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内科治疗急性一氧化碳中毒的临床效果评价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5-31
/ 2

急诊内科治疗急性一氧化碳中毒的临床效果评价

洪玉兰 ,储光艳

泸西县中医医院    652499

【摘要】目的:探究对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患者实施急诊内科治疗的作用。方法:选取自2018年10月~2022年10月到我院急诊就诊的74例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实验组及参照组(n=37)。参照组行常规护理干预,实验组加用急诊内科治疗。对比两组的临床指标。结果:实验组治疗效果高于参照组,组间对比差异成立(P<0.05);实验组意识恢复时间及住院时间均少于参照组,组间对比差异成立(P<0.05)。结论:急诊内科治疗对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患者的应用效果较好,患者的临床指标改善,具有重要临床应用价值,建议进一步推广及应用。

【关键词】 急诊内科治疗;急性一氧化碳中毒;临床指标

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是由于人体吸入大量一氧化碳燃气或汽车尾气等含一氧化碳的燃烧产物后,导致一氧化碳在体内结合血红蛋白而引起的急性中毒。一氧化碳可以与血红蛋白结合形成可溶性的二氧化碳,导致血液中氧气供应不足,从而影响身体各个器官的正常功能,严重时会危及生命[1]。急性一氧化碳中毒常见于烟煤气中毒、燃气泄漏、火灾等事故中,也有自杀或者意外吸入一氧化碳而导致的中毒。冬季为高发季节,老年人和儿童是多发群体。急诊治疗对于急性一氧化碳中毒非常重要。如发现有一氧化碳中毒的症状,应立即将患者转移到空气清新处,并立即呼叫救护车或就近送往医院急诊室进行治疗。及时的急诊治疗可以有效避免病情进一步恶化,提高治愈率。有鉴于此,本文特研究急诊内科治疗急性一氧化碳中毒的临床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自2018年10月~2022年10月到我院急诊就诊的74例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实验组及参照组(n=37)。纳入标准:(1)符合急性一氧化碳中毒的相关诊疗标准;(2)年龄≥18岁;(3)家属了解研究内容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1)对研究内容不耐受;(2)合并重大器质性疾病;(3)中途退出。实验组男女之比为20:17。年龄20~82岁,均值为(52.46±10.95)岁。参照组男女之比为19:18。年龄22~79岁,均值为(52.30±10.42)岁。比较两组一般资料(P>0.05)。

1.2方法

参照组行常规治疗:保持呼吸道通畅,清理口中污物。必要时应给予哈UN这胸外心脏按压,避免患者心脏缺血性坏死。给予患者营养神经药物,给予高流量吸氧,预防患者发生窒息或舌咬伤的情况,如患者存在抽搐情况应给予镇静剂。

实验组加用急诊内科治疗:立刻开放静脉通路,患者存在抽搐时给予安定药物治疗。如患者牙关紧闭应该采用开口器,给予牙垫避免舌咬伤。心搏骤停患者应该行心肺复苏质量,当呼吸功能降低时给予气管插管护呼吸机辅助。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变化,结合急救药物。入院后给予高压氧治疗,吸氧90min,15min后升压,稳定60min,15min后降压。每天治疗1~2次。静脉推注1~2ml前列地尔注射液,每天1次。并结合患者实际情况给予0.2mg纳美芬注射液、20ml醒脑静质量。纳美芬每天2次,脑醒静每天1次。在抢救成功后加强护理干预,预防DVT及压疮,并合理使用抗生素预防感染。纠正水电解质紊乱及酸中毒。

1.3观察指标

本次研究对比患者治疗效果、意识恢复时间及住院时间。治疗效果分为显效(无并发症,临床症状消失,体征恢复)、有效(无严重并发症,临床症状及体征改善)及无效(不符合上述条件)。治疗有效率=(显效+有效)/例数×100%

1.4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26.0软件对患者的临床数据进行分析。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行2检验,计量资料以平均值±标准差(±s)表示,行t检验,P<0.05时,组间对比差异成立。

2结果

2.1两组治疗效果对比

实验组治疗效果高于参照组,组间对比差异成立(P<0.05),见表1所示。

表1  两组治疗效果对比表[n(%)]

组别

例数

显效

有效

无效

有效率

实验组

37

25

11

1

36(97.30)

参照组

37

12

18

7

30(81.08)

2

-

-

-

-

5.046

P

-

-

-

-

0.025

2.2两组意识恢复时间及住院时间对比

实验组意识恢复时间及住院时间均少于参照组,组间对比差异成立(P<0.05),见表2所示。

表2  两组意识恢复时间及住院时间对比表(±s)

组别

例数

意识恢复时间(h)

住院时间(d)

实验组

37

7.85±1.46

12.52±2.33

参照组

37

10.27±1.93

15.64±2.19

t

-

6.083

5.935

P

-

0.000

0.000

3讨论

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治疗方面应及时解除中毒源,停止吸入有害气体,并给予患者高浓度氧气吸入,以促进一氧化碳的排出和氧气的吸收,避免出现低氧血症。严重患者可考虑利用高压氧疗法,以加快排毒[2]。预后情况与中毒程度和治疗时机有关。本次研究中,对患者进行高压氧治疗,能够减少因一氧化碳导致血红蛋白携氧能力降低导致的缺氧问题。并急救预防抽搐、舌咬伤等

[3]。通过药物治疗改善脑组织能量代谢情况,避免发生脑水肿、持续昏迷造成的迟发性脑病等情况。并给予气管插管或呼吸机来改善呼吸功能,减少心肺功能衰竭等情况[4]。本次研究数据显示,实验组治疗效果高于参照组,组间对比差异成立(P<0.05);实验组意识恢复时间及住院时间均少于参照组,组间对比差异成立(P<0.05)。

综上所述,急诊内科治疗对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患者的应用效果较好,患者的临床指标改善,具有重要临床应用价值,建议进一步推广及应用。

参考文献

[1] 熊方,卓练强,肖媛,等. 纳洛酮联合神经生长因子治疗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J].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2021,2(20):65-67.

[2] 丁玲. 舒血宁注射液,依达拉奉注射液联合高压氧舱治疗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早期疗效及可行性分析[J]. 养生保健指南,2021,5(10):49.

[3] 苏敬萍. 大剂量甲基强的松龙联合高压氧治疗急性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患者的疗效分析[J]. 医学理论与实践,2020,33(19):3182-3184.

[4] 郑爱华. 纳洛酮、依达拉奉与高压氧联用治疗急性一氧化碳中毒迟发型脑病的效果分析[J]. 特别健康,2020,10(4):113-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