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玉米连作超高产培栽技术路线与实践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5-29
/ 2

小麦玉米连作超高产培栽技术路线与实践

韩瑞梅

山东省泰安市东平县银山镇便民服务中心,271513

摘要:玉米、小麦连作是山东省农业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山东省粮食生产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长期以来,由于气候条件、耕作制度、栽培方式的原因,山东玉米、小麦连作面积和产量逐年增加,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如:品种布局不合理,产量水平提高缓慢;播种期、播量不合理;施肥量不足,化肥利用率低;玉米秸秆还田量大,还田质量差;病虫害防治效果不理想等。这些问题严重制约了山东玉米、小麦的发展。基于此,本文就山东省泰安市东平县为核心,对小麦玉米连作超高产培栽技术路线与实践政策展开分析,以期能够为我国相关研究提供积极性参考建议。

关键词:玉米;小麦;连作;高产培栽技术

小麦玉米连作高产栽培技术路线的核心是通过实施秸秆还田、科学施肥、精量播种、加强田间管理和病虫害综合防治等一系列的关键技术,实现小麦玉米产量突破8 500 kg/亩的目标。由于小麦玉米连作超高产栽培技术路线适合在北方旱作农业区大面积推广应用。为了进一步促进山东玉米、小麦的持续增产增效,山东省泰安市东平县工作人员对多年来积累的玉米、小麦连作高产培栽技术进行了系统总结和深入研究,在玉米、小麦连作超高产培栽技术方面取得了明显效果。

1.山东省泰安市东平县小麦玉米连作现状

小麦玉米连作是山东省东平县的传统农业生产方式,小麦玉米连作面积一直占全县耕地面积的70%以上,小麦玉米连作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上世纪80年代。自1991年以来,全县小麦玉米连作率均在60%以上。小麦、玉米连作率的增加,带来了小麦、玉米产量的提高,但同时也带来了土壤结构的变化、土壤肥力的下降、病虫害严重等一系列问题。为此,山东省泰安市东平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专家在实践中进行了研究探索[1]

2.小麦玉米连作超高产培栽技术重要性

玉米是山东省的主要粮食作物,占全省粮食播种面积的46.2%,小麦占全省粮食播种面积的18.4%。玉米和小麦连作是山东省农业生产中的一种比较常见的现象。在过去,由于生产条件及技术水平所限,玉米和小麦连作既浪费了土地资源,又增加了生产成本,制约了玉米、小麦产量的提高。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科技人员从多方面着手进行了深入研究,探索出了一套适合山东省情的玉米、小麦连作超高产培栽技术。该技术是通过合理调整品种布局和播种期、播量,优化施肥结构和施肥方式,改良土壤理化性状和提高病虫害防治效果等措施,使玉米、小麦连作获得超高产。

3.小麦玉米连作超高产培栽技术路线与实践分析

3.1合理搭配

根据玉米、小麦的生物学特性和生产特点,充分利用土壤养分,科学调整种植结构,合理安排品种布局。一是玉米、小麦套种。选择适宜当地气候和土壤条件的玉米、小麦品种,如:“龙单6号”、“龙单32号”等;二是玉米与大豆套种。选择玉米、大豆等作物对水分、养分需求较小的品种,如:“龙单18号”、“龙单22号”等;三是玉米与高粱套种。

3.2适时早播

根据山东地区多年的气象资料和玉米、小麦连作对播种期的要求,玉米、小麦在山东地区种植宜采用“一年两熟”模式,即春玉米在4月下旬至5月上旬播种,夏玉米在6月上旬至7月中旬播种。具体播种期应根据当地的气温、地温、降水及土壤墒情确定。同时,应注意玉米、小麦两熟地区间的温度差异,保证玉米、小麦两熟地区的产量水平基本相当。为了防止春旱和伏旱对玉米、小麦生长发育的影响,还要注意春夏连作地区间的温度差异。所以要适时早播,一般应在5月上中旬播种,最迟不超过5月底。具体播期还应根据土壤墒情和天气情况灵活掌握。播种量要根据品种特性、种子发芽率和种子活力而定。

3.3合理密植

合理的密度是玉米获得高产的重要因素之一,是高产的基础。只有合理密植,才能充分利用光能、光质和土壤肥力,提高群体产量水平。山东省玉米、小麦的种植密度多在40~45万株/公顷,在种植玉米时应选择产量高、穗位低、耐密植、适宜密植的品种。在具体操作中,应根据地力、管理水平和品种特性等情况确定适宜密度,做到因地因墒定苗,提高播种质量,确保苗全、苗壮。同时要根据玉米的生长状况和土壤肥力情况,结合土壤肥力状况和品种特性合理调整种植密度。另外要注意种子包衣处理,以提高播种质量。用种量较大的地块,可适当加大播种量,但应控制在6~8 kg/公顷范围内[2]

3.4科学施肥

首先,山东省泰安市东平县工作人员要根据玉米、小麦生育进程,确定施肥量。在玉米、小麦生育进程中,可通过测土配方施肥,确定适宜的氮、磷、钾和微肥用量。其次,在玉米播种前施用底肥的基础上,进行追肥,要根据长势合理追施苗肥和穗肥。玉米拔节期追施穗肥,根据长势追施拔节肥和大喇叭口期追施攻苞肥。此外,施肥方法。在玉米的拔节至大喇叭口期,结合灌水将肥料溶解在水中,进行淋施或沟施。在玉米抽穗前10天左右进行叶面喷肥,每亩用尿素2-3公斤加磷酸二氢钾50克兑水40公斤进行叶面喷施。最后,玉米生长期间根据玉米长势适时追肥2-3次。第一次在小喇叭口期,第二次在大喇叭口期。

3.5病虫害综合防治

病虫害综合防治是玉米、小麦连作超高产培栽的重要技术环节,以防治灰飞虱为主,兼防玉米大小斑病、纹枯病、茎腐病等。玉米大喇叭口期重点防治玉米螟和粘虫。药剂防治时期在玉米大喇叭口期(6月中下旬),每隔7天左右喷施一次农药,连续喷施2-3次,每次间隔7天左右。可用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或40%乐果乳油等农药兑水喷雾防治,每隔7天左右喷施一次,连续喷施2-3次。小麦纹枯病发病初期,每隔7天左右喷施一次农药,连续喷施2-3次。小麦纹枯病防治最佳时期为抽穗期到灌浆期。可用5%井冈霉素水剂200倍液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喷雾防治。

3.6适期收获

玉米籽粒达到乳熟末期时收获,过早易造成倒伏,降低产量;收获过晚,籽粒含水量过高,影响品质。我省玉米最佳收获期为籽粒乳熟末期至蜡熟期。蜡熟末期至完熟初期收获,该阶段籽粒含水量最少,籽粒蜡熟初期至完熟初期是籽粒的最佳收获期。我省小麦适宜的收获期为蜡熟期。根据我省小麦品种生育期及播种期特点,确定适宜的收获时期为:我省春播小麦为乳熟期至完熟早期;夏播小麦为乳熟期至蜡熟期。一般情况下,当80%的小麦叶片变黄、变脆、弯折下垂,叶片基部有黑褐色叶脉时即可收获。若遇干旱、霜冻等自然灾害发生时可适当推迟收获时间[3]

4结语

综上所述,玉米、小麦连作超高产培栽技术是一项提高山东省泰安市东平县玉米、小麦连作产量的关键技术,在该技术体系中,通过品种布局的合理调整,选用高产优质品种,通过合理播期、合理施肥和秸秆还田等栽培措施,以及病虫草害绿色防控和化学除草,提高了玉米、小麦的病虫草害绿色防控水平,通过实行机械深耕整地和深松整地等措施,使土壤耕作层得到深松、深耕,提高了土壤有机质含量,通过合理的田间水分管理和适时收获等措施,实现了玉米、小麦连作超高产培栽技术的作用最大化。

参考文献:

[1]宋忠利,郭振升,皇甫自起,田伟,张慎举.小麦玉米连作超高产培栽技术路线与实践[J].农技服务,2023,40(01):69-73.

[2]马继芳,李志勇,刘佳,刘磊,王永芳,董志平.黑麦秆蝇在冀中南小麦——玉米连作田的防控技术[J].农业灾害研究,2022,12(01):25-27.

[3]张红.陕西省三原县实施小麦-玉米连作全程机械化项目的措施及建议[J].农业机械,2019(03):96-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