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R多序列检查对CT等密度小肝癌的作用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5-30
/ 2

MR多序列检查对CT等密度小肝癌的作用分析

于志颖   ,滕雅婷

南京市浦口区中心医院         江苏南宁  211800

【摘要】目的:分析予以CT等密度小肝癌MR多序列检查的临床价值。方法:采集本院2021.1.1-2022.12.31期间70例CT平扫等密度小肝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均实施MR多序列检查,观察MR图像特征及不同MR序列号对小肝癌的诊断效能。结果:等密度小肝癌MR图像基本呈长T1、长T2信号特征,位置表浅,T1WI、T2WI、DWI序列及动脉期、门静脉期、延迟期显示率(高+低信号)分别73.33%、84.00%、100.00%、92.00%、74.67%、84.0%。其中DWI序列显示率最高,较好地对等密度小肝癌进行定性、定位诊断。结论:MR多序列检查在CT等密度小肝癌早期诊断中可发挥良好作用,避免漏误诊发生,值得推广。

【关键词】MR多序列检查;CT等密度小肝癌;诊断效能;准确性

肝癌是现阶段我国临床发生率最高的恶性肿瘤之一,其一旦发生难以根治,对患者生命健康存在严重威胁[1]。现阶段临床针对肝癌的诊断方式以病理检查及穿刺活检为金标准,但影像检查仍不可或缺。MRI即为临床常用影像学检测手段之一,其具有较高的软组织分辨率,在肝脏疾病诊断中具有较高的准确率,是评定肝癌分型、病情严重程度、拟定治疗方案及评估治疗效果的重要手段[2]。但该诊断技术具有多序列成像的特点,合理选择序列组合也是保障诊断准确性的重要前提。对此,本次研究主要选取本院70例CT平扫等密度小肝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予以MR多序列检查的临床价值。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采集本院2021.1.1-2022.12.31期间70例CT平扫等密度小肝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男41例、女29例;年龄范围为30-72岁,均值为(55.12±6.34)岁;病灶数量为75个,分别分布在肝右叶45个、左叶30个,其中散在表浅部位病灶65个,与肝表面接近,经CT检查图像显示均为等密度(假阴性),病灶直径1.12-2.47cm,平均(1.79±0.24)cm。

1.2 方法

取磁共振设备(美国GE公司;Signa EXCITE1.5T)、8通道体部线圈进行检查开展检查,以呼吸门控技术及屏气法进行扫描,扫描范围:隔顶-双肾下极。扫描序列:常规序列(TIWI、T2WI)、弥散成像(DWI)。参数:(1)T1WI:TR/TE =110.00ms/ 2.28 ms、层厚/层间距=6 mm/1mm;(2)T2WI:blade-fs技术,TR/TE =2 960.00 ms/ 64.00ms,层厚/层间距=6 mm/1 mm;(3)DWI:ep2d-diff-bSO-800技术,TR/TE =2 600.00 ms/69.00 ms,层厚/层间距=6 mm/1 mm;(4)增强扫描:tl-vibe-fs技术,TR/TE =4.99 ms/2.50 ms,层厚/层间距=3 mm/1 mm。增强扫描对比剂为0.2 mL/kg的钆喷酸葡胺,经肘静脉注入,控制速率2 mL/s。随后取15ml生理盐水注入,确保对比剂完全进入机体。注射后立即扫描得到动脉期(16 s)、门静脉期(60 s)、延迟期(180s)图像,补充扫描信号异常部位。

1.3 观察指标

2名高年资影像学医生进行扫描、阅片,在二者意见一致下得出结论。观察MRI不同序列在检查中的影像学表现,对比病理结果,统计MRI诊断准确度、敏感度。

1.4 统计学方法

SPSS 25.0软件。计量、计数数据分别表示为(±s)、%,t、χ2检验;P<0.05统计差异存在。

2.结果

2.1 MR图像特征

本组70例患者75个病灶T1WI、T2WI、DWI序列对应检出低信号各45个、20个、10个,检出高信号各10个、59个、75个,增强扫描动脉期、门静脉期、延迟期分别检出高信号68个、11个、1个,低信号1个、45个、62个。具体数据见表1:

等密度小肝癌MR图像大部分表现为长T1、长T2信号特征,DWI扫描呈高信号,T1WI、T2WI、DWI序列显示率(高+低信号)分别73.33%、84.00%、100.00%,增强扫描动脉期显示率92.00%,门静脉期显示率74.67%,延迟期显示率84.0%。病灶基本呈现血供丰富、快进快出的特点,且这之中以DWI序列显示率最高, DWI+MR增强扫描具有强化特点,能够较好地对等密度小肝癌进行定位定性评估。

表 1 MR图像特征(病灶数=75,%)

信号

T1WI

T2WI

DWI

动脉期

门静脉期

延迟期

低信号

45(60.00)

4(5.33)

0(0.00)

1(1.33)

45(60.00)

62(82.67)

等信号

20(26.67)

12(16.00)

0(0.00)

6(8.00)

19(25.33)

12(16.00)

高信号

10(13.33)

59(78.67)

75(100.00)

68(90.67)

11(14.67)

1(1.33)

3.讨论

MR多序列检查属于一种断层成像,其主要利用磁共振现象从人体中获得电磁信号,进而重建人体信息,具体较高的分辨率[3]。本次研究中显示,MR图像特征以长T1、长T2信号为主要表现,且增强扫描+DWI对CT等密度小肝癌的诊断准确度、敏感度、特异度均最高(P<0.05)。由此可见,DWI序列显示率相对比常规T1WI、T2WI明显更高,分析原因可见,DWI为磁共振功能成像,具有较高的软组织分辨率,能够结合肝癌病灶水分子扩散运动,表现出不同的弥散受限状态,进而在DWI图像上显现出来,反映病灶组织结构及细胞功能状态。同时,其还可扩散掉肝内血管、胆管信号,进一步提升小病灶显示效果,可提升检测准确性。此外,DWI不会受到肿瘤血供影响,能够有效弥补MR增强扫描在乏血供小肝癌诊断中存在的不足。

综上,通过MR多序列检查可及时识别CT平扫等密度小肝癌,且基本可对等密度小肝癌进行定位定性诊断,特别在DWI+MR增强扫描下,可进一步提升诊断准确性,为疾病诊断及预后治疗提供科学参考,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金跃兵.MR对乙肝肝硬化相关性小肝癌的诊断价值[J].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22,6(9):82-84.

[2]季学闻,马利兵.1.5T MR多序列检查在小肝癌诊断中的应用[J].中国CT和MRI杂志,2022,20(2):87-89.

[3]杨挺,马小燕,龙光华.MR多序列检查在CT等密度小肝癌中的临床应用价值研究[J].贵州医药,2022,46(5):805-8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