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标准化专项护理管理对心力衰竭患者出入量记录准确性的影响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5-31
/ 2

分析标准化专项护理管理对心力衰竭患者出入量记录准确性的影响

兰柳芳

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中医医院         广西 柳州  545000

【摘要】目的:对心力衰竭患者,分析标准化专项护理管理对其出入量记录准确性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21年11月~2022年11月收治的800例心力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数字表法分观察组(400例,标准化专项护理管理)与对照组(400例,常规护理管理),比较2组出入量记录准确性、护理满意度。结果:2组服用利尿剂注意事项、合理饮食、记录出入量的目的/重要性、家中备有体重计及刻度量杯、摄入量的记录方法、排泄物/呕吐物的记录方法、体重变化和出入量关系、护理满意度对比,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心力衰竭患者实行标准化专项护理管理,能有效提高出入量记录准确性、护理满意度,故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心力衰竭患者;标准化专项护理管理;出入量记录准确性;护理满意度

心力衰竭(heart failure,HF),指因心脏的收缩、舒张功能障碍,不能将静脉回血量排出心脏,造成血液淤积,引起的心脏循环障碍症候群[1]。针对心功能Ⅲ、Ⅳ级患者,破坏其自身的体液平衡能力,且出现少尿、体液潴留的问题,面对此问题,强化监测出入量,可为患者提供有效的护理服务。出入量监测记录是否准确,一定程度上对患者病情变化、病程时间影响较大。基于此,研究以2021年11月~2022年1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HF患者800例为对象,分析标准化专项护理管理的临床价值,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研究选取我院收治的HF患者共800例,收治时间(2021.11-2022.11),以随机数字表法分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400例,男410例,女390例,年龄22-75岁,均值(47.40±1.05)岁。观察组400例,男405例,女395例,年龄23-76岁,均值(47.33±1.16)岁。对比2组一般资料,无差异(P>0.05),可比。所有研究对象对本次研究内容、目的、意义均知情,于入组同意书上签名。研究经本院伦理委员会核准。

1.2方法

对照组:常规护理。护理人员叮嘱患者及家属需要记录的液体出入量,于病房内,贴液体出入量记录项目表、相关食物量表、卫生间放置量杯、计量尿壶。

观察组:标准化专项护理管理。定期对护理人员进行专业技能培训教育,以制定的标准为主,严格记录患者出入量;针对患者及其家属,开展合理化健康教育,如出入量记录方法、监测记录重要性、必要性等;为每一位患者提供统一标准的量杯,制定出入量项目表格、食物量化对照表等,并告知相关记录手段,第一日,由护理人员一对一指导完成记录,日后的记录监测均由患者及家属完成,护理人员主要负责监督、协助。

1.3观察指标

观察2组出入量记录准确性、护理满意度。

1.4统计学分析

SPSS 20.0软件。计量、计数数据(±s)、%,检验t、χ2;(P<0.05)统计差异存在。

2.结果

服用利尿剂注意事项、合理饮食、记录出入量的目的/重要性、家中备有体重计及刻度量杯、摄入量的记录方法、排泄物/呕吐物的记录方法、体重变化和出入量关系,2组对比,观察组均>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见表1。

表1  出入量记录准确性对比[n(%)]

组别

服用利尿剂注意事项

合理饮食

记录出入量的目的、重要性

家中备有体重计及刻度量杯

摄入量的记录方法

排泄物、呕吐物的记录方法

体重变化和出入量关系

对照组(n=400)

280(70.00)

296(74.00)

200(50.00)

250(62.50)

180(45.00)

170(42.50)

100(25.00)

观察组(n=400)

356(89.00)

378(94.50)

293(73.25)

320(80.00)

250(62.50)

240(60.00)

172(43.00)

χ2

44.301

63.341

45.716

29.901

24.639

24.515

28.877

P

0.000

0.000

0.000

0.000

0.000

0.000

0.000

护理后,观察组护理满意度100.00%(400/400,非常满意171例,基本满意229例,不满意0例),对照组87.50%(350/400,非常满意150例、基本满意200例,不满意50例),=53.333,观察组更高,差异显著(P<0.05)。

3.讨论

HF也叫心衰,因不同种致病因素所引起的心脏泵功能出现问题而导致心输出量不足,造成机体组织代谢供应不够。患者患病后,早期,心功能下降、疲乏感显著、运动耐力下降等,随着病情进一步发展,呼吸困难、急性水肿等,对患者正常生活影响较大[2]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服用利尿剂注意事项、合理饮食、记录出入量的目的/重要性、家中备有体重计及刻度量杯、摄入量的记录方法、排泄物/呕吐物的记录方法、体重变化和出入量关系、护理满意度较对照组高(

P<0.05),说明对患者实行标准化专项护理管理,可显著改善患者临床症状。通过定期对护理人员进行培训,可提高护理人员工作能力,强化其自身责任意识、服务能力。通过健康宣告,确保患者及家属正确了解药物正确使用方法及相关注意事项,指导患者正确测量、记录相关指标,并主动配合医护人员完成相关治疗+护理工作[3]。通过告知患者出入量监测记录重要性、必要性,针对记录的数据出入量差距较大者,要及时告知医生,提供相对应的解决方案,避免HF再度形成。患者住院第一日,由护理人员一对一指导完成记录,日后的记录均由患者及家属完成,护理人员主要负责监督、协助,可助力患者及家属独立完成此项操作,为日后出院后仍然坚持记录奠定良好基础,有利于提升护理满意度。

综上所述,针对心力衰竭患者,本次研究采用标准化专项护理管理,这对于患者出入量记录准确性均显著提升有促进意义,确保患者对我院提供的标准化专项护理管理方案更满意,故具有实践以及临床普及价值。

参考文献:

[1] 郭亚文. 标准化专项护理管理对心力衰竭患者出入量记录准确性的影响[J]. 现代诊断与治疗, 2020, 31(19):222-222.

[2] 祖东亮张双王楠. 协同康复护理干预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自护能力和生活质量的影响[J]. 中华全科医学, 2022, 20(11):169-171.

[3] 陈江英. 院外延续性护理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自我管理行为及心功能的影响[J]. 重庆医学, 2022,36(S01):051-0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