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田水利工程高效节水灌溉技术的发展与应用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5-29
/ 2

农田水利工程高效节水灌溉技术的发展与应用分析

张益  ,丛林  ,王志滨

枣庄市山亭区农业农村综合服务中心    277200

枣庄市山亭区农业农村综合服务中心  277200

济南市清源水务集团有限公司     250014

摘 要:在农田水利高效节水灌溉技术的应用中,要明确我国目前水资源匮乏问题。应用高效节水灌溉技术,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我国节水灌溉技术有较多种,所有的种类与技术适用范围都有一定差异,要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对农田水利高效节水灌溉技术进行深度研究。满足节水农田灌溉的转化效率,使水资源利用更有效。在节约水量的同时,科学灌溉,保障农作物正常吸收水分。使农作物有效生长,保障农作物的产出量以及农产品质量。

关键词:农田水利;节水灌溉;技术;应用分析

节水灌溉在水资源“调动”以及“分配”中,要计算“土壤蒸发率”以及输水“渗透率”。要满足农作物的需水量,避免农作物减产。节水灌溉技术不仅能够最大程度避免水资源浪费现象,还可以使水资源利用发挥最大作用,规避在水资源应用过程中存在的各种问题。考量各地区实际情况以及自然气候等多因素,在研究中保障农作物的产出质量、产出效率。

一、农田水利工程高效节水灌溉技术分析

(一)意义

农作物在生长种植过程中,采用人工灌溉方法,能够规避以往传统农作物受天气影响出现的减产风险[1]。还可针对性的在农作物种植中,调节水分输送方式。例如某地区自然降雨充沛,可以自然降雨为主,多余雨水储蓄利用。但若地区存在干旱问题,就可以使用节水灌溉技术。以往人工灌溉在实际应用中存在明显问题,如水分在灌输时会出现容易浪费,甚至大量水资源蒸发。水资源蒸发后,农作物吸收水分比例减少,会导致农作物产能、质量降低。因此,要研究以及应用高效节水灌溉技术,降低水资源浪费问题。最大层次规避农业领域产生的风险,使农作物健康生长,保障农田水利稳定高效发展。

(二)技术

农田水利工程使用的灌溉技术,可以利用喷灌设施向管道内中的水施加对应压力,能够使喷灌距离更远、水雾更细、农作物吸水率更高,节约水资源灌溉出现的“高消耗”问题。农业人员使用喷灌技术,如通过管道系统,在灌溉过程中可以利用地势差异,向水流施加“针对性压力”或“扩散性压力”,使喷罐设施应用范围更广,解决条件制约,如图一所示。“喷灌”、“滴灌”、“微喷”等技术有独特优势,例如滴灌技术安装灌水器,对水流进行细致加压。通过对应接口,对农作物进行灌溉。滴灌技术有极佳的节水效果,但在应用过程中,对水质的要求较高。且滴灌水有一定杂质,也容易导致管道堵塞。而微喷技术使用低压管道系统,对灌溉水施加压力,加快水流速度。在灌溉过程中,若受空气阻力影响,灌溉水资源将会转变为“小水滴”,避免以往在灌溉过程中出现的资源浪费,保障水资源合理利用。结合防渗漏技术,对灌溉渠道进行控制,避免在水分传输过程中出现蒸发以及渗漏现象。选择防渗性、防冻性较优的材料,优化布置排水管道,避免水资源浪费[2]。渠道防渗漏技术在自然气候良好的条件下进行应用,可以防止灌溉水在传输过程中出现蒸发问题,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

图一 农田水利灌溉技术

二、农田水利工程高效节水灌溉技术的应用

(一)开展农田水利工程管理

开展农田水利工程管理,要加强日常管理方案,保障其“引水”、“供水”各环节合理配比。优化管理策略,以往管理不到位就会出现严重的资源浪费问题,使水利工程开展的实际应用效果降低。管理人员必须要对节水灌溉工程使用的设备以及技术进行强化,使机械设备在应用中能够正常进行。管理人员定期派遣专业人员,对机器设备实现维护保养,保障机械设备自身的使用寿命。例如,管理人员对节水灌溉技术、管道输送、管道材质、选择“喷灌”或“滴灌”方式进行考量。结合实际情况,对不同农田开展不同的灌溉方法,能够解决水资源利用失衡问题。在工程规划中,在灌溉时所有的工作人员都要保障工程规划的科学性、精准性。引入先进的机器设备,考量当地的天气情况。如降雨量是否处于雨季或旱季,当地3季节内农作物是否出现明显减产等问题进行勘察。对种植实际农作物进行水资源的合理配比,如玉米、水稻、小麦等农作物对于水分的需求量均不同,有针对性的进行灌溉供水,才能达到极佳的种植效率[3]

(二)强化工程技术体系

强化工程技术体系,如农田水利工程节水灌溉技术的发展,我国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虽已明显减少,但依然有一定的不足之处。这主要是各地区设备、技术在实践操作中存在一定的问题,如工作流程较为复杂、当地农户的接受程度较低、机械设备操作了解不全面。要保障农户接受合理的引导技术支持,明确机器设备维护要素。政府可通过扶持新政策,降低农户在种植使用中出现的成本,提高水利工程灌溉技术的利用率[4]。技术人员也需要对机械设备进行研究优化,对实践操作流程简化,满足现代科学技术需求。使节水灌溉设备迈向自动化、智能化方向,保障农民对设备的操作方式、技巧熟练掌握。积极利用设备灌溉农田,改变传统的灌溉方法,促进农田节水灌溉技术的高效发展以及合理利用。农田建立节水灌溉技术,要挖掘当地政府的作用,实现指导文件的强化。如选择农作物的种植区域,要在水资源灌溉管理方面,规避存在的问题以及不足,建立重点示范工程,避免该地区水资源灌溉出现的不合理问题。保障水资源利用效率,对农田进行科学灌溉,使农作物能够保持旺盛的生长态势,提高农作物自身的产能,为农民带来更多经济收益

[5]

(三)制定综合节水措施

农田水利工程高效节水灌溉技术的应用,要制定综合节水措施。如近年来“不充分灌溉”理论受到我国重点关注。不充分灌溉以往很多专家质疑其对于农作物的产能是否会产生积极影响,对此展开研究。选取两块试验田,一块试验田使用不充分灌溉,而另一份试验田则使用“固定水量”灌溉。经实验结果表明,不充分灌溉的农作物质量与充分水量农作物相比,差异不明显。在水资源匮乏的今天,不充分灌溉理论极为重要。

使用“薄、浅、晒”灌溉方法,可节约大量水资源。传统灌溉方式有可能存在水资源配比失衡的问题,如以常见水稻作物为例。常规水稻种植水资源以深灌为主,虽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满足水稻的生长需求,但也会导致水稻出现水肥流失等问题。使用薄、浅、晒等方法,能够进行节水灌溉。例如,“薄水插秧”、“潜水返青”、“在水稻抽穗前对农田进行湿润管理”、“在抽穗后进行晒田”。通过一系列节水流程,尽可能使农田中少量水分。在乳熟时,使田间水分进一步蒸发,保持湿润即可。对农田节水灌溉的措施,要从宏观考虑我国目前水资源匮乏现状。农田节水虽然不能立即使我国水资源匮乏问题得以解决,但有助于我国建设节约型社会。站在可持续发展角度,通过多部门之间的配合,制定行之有效的节水体系,对水资源的利用实现规划、完善。相关部门已经加大资金投入,虽然节水工程我国相关政策支持投入了专项资金,但资金量较少,会使节水工程发展速度缓慢。我国应进一步加强对于节水工程的重视,保障政策执行更有效、更精准。对中低产田进行改造,引入信息技术,推广节水指标,使其能够满足发展要求。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农田水利工程高效节水灌溉技术的发展以及应用中,要通过新技术,使农作物获取充足水分。降低以往水资源利用出现的冗余浪费,使农作物健康成长。注重灌溉工程管理工作,使机械、设备、人员三者之间配比均衡,使高效节水灌溉技术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葛敬雷. 农田水利工程高效节水灌溉技术的发展与应用分析[J]. 越野世界,2022,17(5):95-97.

[2]赵燕妮. 高效节水灌溉技术在农田水利工程中的应用[J]. 智慧农业导刊,2022,2(2):61-63.

[3]唐健. 农田水利工程高效节水灌溉发展思路初探[J]. 河北农机,2022(9):82-84.

[4]薛凌荣. 高效节水灌溉技术在玉门灌区戈壁农田水利工程中的应用[J]. 南方农业,2022,16(22):227-229.

[5]王道勇. 小型农田水利高效节水灌溉项目建设与技术分析[J]. 长江技术经济,2022,6(1):19-22,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