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腕踝针在体外冲击波碎石术后辅助排石中辅助排石效果及应用安全性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5-30
/ 2

探讨腕踝针在体外冲击波碎石术后辅助排石中辅助排石效果及应用安全性

周娟 ,王艳

成都市中西医结合医院  四川成都  610041

[摘要]目的:探析在体外冲击波碎石术后辅助排石中应用腕踝针的安全性及辅助排石效果。方法:本次试验主要择取我院在2022.2-2023.1期间接受体外冲击波碎石术的6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按入院顺序展开分组,每组30例,其中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腕踝针,评析两组结石排出情况及疼痛程度。结果:经护理干预后,研究组患者结石排出情况优于对照组,机体疼痛程度与对照组相比较轻,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患者接受体外冲击波碎石术治疗后,合理运用腕踝针进行干预治疗,可以辅助患者排出机体内的碎石,提高患者结石排出效率,加快患者身体康复速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体外冲击波碎石术术后辅助排石腕踝针安全性辅助排石效果

体外冲击波碎石术属于外科微创手术,该手术疗法具有安全性高、创伤小以及见效快等优势,是临床用于治疗泌尿系结石类疾病的首选方案。而腕踝针属于中医疗法,将其运用到患者手术治疗后,可以辅助结石顺利排出体外,有效减轻患者疼痛感,切实保障患者机体健康。鉴于此,本文主要择取我院收治且接受体外冲击波碎石术治疗的60例患者进行比较分析,以此来明确腕踝针在术后辅助排石的应用效果及安全性,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试验主要择取我院在2022.2-2023.1期间接受体外冲击波碎石术的6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按入院顺序展开分组,每组30例,其中对照组男20例,女10例,年龄31-79岁,平均年龄(60.01±7.24)岁;研究组男18例,女12例,年龄32-80岁,平均年龄(60.58±7.19)岁。P>0.05,两组患者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值得分析研究。

1.2方法 

1.2.1对照组  予以常规护理。具体方法:在患者接受手术治疗后,护理人员要及时告知患者手术效果,并通过语言安抚的方式缓解其紧张、焦虑等负性情绪。向患者讲解日常多饮水和坚持运动锻炼的重要意义,叮嘱患者每日饮水量要控制到2500-3000ml,促使排尿,加快结石排出速度。同时,护理人员要依照患者结石所处位置指导其正确运动,并告知其日常运动量及相关注意事项,确保结石顺利排出。另外,护理人员要密切观察患者排石情况,指导其将排出尿液收集到透明且带滤网或者纱布的广口瓶中,便于送检及观察结石状况,同时可以及时调整运动及饮水方案。按照医嘱予以患者促排石药、止痛药及抗感染等药物,并在用药后积极做好观察工作。密切监测患者血尿、尿量、排石情况等,并让患者养成健康饮食及生活作息习惯,告知其尽量食用清淡、易消化饮食,避免影响后期排石效果。

1.2.2研究组  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腕踝针。具体方法:按照医嘱,取患者腕横纹上方二横指掌面上1、上2以及上3这三个刺激点及内踝高点上的三横指上方下1、下2、下3三个刺激点为进针点,将毫针针体与患者皮肤呈30度夹角时迅速下针,直至皮下浅层组织停针,留针30min后将针拔出,间隔1天进行1次。

1.3观察评价指标  (1)结石排出情况对比:详细记录两组患者排石时间及结石清除率。(2)疼痛程度对比:依照WHO疼痛评级标准进行分级处理,0级为机体无不适症状;I级代表轻度疼痛,可忍受,无需用药;Ⅱ级代表中度疼痛,必要时需服用适量镇痛药;Ⅲ级代表重度疼痛,无法忍受,需服用镇痛药方可缓解[1]

1.4统计学方法  用SPSS23.0软件处理试验数据;例数用n表示;计数资料用%表示,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用(±s)表示,用t检验。P<0.05为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结石排出情况对比

如表1所示,观察组结石排出情况优于对照组,两者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结石排出情况对比[(±s),(n,%)]

组别

n

排石时间/d

结石清除率/%

对照组

30

5.29±1.67

24(80.0)

研究组

30

3.46±1.01

29(96.7)

t/χ2

-

5.136

4.043

P

-

<0.05

<0.05

2.2疼痛程度对比

如表2所示,研究组疼痛程度低于对照组,两者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2  疼痛程度对比(n,%)

组别

n

Ⅲ级

Ⅱ级

Ⅰ级

0级

总疼痛率

对照组

30

1

6

13

10

20(66.7)

研究组

30

0

4

8

18

12(40.0)

χ2

-

-

-

-

-

4.286

P

-

-

-

-

-

<0.05

3讨论

随着人们生活方式不断变化,生存压力持续增加,导致泌尿结石疾病发病率呈现逐年提升趋势,给患者身心健康造成巨大负担,同时也为临床工作者带来巨大挑战。现阶段,由于微创医疗技术不断完善,碎石技术及设备持续改进,体外冲击波碎石术在泌尿结石临床治疗中得以广泛应用,进一步提高患者治疗效果。体外冲击波碎石术作用原理在于借助体外碎石机击碎结石,让碎石随尿液一同排出体外

[2]。而根据相关调查显示,患者在接受手术治疗后到结石排尽的时间较长,其过程非常痛苦,极易诱发肾绞痛,更有甚者需要多次手术才能彻底排尽,但术后可能会增加排尿困难、排石效果不佳以及疼痛等症状发生风险,给患者身心健康造成巨大不利影响。而腕踝针是一种新兴中医外治疗法,其能够通过提升患者痛阈来增强其疼痛耐受力,达到缓解疼痛效用,同时可通过对相关穴位进行针刺治疗,起到舒经活络以及活血散瘀功效,辅助碎石顺利排出体外[3]。另外,根据研究显示,经护理干预后,研究组患者结石排出情况优于对照组,机体疼痛程度与对照组相比较轻,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在患者接受体外冲击波碎石术治疗后,合理运用腕踝针进行干预治疗,可以辅助患者排出机体内的碎石,提高患者结石排出效率,加快患者身体康复速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宋添谋. 氢氯噻嗪联合坦索罗辛对输尿管下段结石患者体外冲击波碎石术后辅助排石的效果观察[J]. 中国医药,2018,13(2):253-256. 

[2]高栩,胡岩. 静脉肾盂造影辅助体外冲击波碎石术治疗小儿输尿管中下段阴性结石[J].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2022,28(7):595-598.

[3]张恩溥,刘南新,苏冠宇,等. 迈之灵片联合体外冲击波碎石术治疗输尿管上段结石的临床疗效[J]. 中国药物经济学,2022,17(10):65-68,72.

课题项目名称:腕踝针应用于体外冲击波碎石患者疼痛缓解的效果观察,编号:2021MS390(四川省中医药管理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