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持性血透患者内瘘护理应用专项健康教育对其自我护理能力的影响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5-31
/ 2

维持性血透患者内瘘护理应用专项健康教育对其自我护理能力的影响

刘敏

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安徽合肥  230000

【摘要】目的:分析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接受内瘘专项健康教育的效果。方法:从2020年1月-2023年1月期间院内收治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内随机选择96例,依据护理模式分为实验与对照两个组别,组内均为48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实验组联合内瘘专项健康教育,对比效果。结果:实验组出现并发症的几率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前,两组心理状态无差异,P>0.05。干预后,实验组心理状态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的自我责任感、自我概念、自护技能以及健康知识水平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维持性血透患者实施内瘘专项健康教育,可以降低并发症发生率,缓解患者的负性情绪,提高患者的动自我护理能力,让其积极配合临床操作,促使患者康复。

关键词:维持性血液透析;内瘘;专项健康教育;自我护理能力

维持性血液透析作为临床内一种常见的病变,该病会对患者的身体产生损害,再加上患者对疾病不够了解,故患者常会出现不良情绪,进而减低生活质量[1]。内瘘是血透患者进行治疗过程中,最安全且可持续时间最长的一种血液通路[2]。但是,因该技术属于有创治疗,且可影响因素较多,故不可避免会出现并发症,影响治疗效果[3]。因此,需及时对患者进行有效的护理干预,以此治疗的有效性,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升满意度。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实验组年龄区间25-70周岁,均数为(43.91±1.23)周岁,男28,女20,平均病程(5.43±1.32)周。对照组年龄区间25-70周岁,均数为(43.92±1.21)周岁,男27,女21,平均病程(5.44±1.31)周。对两组资料分析,P>0.05。纳入标准:(1)知晓实验积极参与。(2)意识清晰可正常沟通。(3)确诊为维持性血液透析。排除标准:(1)存在精神病变。(2)信息不充分。(3)退出试验。

1.2方法

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实验组联合内瘘专项健康教育:(1)强化培训:科室需强化内瘘护理培训,避免因护士的操作不当影响护理质量,需对其进行培训后考核,保证护士可以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制定专项健康教育,保证各项操作有效开展。(2)专项健康教育:护士需收集患者的家族史、用药史、社会情况等,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皮肤等变化,随后制定详细、全面的血透计划。护士需注意避免在患侧部位进行穿刺、测血压,不可提取重物,保证内瘘部位处于干燥,避免发生感染。治疗前需使用肥皂水清洗患者的手臂,将患者的指甲剪短,若患者的汗毛比较长,则可以将汗毛刮除,注意避免损伤患者的皮肤。同时,将造瘘一侧的肢体抬高,初始阶段患者的前臂需高于心脏,时间范围在24-72小时内,以免患者出现水肿的情况,保证血液畅通。此外,护士还需注意患者手术一侧肢体的卫生情况,间隔2-3天为患者换一次药,若患者的渗血、渗液情况较严重,则需立即更换敷料,并在2周之后拆线,各项操作均需严格按照无菌技术操作,以免伤口感染。(3)预防并发症:护士需定时评估患者的并发症、药物副作用等,分析患者可能出现的情况,做好应急措施,制定相关的干预措施。护士还需对患者进行运动、饮食以及睡眠指导,让患者形成规律的作息,促使患者康复。

1.3观察指标

对比并发症发生率,并发症包含渗血、内瘘血栓、血管狭窄、血管闭塞。

对比两组患者的心理状态,主要采用HAMA以及HAMD量表评估患者的心理状态,即患者焦虑以及抑郁程度,二者均分数越低越好。

对比两组患者的自护能力,采用ESCA评估两组患者出院时的自护能力,评估指标包括自我责任感、自我概念、自护技能以及健康知识水平,分数越高,则能力越好。

1.4统计和分析

统计学软件SPSS 23.0分析,计数型指标则以例(n/%)表示,x2检验,计量型指标则选用均数±标准差(x±s)描述、t检验。P<0.05,则具有差异。

2 结果

2.1并发症

实验组发生并发症的几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对比P<0.05。详细见表1。

表1 并发症发生率(n/%)

组别

例数

渗血

内瘘血栓

血管狭窄

血管闭塞

总发生率

实验组

48

1

1

1

1

8.33(%)

对照组

48

7

2

3

2

29.16(%)

x2

-

-

-

-

-

6.8376

P值

-

-

-

-

-

0.0089

2.2心理状态

干预前,两组心理状态无差异,P>0.05。干预后,实验组心理状态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心理状态(x±s)

组别

例数

HAMA

HAMD

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

对照组

48

33.43±2.31

17.13±3.15

24.31±1.32

18.32±1.32

实验组

48

33.46±2.32

9.48±3.19

24.33±1.34

11.32±2.11

T

-

0.0608

11.3189

0.0705

18.6561

P

-

0.9517

0.0000

0.9439

0.0000

2.3自护能力

实验组的自我责任感、自我概念、自护技能以及健康知识水平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自护能力(x±s)

组别

例数

自我责任感

自我概念

自护技能

健康知识水平

对照组

48

36.43±2.98

18.98±2.43

23.91±1.65

30.65±2.44

实验组

48

45.98±1.29

23.56±2.33

29.09±1.43

39.54±2.31

T

-

19.5082

9.0241

15.7368

17.5504

P

-

0.0000

0.0000

0.0000

0.0000

3 讨论

维持性血液透析可以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但因患者病情较重、复杂,故患者需长期接受该治疗,极易出现心理压力以及不良情绪[4]。内瘘作为患者治疗的主要通道,需对血透患者内瘘进行保护,可以改善患者的痛苦程度[5]。但是,临床发现内瘘患者会出现并发症,为了提升患者的临床治疗质量,提高满意度、患者舒适度,故需对患者进行有效的干预。对患者实施专项健康教育,可以让患者掌握更多内容,以此提高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让其积极配合治疗,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综上所述,对维持性血透患者实施内瘘专项健康教育,可以降低并发症发生率,缓解患者的负性情绪,提高患者的动自我护理能力,让其积极配合临床操作,促使患者康复。

参考文献:

[1]严艳,阮可菲. 内瘘护理专项健康教育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自我护理及自我管理能力的影响[J]. 基层医学论坛,2023,27(03):103-105+118.

[2]芦静楠. ADOPT式健康教育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内瘘维护质量及疾病不确定感的影响[J]. 光明中医,2022,37(24):4578-4580.

[3]王百聆,卢明,孟明哲. 健康教育联合全程规范化护理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自体动静脉内瘘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J]. 临床研究,2022,30(10):154-157.

[4]黄建璇,赵柔莲,翁祥花. 微课联合工作坊健康教育模式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护理中的应用[J]. 齐鲁护理杂志,2022,28(17):147-149.

[5]胡君宝. 健康教育对维持性血液透析RN患者动静脉内瘘护理效果[J]. 安徽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1,20(03):83-8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