]车旭,乔东鸽,曹齐争等.护理院校临终关怀教育的SWOT分析[J].护理学杂志,2022,37(23):12-16.

[3]黄新娟,李旭英,李金花,等.高等医学院校安宁疗护教育的发展现状[J].中华护理教育,2020,17(2):171-174.

[4]郭奕嫱,徐萌泽,张荣,等.护理本科生安宁疗护态度及影响因素调查分析[J].护理学杂志,2020,35(13):62-64.

[5]杨盼盼,郭奕嫱,封桂英,等.护生安宁疗护教育的发展现状与思考[J].全科护理,2019,17(36):4524-4526.

[6]卞含嫣.苏珊·德雷克课程整合思想研究[D].西南大学,2022.

[7]刘宏达.护理学专业安宁疗护课程核心知识体系构建研究[D].昆明医科大学,2022.

[8]朱士菊.高职护理专业安宁疗护课程知识体系的构建[D].山东中医药大学,2020.

[9]赵敬.概念式教学方案在本科护生安宁疗护培训中的应用研究[D].郑州大学,2020.

[10]尹逊强,梁颖,谭红专,等.改良德尔菲法在学校卫生标准制定中的应用[J].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2012,37(11):1104-1107.

[11]廖琦,桂金艳.Delphi法在护理专业中的应用进展[J].护理研究,2015, 29(03):269-271.

[12]TANG X,CHEN X,PANG Y,et al.The development of quality indicators for home care in China [J].Int J Qual Health Care,2018,30(3):208-218.

[13][加]Susan M.Drake,Rebecca C.Burns.综合课程的开发[M].廖珊,黄晶惠,潘雯,译,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