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您解读“慢阻肺”健康科普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5-27
/ 1

为您解读“慢阻肺”健康科普

周婧

芦山县龙门镇中心卫生院625604四川雅安

“慢阻肺”是一种比较常见的呼吸疾病,在多种因素的影响下,该疾病的发病率逐年提高,给患者的肺功能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害,威胁身体健康。关于“慢阻肺”的发病原因、症状表现、治疗方法以及预防措施等方面的科普知识,下面为您一一解读。

1.什么是“慢阻肺”?

“慢阻肺”的全称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一种以持续气流受限为特征的疾病,与慢性支气管炎和肺气肿有密切关系。如果没有采取有效方法及时治疗,该疾病还会发展成肺心病、呼吸衰竭常见慢性疾病。尽管“慢阻肺”是一种能够预防和治疗的疾病,但有着较高的患病率和病死率,需要临床加以重视。

2.“慢阻肺”的发病原因

分析“慢阻肺”的发病原因了解到,气流受阻与气道阻塞是该疾病最重要的病理生理改变,但是具体的病因目前没有明确的界定,通常认为是遗传、年龄、环境等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此外还有吸烟、职业性粉尘、燃料烟雾、空气污染等诱发因素。其中,吸烟是引起“慢阻肺”的主要原因,如果吸烟年限较长,并且吸烟的数量较多,患“慢阻肺”的风险就会越高;长时间接触二氧化硅、煤尘等职业性粉尘,或者粉尘的浓度较高时,会引发“慢阻肺”;燃料烟雾主要是柴草、动物粪便、煤炭等在燃烧过程中会释放碳氧化物、硫氧化物等大量有毒有害成分,长时间吸入增加了“慢阻肺”发生的可能;空气污染则是空气中包含的颗粒物质以及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等有害物质,长时间吸入后容易刺激支气管黏膜,同时产生毒性,导致“慢阻肺”的发生。

3.“慢阻肺”的症状表现

“慢阻肺”患者的症状表现有慢性咳嗽、咳痰、气短或呼吸困难、胸闷和喘息。慢性咳嗽是“慢阻肺”最常见的一个症状,咳嗽缓慢且持久,可延续多年,清晨排痰较多,痰液的颜色为白色粘液或浆液性泡沫痰,痰液咳出后咳嗽症状得以缓解,急性发作期痰量增多,可有脓性痰;呼吸困难起初发生在较剧烈活动时出现,在疾病的不断进展下,呼吸困难逐渐加重,即便是简单的日常活动或休息,也会感到呼吸困难;如果是重症或急性加重的“慢阻肺”患者,还会出现比较明显的胸闷与喘息。另外,随着疾病的进展,还有一些伴随症状,如果是重度慢阻肺急性加重期,患者会因呼吸衰竭引起缺氧或体内酸碱失衡,出现嗜睡、精神恍惚等症状;若病情进展到晚期,体重开始下降、食欲不振、营养不良。

4.“慢阻肺”的治疗及预防措施

“慢阻肺”如果没有及时的治疗,或者治疗方法运用不当,容易反复发作,使炎症不断刺激气道,导致气道壁增厚,出现慢性气道炎症反应,引发阻塞性肺通气功能障碍。同时,疾病加重后还会并发呼吸衰竭、肺动脉高压、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等疾病,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

4.1“慢阻肺”的治疗方法

(1)药物治疗:主要目的是减少急性发作、消除症状和改善健康状态。患者在发病后可使用支气管扩张剂;茶碱类:如 :氨茶碱等或β2受体激动剂,如:沙丁胺醇、特布他林、沙美特罗等;糖皮质激素:如泼尼松、倍他米松等;祛痰剂,如:盐酸氨溴索、溴己新等,有效改善气道阻塞,使咳嗽、咳痰等症状得到缓解。缓解期常用沙美特罗加氟替卡松或福莫特罗加布地奈德吸入,可增加运动耐量,减少急性加重发作频率,对慢阻肺并发慢性呼吸衰竭者可长期家庭氧疗,每天吸氧10到15小时,可提高生活质量和生存率。

(2)康复治疗:康复治疗的原则是改善肺功能、稳定病情和减少刺激因素。通过高压负离子氧疗,理疗,教育劝导患者戒烟;因职业或环境粉尘、刺激性气体所致者,应脱离污染环境。

(3)饮食调节:得了“慢阻肺”后,应指导患者对原有的饮食方式进行调整,尽量多吃鸡蛋、豆类、鱼类、牛奶和绿叶蔬菜等对身体恢复有利的食物。除此之外,患者还需要注意放慢进食速度和吃饭时不说话,避免呼吸功能受到影响。

(4)心理调适:良好的心理状态不仅可以起到辅助效果,促进疾病的有效治疗,还可以让患者积极、从容的应对疾病。患者在平时应该注意调适自己的心理状态,保证及时消除负面情绪和精神压力。有抑郁症状的患者应定期看心理医生,必要时还需服药治疗。

4.2“慢阻肺”的预防措施

(1)戒烟:要想预防“慢阻肺”的发生,降低其发生风险,首先要做的就是戒烟。相关数据显示,我国约有70%的“慢阻肺”患者由吸烟引起,吸烟是引发“慢阻肺”的重要原因,长时间吸烟会导致支气管阻塞,破坏肺部结构,如果能够及时并成功的戒烟,将大大降低“慢阻肺”的发病率。

(2)提高机体抵抗力:相比于抵抗力较高的人群,抵抗力较低人群的“慢阻肺”发生风险比较高,所以要通过运动、健身的方式提高机体抵抗力,运动方式包括散步、打太极拳、八段锦等。如果是已经患有“慢阻肺”的患者,需要预防感冒,尤其是在气候突然变冷时,会提高疾病的复发率,按时接种流感疫苗、肺炎疫苗对防止患者“慢阻肺”反复感染有益。

(3)养成良好生活习惯:“慢阻肺”的发生并非一蹴而就,而是经过长时间不良生活习惯的积累形成,比如:过度劳动,大量吸烟等,导致呼吸系统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害,诱发“慢阻肺”。要想避免“慢阻肺”的发生,就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按时休息,劳逸结合,同时要摒弃不良嗜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