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瞻性护理模式在急诊外科护理管理中的效果观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5-25
/ 2

前瞻性护理模式在急诊外科护理管理中的效果观察

张涛

绵竹市人民医院 四川绵竹 618200

摘要:目的:探讨分析前瞻性护理干预在急诊中提升护理质量的应用效果。方法:抽取本院中2021年1月至2021年11月急诊外科收治的患者175例为实验对象,采用计算机排列法将其分组,并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中各有75例患者。对照组实行常规传统护理,实验组在传统护理基本上添加前瞻性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护理品质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本次实验结果表明,实验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实验组患者护理总满意度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急诊外科开展护理时,本次研究通过对照实验,证明了将前瞻性护理方案应用于其中,能够使患者的护理质量得到提升,并且时患者的依从性和满意度得到提升,降低护患纠纷等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将其应用于临床的实际管理中,能够获得良好的护理效果具有极大的可推广价值,值得进行进一步的研究和应用。

关键词:护理组长;前瞻性护理;急诊外科护患纠纷护理方案

在近年来现代临床医学不断发展的背景下,人们的生活水平也在不断提升,而医护服务的质量已经成为了世界范围内高度关注的一项重要内容[1]。前瞻性护理干预模式在应用过程中受到现代银行管理人员的高度重视,针对每一个经济项目进行成本分析和分值量化,能够获得较为良好的效果,能够有助于提高管理工作的整体质量[2]。急诊外科是重症患者支持与治疗一个不可或缺的科室,而其中的危重症患者的护理水平和护理质量是保障患者康复的关键,也是针对医院护理质量进行衡量的一个重要指标[3]。对针对急诊外科内护理人员进行管理,是研究人员发现常规的护理方式,并不能够满足患者的护理需求。越来越多的护理人员更加希望通过将现代化的质量控制应用于患者的护理配合中,进而满足患者的护理于要求。本次实验探讨分析前瞻性护理干预在医院中提升护理质量的应用,并获得优良的成果,现报道如下。

1一般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抽取本院中2021年1月至2021年11月间接收并入住在医院的患者175例为实验对象,采用计算机排列法将其分组,并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中各有75例患者。实验组中共包含年龄介于26-65岁之间,平均年龄(46.8±2.4)岁,对照组中共包含年龄介于25-63岁之间,平均年龄(45.6±2.8)岁。

本次实验中所有患者家属均对本次实验知晓,签署有关协议,对比两组患者一般资料与临床资料未发现明显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对照组实行传统护理措施,采用传统的排班制度实行护理工作,内容包含为:遵循医嘱护理、基本护理、观测患者病情等基础工作。

    实验组在传统护理基本上添加前瞻性护理干预质量管理,内容为下:

1、护理组长与质控护士的选择与设置:

首先在开展护理管理时,相关工作人员需要选择出对应的护理组长以及质控护士,并明确其中的筛选要求,在完成小组长以及质控护士的选择后,应当针对其进行相应的专业技能和知识考试,由急诊外科医护人员进行投票并参与其中,产生对应的护理组长和质控护士。参与时间为本次研究着持续时间。为了保障前瞻性护理干预工作能够顺利开展,护理部在进行管理时建立完整的管理制度,根据不同护理单元的需求对前瞻性护理干预进行优化。尤其是建设合理的前瞻性护理干预体系,针对现有的护理方案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采用患者满意度调查方式,在接受完护理人员的治疗护理后,进行护理质量的问卷调查,通过这种方式能够从满意度的角度了解患者接受护理工作的整体质量,有助于管理效果的提升,并尽可能避免出现走后门或者不按规章制度开展护理工作的问题。

2、护理人员的工作方向:

    护理组长在进行工作时,应当做好科室内相关内容的上下传达,积极参与到各项护理工作中,尽可能保障科室护理工作能够在短时间内完成,并将不同患者的护理工作落到实处,而质控护士则需汇总每个小组的工作状况,及时发现不同小组在进行实际工作时存在的问题。在确定相应的问题后,质控护士则需要与对应小组的小组长进行共同协商协调,解决护理工作中可能存在的问题,而护理组长在确定相关的问题后,应当对自身的相关工作进行进一步的优化,了解在护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切实了解本小组的护理目标,根据不同的患者的个体状况为患者设置对应层级的护理人员和护理人员的数量,督促小组内护理人员按照要求完成患者的护理工作。若急诊外科内出现了患者数量额外增多的情况,护理人员需要形成良好的交流,及时通知加班人员快速就位,承担起不同患者的护理工作,质控护士则需要对相关的抢救工作进行及时有效的监督,保障护理工作能够有条不紊的进行。

1.3 评价标准

   应用本院自制表格对两组患者的护理品质评分、不良事件发生率及护理满意度调查进行记录和比较。

1.4 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中数据统计方案按医院实验要求进行,软件应用spss 21.00 for Windows,统计值选择T值以及卡方值,医务人员对数据进行记录后,判断P值,P值<0.05则说明实验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可进行参考。

2结果

2.1 两组患者护理品质评分比较

    本次实验结果表明,实验组患者护理品质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两组患者护理品质评分比较(x±s,分)

组别

基础护理评分

专科护理评分

病区管理评分

护理文书书写评分

实验组(n=75)

23.05.±1.82

22.32±1.03

20.53±2.11

22.73±1.42

对照组(n=75)

18.40±2.00

17.25±2.18

16.87±1.03

19.18±1.75

T

8.1477

9.6457

8.1475

9.6514

P

0.0000

0.0000

0.0000

0.0000

2.2 两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

    本次实验结果表明,实验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2 两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n,%)

组别

护患纠纷事件发生率

意外事件发生率

实验组(n=75)

1(3.3%)

0(0%)

对照组(n=75)

3(10.00%)

1(3.33%)

X2

4.2662

4.1456

P

0.0012

0.0032

3讨论

前瞻性护理(Prospective Care)是一种以预防为中心的护理模式,旨在通过早期识别和干预风险因素,预防并减少患者的疾病和并发症。应用于急诊科,前瞻性护理可以提高患者的护理质量和治疗效果,减少不必要的住院和复诊率,降低医疗费用的支出。通过对患者的基本信息、病史、体征等进行综合评估,确定患者的风险等级。根据患者的风险等级,制定个性化的护理计划,针对性地开展护理干预,早期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同时在此基本上确立风险管理制护理制度,可以对护理人员的风险管理能力得以提升,同时再建设护理干预小组,对护理工作效率能显著提升。前瞻性护理干预作为一种当代新型的护理方式,可以很好提高患者的生活品质,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可以促使患者的患病率下降,这对确保患者的机体功能,提高医治品质有着重要作用[4]

综上所述,急诊外科是医院中十分重要的一个科室,在这一过程中针对患者进行有效的干预,能够有助于提高患者的护理质量,而研究调查中发现采用常规的护理管理模式并不能够满足患者的护理需求,甚至还有可能对急诊护理工作的开展产生影响,导致效率降低。针对急诊外科开展护理时,本次研究通过对照实验,证明了将前瞻性护理方案应用于其中,能够使患者的护理质量得到提升,并且时患者的依从性和满意度得到提升,降低护患纠纷等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将其应用于临床的实际管理中,能够获得良好的护理效果具有极大的可推广价值,值得进行进一步的研究和应用。

参考文献

[1]孙莉莉,刘延锦,张文静,李超,韩现红. 护理人员前瞻性护理干预评价标准体系的构建[J]. 护士进修杂志,2020,35(20):1886-1890.

[2]潘爱华. 护士前瞻性护理干预模式对提高护理管理质量的作用研究[J]. 中国卫生产业,2020,17(18):35-36+39.

[3]刘春花. 临床护理管理中护士前瞻性护理干预的应用及效果观察[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65):367-368.

[4]吴艳林. 护理人员前瞻性护理干预模式对提高泌尿外科护理管理质量的影响[J]. 中国卫生产业,2019,16(13):10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