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科人才培养的实践与思考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5-31
/ 2

专科人才培养的实践与思考

吴世旦  ,金晓华

(江阴市人民医院   组织人事科  江苏江阴  214400)

摘要:医疗卫生系统是一个专业性人才聚集的行业,医院的发展离不开专科人才的培养和发展。自无锡市全面推进实施卫生“三名”战略以来,江阴市人民医院积极实践,遵循政府指导意见,用好政府政策红利,深刻把握专科人才专业性强、周期性长、实践性强的成长特点和规律,分类别对青年专科医师、高年资专科医师、专科后备人才及专科骨干、高层次人才进行培养,设定不同的培养目标,设置不同的培养方案,并配套一系列的培养资金和支持政策。同时深入剖析医院在专科人才培养中的困境,思考主要通过加强高端专科人才队伍建设,依托引进的专家团队、加强专科人才培养,加强对专科骨干人才和专科后备人才的培养,来推动专科人才队伍建设,从而推动医院高质量发展和增进市民健康福祉。

关键词:专科人才;成长规律;培养实践;困境与思考

1、前言

为加快建设人民满意、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高质量卫生健康事业,无锡市全面推进实施卫生“三名”战略,即“办名院、建名科、增名医”,这给无锡地区的卫生健康单位在人才队伍建设、学科专科发展、医院基本建设和等级评审等方面指明了方向。江阴市人民医院积极实践,以专科人才队伍建设为抓手,推动专科发展,推进学科体系建设,增强医院的诊疗能力、服务能力、技术水平和辐射力、影响力,达到“三名”的目标。在此过程中,医院在专科人才队伍建设中已经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并有了一些创新,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亟待解决。

2、把握专科人才成长特点和规律

专科人才的培养是一个较为漫长的过程,有着成长周期长、专业分类细、知识储备广、实践要求高、综合素质强等特点,我们要深刻把握其成长特点和规律,分阶段制定具体培养目标,引导其向着符合成长规律实际和培养目标发展。

2.1专科人才有着专业性强的特点

根据教育部高校专业目录,医学系现有58个专业,且现代医学已经形成一个极其庞大的学科体系,有着几百个分支学科,同时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科学的进步,医学学科技术也在不断地向着更加精细化、专业化的方向发展,而一名医务人员的精力和能力却是十分有限的,无法在临床的每个领域都有所研究、钻研并熟练掌握,只能在具备一定广域的医学知识的基础上,在某一个或某一些专科领域深入钻研、发展。医学学科专业性强,培养周期长,学科要求高,因此现阶段将医务人员培养成专科人才,才是符合学科特点和成长规律的。

2.2专科人才有着周期性长的特点

目前,一名医务人员要经过5年制的本科学习和3年制的规范化培训学习或者8年制的本硕教育学习,更有甚者还有经过博士阶段的学习,才能进入医疗机构进行培养。而真正成为一名合格的临床医师,还需要经过长时间的医院带教和临床实践,并且由于医学学科也在不断发展,专科医生是一个需要持续学习、持续探索的职业,成长成才周期较长。

2.3专科人才有着实践性强的特点

临床医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专科医生的技术成长不单靠理论的学习,是需要在长久的临床实践中不断磨练和积累的,专科医生需要研究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疗方案、临床路径、技术手段等等,这些都需要经过长期的、大量的、重复的临床实践[1],具有实践性强的特点。

3、医院专科人才培养实践

医生经过医学院校教育、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就进入专科医师培养阶段。根据专科人才成长规律,专科医师培养又分为青年专科医师、高年资专科医师、专科后备人才及专科骨干、高层次人才等四个类别。根据不同类别,设定不同的培养目标,设置不同的培养方案,并配套一系列的培养资金和支持政策,来加强专科人才的培养。

3.1青年专科医师培养

青年专科医师培养是指医学专业毕业生在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结束后,在所在科室所处的中心(或大科)进行轮转,接受以掌握和提高专科临床技术的系统性规范化培训,使得青年专科医师达到从事对应专科临床实践所需要的基本能力,可基本独立开展专科临床医疗工作[2]。青年专科医师是医院卫生人才队伍中最年轻且最具有活力的群体,学历高、通过学校的教育已经具备较为扎实的专业知识,但是临床实践经验不足,专科疾病的诊治能力还有待提高。青年专科医师培养是医院人才队伍建设工作的重点。为此,医院印发了《“医师专科培养”方案》,成立了管理委员会,由中心(或大科)主任组织病区主任形成培养方案,管理委员会审核通过后实施。完成青年专科医师培养的医生通过双向选择确定亚专科。

3.2高年资专科医师培养

高年资医师是医院卫生人才队伍中极为重要的部分。高年资医师培养是指工作5年以上的医师,通过科室培养带教和外出进修学习,加强临床思维和提高独立开展临床工作的能力[3],掌握专科常见多发疾病的诊疗技术。高年资专科医师,主要有主诊医师负责带教,逐步引导其全面了解专科临床知识,充分把握主要症状、次要症状及其关联和区别,了解临床表现与疾病本质的关系、典型与非典型的关系、器质性与功能性的关系等等,通过标准化病案病历,建立正向诊疗思维,通过误诊误治案例分析,激发逆向诊疗思维,培养他们的辩证思维。同时,根据科室需要,医院定期安排高年资专科医师外出培训、进修学习,参加学术活动,主要学习先进技术或者是我院尚未开展且进修后能在我院短时间内常规开展的技术,提高高年资医师的技术能力,增强医院的医疗服务能力及医疗服务质量。

3.3专科后备人才及专科骨干培养

专科后备人才及专科骨干是未来引领专科发展的中坚力量,通过加强专科后备人才及专科骨干的培养,目的是建立起一批基础知识扎实、专业技术精深、且具有一定管理能力的专科人才队伍,在今后能够引领专科的高质量发展。江阴市人民医院于2020年印发了《专科后备人才管理办法》,并通过选拔确定了58位2020级专科后备人才,与他们个性化地签订了为期三年的培养合约,配套每年2万的培养资金,以合约目标导向式加强他们的培养。为使计划得到落实,实现专科人才后备人才的培养目标,根据管理办法,制订《专科后备人才年度考核细则》,设定人才考核目标,将专业技术能力、临床思维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完成的临床培训量、完成的临床工作量、科研工作能力、带教能力等列入考核内容。

3.4高层次人才培养

高层次人才培养主要是为了培养一些临床科研管理复合型高端人才,主要以培养和申报省、市级人才称号为主,包括“省333高层次人次”、“省双创计划博士”、“无锡有特出贡献中青年专家”、“无锡市太湖人才计划”、“无锡市双百人才”、“江阴市暨阳英才”等等,通过积极申报,享有相应政策待遇,配套相应培养资金,充分利用政府的人才政策加强高层次人才的培养。在院内建立《领导班子成员联系高层次人才实施办法》,建立联系制度,充分发挥高层次人才的建言献策作用,加以高层次人才管理思维和管理能力的培养。

4、专科人才培养的困境和思考

目前医院虽制订了一系列人才培养方案及制度,但是专科人才建设仍然存在不少问题亟待解决,主要存在以下问题:一是专科高层次人才,尤其是临床科研复合型领军人才缺乏;二是不同专科之间人才发展不平衡;三是专科人才大多创新意识不足、科研能力相对薄弱;四是一些薄弱专科人才队伍未有效建立,专科人才不强且不足;五是专科人才发展体制机制仍有待创新。

针对上述困境,医院不断探索新的出路:深度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卫生人才发展,加强与老牌三甲医院的交流和合作,积极利用长三角地区院校优势资源,加强专科人才交流和培养。同时医院引进一批临床水平高、实践经验丰富、能熟练解决复杂疑难技术问题、医疗技术获同行高度认可的临床医学专家团队,通过传帮带的形式带动医院专科人才的发展。致力于建立“引得进、留得住、用得好”的专科人才发展体制机制,研究并制定具体的加强专科人才队伍建设的政策制度。做到政策上激励,工作上支持,待遇上保障,激发专科人才活力,推动专科人才队伍建设。

4.1加强高端专科人才队伍建设

坚持专科带头人引领、高层次人才储备的原则,根据专科发展规划和目标,统筹考虑现有人才状况和科室发展预期,加强高端专科人才队伍建设。建立健全专科带头人遴选标准,选拔和培养一批能够引领专科发展、勇于实践创新的专科带头人队伍。根据专科发展目标,实行差异化和精准化的人才引进和培养制度,造就一批临床水平较高、富有发展潜力的高层次专科人才队伍。

4.2依托引进的专家团队,加强专科人才培养

建立健全学术委员会评议的专家团队引进机制,细化引进预期、条件待遇、目标责任、考核评价的引进制度,引进一批临床水平高、实践经验丰富、能熟练解决复杂疑难技术问题、医疗技术获同行认可的临床医学专家团队,在医疗、科研、教学、人才培养等方面进行深度合作,推动专科人才队伍融入到医学团队中,在临床实践、科研等方面得到全面提升。

4.3加强对专科骨干人才和专科后备人才的培养

在专科带头人的引领下,加强对专科骨干人才和专科后备人才的培养,建立健全专科骨干人才(主要由主诊医生组成)的选拔和培养制度,建立健全合约式专科后备人才培养体制机制,同时建立专科骨干人才和专科后备人才的管理、考核、评价、激励等机制,在培养机制、培养经费、新技术开展、科研立项和开展方面给予政策支持,同时加强与长三角地区老牌三甲医院的技术、管理方面的合作,提升人员的临床和科研能力,实现产、学、研的协调发展。从而造就一批临床科研水平较高、干事创业精神足、发展潜力大的专科骨干人才和专科后备人才队伍。

医院将坚决落实党管人才这一原则,坚定围绕专科人才队伍建设和体制机制创新两条主线,积极实施“三名”战略、人才引培、制度改革三项措施,优化培养路径、严格监督、动态管理、悉心关心支持,通过加强专科人才队伍培养来努力提升医院的学科专科水平及医疗服务能力,提高医疗服务质量,支撑医院高质量发展,为增进市民健康福祉作出贡献。

参考文献:

[1]徐伟.浅谈医院专科人才的培养[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08,(10):672-673.

[2]张勘,许铁峰,胡天佑.上海市专科医师培养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卫生资源,2007,10(3):148-149.
[3]庞琳.浅析小儿传染病专业高年资住院医师临床技能培养的重要性[J],中华实验和临床感染病杂志:电子版,2012,6(5):488-4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