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施工领域法律合规管理初探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5-31
/ 2

建筑施工领域法律合规管理初探

宋国栋

山东联邦律师事务所  262700

摘要:近些年来,中国建筑业不断获得发展,为国民经济建设作出了卓越的贡献。但是,在建筑行业蓬勃发展的今天,却暴露出某些困境,合规问题便是其中一种。规范经营和法制监管都是现代企业治理的主要内涵,二者规范的目标分别为规范经营风险和法制风险,但管理模式却存在一定的重叠和各有侧重点。

关键词:建筑施工领域;合规管理

引言

伴随着国内宏观经济从高速度发展向高品质发展的变化,国内日益规范的市场监管情况,为确保企业长远稳定发展,建立规范管理制度已迫在眉睫。合规管理系统设计不但符合了行业的策略,而且能够处理来自法律法规、监管等不同层面的合规风险,有助于行业的长远发展与持续增长。

一、建筑施工领域法律合规管理的重要性

企业经营的所有过程均离不开有效稳健和行之有效的管理手段,其中合规管理是企业经营最为关键的内容之一,许多企业都不关注合规管理工作,因之无法为企业创造直接的效益,没有建立健全合规管理,当然是有失偏颇的。在企业国际化语境下,民营企业面对着国内越来越严苛的市场条件,民营企业在成长发展中,要避免和解决一系列问题,针对来自于法律法规、市场监管政策、服务品质管控、投资环境管理、反对商业贿赂、网络安全管理等不同层面的合规问题,更多的企业将致力于通过建立合规管理制度把合规问题纳入企业运营中,以助力于企业经营的长远发展与持续增长,创造竞争优势,并确保整个行业的合规运作。施工企业作为当前整个建材行业发展流程中的主要部分,因为其本身的独特属性,其所面对的法律关系与法规环境也较为复杂。

就企业发展本身来看,合规管理制度为防止企业合规经营风险提出体系化的合规管理制度架构;协助企业规范合规管理流程、树立合规经营价值观、有效预防合规的经营风险、减少违法行为产生,维护企业健康运营,提高企业的商业声誉,塑造良好的社会形象。从企业内外部发展环境来看,合规管理系统能够协助企业全面评估合规与经营风险,从而有效减少了企业的非法与违规行为,促进企业自我监督、自身举报、自我曝光和自身修复,做到企业和违法人员的职责分开,减少企业经营风险。另外,有效的合规管理制度有助于企业在合规危机爆发时,利用涉案企业合规不起诉的政策,使利益关联方的风险减至最小化。

二、建筑企业常见的法律风险

(一)维权风险

在施工项目中,承接的项目展现出很大的综合性优势,在项目施工设计中,不仅要求多家单位共同投入,还有许多施工部分必须一起完成。即便为同一个建筑企业,在一个工程项目中也扮演多个角色,前一个可能是工程中的承包单位,后一个可能就变为工程发包单位。因为发包方与承包单位在契约关系和合同条件上各不相同,导致双方在遇到矛盾时角度不同,容易出现各类矛盾。比如,发包单位因为财力不充裕或流动资金周转不灵,导致拖欠承包人大量施工费用不能第一时间缴纳。发包业主由于不同原因对承包单位提出罚款的诉求,这就可能对施工企业的合法权利造成损害。部分小型建筑企业,由于受规模与能力影响,不能组建专业法律部门或是聘请专门法律人才,导致其错失时机来保障自身的利益,甚至随时遭遇权利无处伸张的风险。

(二)证据缺失风险

现阶段,中国建筑行业在法律诉讼方面还没有充分的依据,这也是当前施工行业所遇到的另一个主要法律风险问题。如果建设企业或工程管理者不能了解足够的法律常识,不能准确获取企业施工建设过程中部分的重大决策信息,很容易埋下一系列法律隐患。因此,由于施工企业管理层缺乏对工期拖延因素进行研究与分析的能力,或者不能及时准确留底隐蔽工程施工信息,或者由于工作细节疏漏,而导致企业在事后维权上没有依据,从而让建筑企业履行一定法律责任,导致企业面临更严重后果。这些法律风险事件的产生,大部分根源在于施工企业管理者没有很强的法律风险意识,普遍认为在施工建设中形成的各种数据只能在施工结算时起到一定作用,忽视了在项目经营中的司法作用,使施工单位蒙受一定损失。

(三)合同风险

履行过程中对对方当事人身份信息审核不严,分包方挂靠的机构履约能力较差,或协议文件审核不严等,给协议的执行和双方以后产生纠纷时的起诉问题埋下了隐患。如对合同纠纷管辖规定错误,一旦出现纠纷将加大打官司的成本;对原约定权利义务的转移不作禁止性规定,出现了约定债权的自由转移,从而否定了原来法律对其管辖的规定等一系列的法律事实。

三、构建建筑企业合规管理的具体策略

(一)加强企业合规文化建设

为企业提供一个规范、诚信和预防法律问题的环境。从母企业到各分企业都把企业的合规文化、诚信文明创建等纳入发展规划中,并下大力向前推动。提高法律观念,塑造合规精神,确立"市场竞争、法律先行、依法经营、依法管理"的思想,进一步提升广大员工的法律意识。大力培育企业合规文化,将法律事务工作融入到企业管理之中,把企业各级领导和关键岗位员工作为法制宣传的重点,不断增强全员依法合规行事的意识,并将其变为自觉行动。市场经济亦称“信用经济”,信用建设是基础,法治是保障。加强企业信用风险管理,培育企业信用文化,营造人人讲信用,企业诚实守信的氛围,不断提高企业的美誉度,提升企业市场竞争力。法律事务部门主动涉入企业信用建设,逐步将企业信用建设纳入法律事务管理范畴。

(二)适应市场新变化,加速建筑企业内部改革

在投融资项目大量出现,大型和特大型项目增多的市场变化中,建筑企业内部的改革也势在必行。一些大型建筑企业集团为适应市场的变化,采取了很多内部改革或调整措施,如增加集团企业更多类别的总承包资质,组建更多具有高等级资质的区域企业,重新整合内部各大板块的资源进行专业化分工或者区域化定位,将孙企业改变为分企业或升格为子企业,实现混合所有制改革等。在这些变化和改革的过程中,很多建筑企业从上到下的合同管理制度和管理体系都在发生深刻的变化,需要结合具体的情况,对大合同体系建设作具体深入的研究和策划,因企施策。但是,建筑企业集约化管控的方向不会变化,合同管理的专业化、标准化、数字化、精细化的要求不会变化,通过信息系统强化大合同管理和开展大数据分析的思路不会变化。

(三)完善监督体系

建筑企业合规的建设与监督体系的完善是分不开的。建设企业合规,需建立两个监督体系:其一,外部监督体系。培育企业合规,有利的外部环境不可或缺,对于企业合规而言,有利的外部环境就是严格的外部监督体系,包括人民监督、行业监督和国家监督。其二,内部监督体系。有了外部的适应合规的“土壤”和“气候”,企业内无企业合规滋生的“种子”也是不行的。企业内部应该建立相应的监督体系,对企业内部的合规行为进行监督和评估,并根据情况进行奖惩,以达到培育全员合规意识的目的。目前我国建筑企业中常见的做法是定时对有关下属单位进行评价,将评价分数作为单位考核内容之一。但是,企业在考核时应当注意根据实际情况调整合规考核的比重,过低的比重无法让合规受到重视,会影响企业合规的建设进程。

结语

企业合规性管理水平,是企业能否得到持久发展的基本要求。因此,通过合规性管理,企业虽无法实现十全十美的理想状态,但可以在尽善尽美的路上努力追求完美。只有这样,一个企业才有属于其自身的伟大宏伟蓝图。

参考文献:

[1]王春军.“施工企业合规管理体系和能力建设”系列之五  施企的合规管理机制建设[J].施工企业管理,2020(05):84-86.

[2]熊浦君.国有建筑施工企业法律风险管理[D].中南财经政法大学,2020.

[3]王春军.“施工企业合规管理体系和能力建设”系列之一  合规管理:施企发展的“助推器”[J].施工企业管理,2020(01):89-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