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样的房间隔缺损病例适合做微创介入封堵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5-31
/ 2

什么样的房间隔缺损病例适合做微创介入封堵

靳云洲

重庆大学附属三峡医院   重庆   404000

房间隔缺损是一种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病,其在临床治疗中,通常都会选择介入封堵治疗方案,这种治疗方案具有损伤小、疗效确定、术后恢复时间短以及美观等优点,被患者广泛接收。那么,什么样的房间隔缺损病例适合做微创介入封堵呢?

1 什么是房间隔缺损?

房间隔缺损(atrial septal defect,ASD)是临床上最为常见的一种先天性心脏畸形,指胚胎在发育的过程中,心脏的原始房间隔出现了异常情况,在左右心房之间,留下了孔隙。房间隔缺损可以单独发生,也可以和其他心血管畸形疾病并存,男女发病便利约为1:3.因为心房水平分流的情况,房间隔缺损会引发血流动力学异常症状。

在临床上,一般会将房间隔缺损分为两种不同的类型,第一种是原发孔型房间隔缺损,其通常都会伴有二尖瓣以及三尖瓣畸形。第二种是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其总体的自然闭合率能够达到87%以上。对于3月龄以内,缺损大小不超过3mm的患者,通常在18个月以内可以100%自然闭合;如果缺损大小在3-8mm,之间,18个月内自然闭合的几率超过80%;如果缺损大小在8mm以上,则很少能够自然闭合。患者35岁以后,病情会出现快速发展的情况,如果不能及时干预,可能因为肺部动脉高压,增大右心室的容量及负荷,引发右心功能衰竭。因此,对于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的患者,应该尽早实施手术治疗。

2 房间隔缺损的临床表现

房间隔缺损的临床表现会受到缺损大小的影响,当缺损较小时,通常并不会出现十分明显的症状,患者在体检时可能存在心脏杂音。当缺损较大时,儿童正常的生长发育会受到影响,存在易疲劳、活动后气促等现象,呼吸道也会受到一定影响,增大感染风险。相应的体格检查数据表明,存在有房间隔缺损症状的儿童多数体型瘦弱,伴随有左侧前胸壁略微隆起,心脏搏动增强。其中较为典型的表现,是胸骨左侧第2和第3肋间闻,以及第二心音亢进、肺动脉瓣血流速度增大引发的收缩期杂音等。在达到病变晚期后,会发展成充血性心力衰竭,肝脏增大、颈动脉怒张等。

3 房间隔缺损的治疗方法

在针对房间隔缺损进行治疗时,需要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确定治疗方案:

(1)对于1岁以上的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的患儿,很少会出现自发性闭合的情况,如果患儿本身没有表现出明显的症状,需要加强观察,如果出现了右心房、右心室增大的情况,应该在学龄前,通过手术的方式进行修补。

(2)对于成年患者,如果缺损大小不超过5mm,没有出现右心室增大的情况,可以进行暂时不做手术,做好临床观察。如果存在右心室增大,应该及时进行手术治疗。需要注意的是,若患者出现右向左分流,或者肺血管阻力超过12个单位的情况,不能进行手术。

(3)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如果位置合适,可以通过微创的方式,经心导管实施介入治疗。可以从股静脉插管,在房间隔缺损位置设置镍钛合金封堵器,实现缺损的闭合。

(4)一般情况下,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的治疗是从胸骨正中开胸,架设体外循环,在直视条件下进行修补,不过这种治疗方法需要先排除患者合并其他类型心脏畸形的情况。缺损相对较小的情况下,可以直接进行缝合,缺损较大时则应该使用涤纶补片或者心包片进行修补,修补完成之前,需要在左心房注水,避免心脏复跳引发的空气栓塞现象。

(5)如果是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中的静脉窦型缺损,则修补工作的难度较大,通常是从上腔静脉插入引流管,将缺损显露出来,准确辨别右上肺静脉开口,将窦房结避开,于右肺静脉入口位置右房壁上进行补片的缝合,确保肺静脉可以被引流到左心房。如果必要,可以使用补片对上腔静脉的入口进行加宽,避免出现静脉回流受阻的情况。

(6)如果患者的年龄较大,术后窦性心动过缓的发生率较高,可以使用药物来增快心率,在手术中设置临时起搏电极作为保障。

4 房间隔缺损微创介入封堵适用病例

房间隔缺损基本的治疗方法,是借助手术或者封堵器,对孔洞进行闭合。常规的开胸手术有着良好的治疗效果,但是会造成较大的创伤,术后愈合缓慢。在这种情况下,微创介入封堵技术得以出现,其主要是经皮介入封堵,在起到理想治疗效果的同时,可以真正实现微创。对于适用病例,可以通过局部麻醉的方式完成手术,手术只会在患者的大腿根部留下针眼,一般3天左右就能出院。对比开胸手术有着非常明显的优势。

不过,并非所有的病例都使用采用微创介入封堵的治疗方式,其在临床上的使用病例需要满足几个条件:

(1)患者应该是单纯的房间隔缺损,至少没有合并其他无法实施介入治疗的先天性心脏病。考虑到经胸心超检查的结果可能与实际缺损存在误差,手术失败的几率其实并不低,也就是说,心超提示可以进行封堵,但是实际封堵可能不成功。

(2)患者应该是肌部型或者膜周型房间隔缺损,如果是干下型患者,因为缺损上缘属于主动脉瓣和肺动脉,并不推荐微创介入封堵治疗,因为即便封堵成功,封堵器与瓣膜的距离过近,也可能导致瓣膜损坏的情况。肌部型患者可以考虑微创介入封堵,因为其缺损的边缘属于肌肉组织,在封堵后,并不会出现诸如传导阻滞等并发症状,而且部分肌部型缺损距离心尖过近,开胸手术反而不容易找到缺损部位。

(4)就目前而言,膜周型缺损是应用微创介入封堵治疗最多的类型,不过其在实施过程中同样存在较大难度,因为缺损周边结构十分复杂,涉及了房室结、三尖瓣以及主动脉瓣等。微创介入封堵治疗中,缺损位置不能太偏,尺寸也不能过大,因为对膜周型房间隔缺损来讲,如果缺损上缘过于靠近主动脉瓣,在封堵过程中可能造成主动脉瓣的损伤。

(5)患者需要及时就诊,如果已经出现了严重的肺动脉高压乃至艾森曼格综合征,则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分析。对于会引发严重肺动脉高压的房间隔缺损,通常也很难采用微创介入封堵的方式进行治疗。

需要注意的是,微创本身并不等于无风险或者风险小,已经出现的不良风险包括无法完成封堵、封堵器脱落、心脏穿孔、房室传导阻滞以及一些常规的并发症等。不过,对于适宜的肌部型房间隔缺损,微创介入封堵治疗的效果较为理想。膜周型房间隔缺损若解剖条件良好,缺损不算太大,同时远离重要结构,也可以考虑封堵治疗。不过对于这种缺损类型的封堵治疗,虽然在国内已经得到了大量的实施,也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成效,不过在欧美医学界,对于这种治疗方案依然持相对保守的态度,很多国家并没有批准,又或者对其临床应用进行了严格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