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腺肌症超声影像检查特征和超声诊断价值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5-25
/ 2

 子宫腺肌症超声影像检查特征和超声诊断价值

龚晓艳,李军(通讯作者)王文娟2,蔡江涛2,马利亚2

武警陕西省总队医院医学影像科 陕西省西安市 710054

摘要:目的:讨论子宫腺肌症的超声影像学检查特点及超声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我院在2020年1月份至2021年12月份接诊的50例子宫腺肌症病人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阴道超声对其进行确诊,并与腹部超声进行比较分析。结果:阴道超声检查的准确性为94.00%(47/50)。腹部超声检查的准确率为80.00%(40/50),两组比较P<0.05。结论:经阴道超声在子宫腺肌病诊断中具有显著价值,较腹部超声有明显优势,有利于为子宫腺肌病鉴别诊断提供重要诊断依据,从而进一步提高临床诊断准确性。

关键词:子宫腺肌症;超声影像;特征

前言:

子宫腺肌症为妇科常见疾病,多见于青年经产女性,但其病因并不特别清楚,许多研究者认为该病与子宫内膜基底层细胞增生有关。子宫腺肌症的常见临床表现是患者表现为痛经和月经不调,但是有些患者并不十分明显。阴式超声检查是目前运用于临床的主要检查手段,它和经腹部超声检查相比,准确率更高。因此,本研究选取了50例所收治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析了该疾病的超声诊断方式和影像学特征,现报道如下。

一、材料和方法

(一)临床资料

纳入我院在2020年1月份至2021年12月份接诊的子宫腺肌症病例50例。年龄24~45岁,平均(34.56±4.89)岁。其中人工流产病史24人,其中人工流产手术2次及以上21人,宫内放置节育环5人,持续时间为4个月至20年,平均年龄为(10.14±4.52)。

(二)方法

入院后均经腹部及阴道超声检查。应用DC-7-1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检查病人。腹部探针频率3.5~5.0MHz,阴道探针频率6.5MHz。腹部超声检查:查体前提示病人膀胱适当充盈,指导病人平卧位并按照常规方法进行横切面、纵切等多切面扫查。行阴道超声检查:检查前应指导病人排空膀胱、取出膀胱结石部位、一次性避孕套置于阴道探头内、避孕套表面涂偶联剂并缓慢推动探头进入病人阴道内。子宫前倾屈时探头置于阴道前穹隆,子宫后倾屈时探头置于阴道后穹隆,宫颈部的不同位置的旋转扫描,扫描流程。采用斜切,横切及纵切等方法对子宫及周围组织进行扫描,并对子宫肌层及附属物厚度,大小,形态及回声进行观测。注意子宫内膜。子宫腺肌瘤一经发现,要细心观察并记录在案。

(三)观察指标

应用阴道超声检查进行确诊,并与腹部超声进行比较。

(四)统计学分析

应用SPSS22.0统计软件对计数资料进行率示和χ2检验。P<0.05,说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二、结果

(一)准确率

阴道超声检查的准确性为94.00%(47/50)。腹部超声检查的准确率为80.00%(40/50),两组比较P<0.05。

(二)弥漫型声像图表现

子宫大小不一,从丰满,稍大至怀孕两个多月,比怀孕三个多月小,子宫前后径显著增大,饱满呈“球形”。肌层回声变厚且分布不均匀,多为栅栏状减弱,并存在细小的点、片状暗区。肌层形成低回声囊肿,类似子宫内膜样囊肿,病变边界不清,宫腔线移位。对疑似病人进行动态监测,子宫腺肌病疾病患者在月经期,子宫增大较明显且内部回声有明显变化。

(三)局限型子宫腺肌症声像图表现

子宫不规则增大或局部隆起,常见于子宫后壁肌壁间出现局限性结节状回声增强区或者不均匀混合回声区、低回声区。后期无衰减或轻度强化,边界不清,无包膜,病灶与正常子宫肌层分界不清,病灶处肌层血流信号增多,阴超显示优于腹超。

三、讨论

子宫腺肌症指子宫内膜间质和腺体潜入子宫肌层,以局限性或弥散性增长为主,病人周围肌层细胞增生或肥厚,此症临床表现有痛经或经期延长,有些病人症状不明显。该疾病多发生在经产妇、多次流产病史女性身上,给患者身心健康带来了一定困扰与烦恼,因此尽早诊断和治疗至关重要。子宫腺肌症是一种良性病变,但是发病数量呈逐年上升趋势,且有年轻化趋势,此类疾病严重影响了病人的生活和工作。这类疾病的诊断常与子宫肌瘤相混淆,而子宫肌瘤的病因至今尚无确切的因素,它通常是由子宫平滑肌细胞增生引起,多发病于已婚女性,疾病以白带增多为主,或者伴有不规则出血和月经不规律,两病从生化检查和临床上都比较难区分,因此,两病的诊断和鉴别就显得尤为重要了。但腹部超声受多种因素干扰,其中子宫位置,病人体型及盆腔等均有影响,而阴道超声不受上述因素干扰,分辨率高,能直观清楚地显示病人子宫肌层病变情况,经常被应用于子宫腺肌病检查,其操作方便,费用低廉,诊断准确率较高。子宫腺肌病是妇科疾病中发病率较高的疾病之一,它主要是子宫内膜基质及腺体在进入肌层时所形成的局限性病变或弥漫性病变。患病后,病人常易发生子宫肌瘤和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肌瘤为较常见并发症,其发病率为50%。二是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患病率在15%左右。目前临床上对子宫腺肌病的治疗方法多样,涉及干预,手术及药物治疗等多种方法,每种方法疗效不一。所以,早发现,早诊断对于制订靶向治疗方案和改善患者预后有着重要意义。虽经阴道、经腹部超声检查的影像学特征基本一致,但受检查路径影响,其反馈的影像学图像也会存在一定差异。由于采用经阴道检查模式,即探头直接插入病人身体内,在病人宫颈处作较直接的检查,故通过该途径反馈出的影像学图像更加清晰,能较清楚显示出病人子宫内微小病灶,彩色血流分布等情况。同时与经腹部检查模式相比较,该检查模式不容易受到病人腹部脂肪、以及子宫周围组织,器官等因素影响,总体确诊率较高。但是阴式彩超对于特别大的子宫腺肌瘤等打不全,经期子宫腺肌症超声检查或者未婚女性等有阴式彩超禁忌症患者,需要结合腹部彩超,这样,更加有利于提高患者的精准度和结果

超声在子宫腺肌病的诊断中应用最为广泛。此法诊断准确率较高,经济实用,操作简便,无创,重复性强,更容易被病人接受。总体来看,超声对子宫腺肌病临床诊断具有以下特点:(1)子宫肌层回声普遍增高,呈不均质粗颗粒状,基层内存在微小囊性回声为子宫腺肌病显著特点;(2)子宫腺肌病发生后易与子宫增大有关,而子宫增大并不显著,在临床诊断上应与子宫肌瘤鉴别诊断;(3)超声诊断时子宫腺肌病往往囊膜回声不明显、病灶与周边肌层边界不清。如子宫腺肌瘤疾病患者回声增高,其声像图特征类似子宫肌瘤;(4)子宫腺肌病内部结构疏松,不均匀,超声检查表现为明显条带,亮点等;(5)子宫腺肌瘤患者子宫肌层多显著增厚、回声不均、增强、病变呈低或高回声、液性暗区显著;(6)大腺肌瘤超声表现为血供不足、边界欠清晰、内部回声不均或偏低等。

本次研究阴道超声检查准确率94.00%(47/50)。腹部超声检查准确率为80.00%(40/50),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肯定了经阴道超声有良好的诊断作用,其主要原因是经阴道超声易在阴道内转出而诊断率高。但经腹部超声渗透性较差,加之对病变的分辨率不高,易导致漏诊。临床资料显示经阴道超声体积小,灵活性强,频率高,旋转范围大。扫描范围距离子宫可以很近,扫描角度及深度可以按需调节,可以全面地观察子宫内部结构,大小及部位,即使是很小的病灶都可以不受肠道气体的干扰而得以发现,故诊断准确率更高。对比经腹超声,经阴道超声在子宫腺肌病中检出率更高,说明经阴道超声在诊断子宫腺肌病方面具有更高的价值。

结语:

综上所述,经阴道超声检查在子宫腺肌症诊断中具有显得价值,较腹部超声检查效果更好,有助于为子宫腺肌症鉴别诊断提供重要诊断依据并提高临床诊断的准确性,具有进一步推广应用的价值。

参考文献:

[1] 吴红霞. 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子宫肌瘤和子宫腺肌症及腺肌瘤的临床研究[J].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2019, 25(3): 69-70.

[2] 朱成涛. 彩色多普勒超声在子宫肌瘤与子宫腺肌症的诊断与鉴别诊断中的临床应用[J].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19,11(5):152-154.

[3] 樊小凡.子宫腺肌症超声影像检查特征和超声诊断价值[J].实用医学影像杂志,2021(2):202-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