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应收账款管理问题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5-25
/ 3

企业应收账款管理问题研究

严小兰

宁波市春藤城市生活服务有限公司   浙江宁波315000

摘要:企业应收账款管理是企业日常经营中的重要环节,其管理效果直接影响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效益。本文基于相关基础理论,深入研究了企业应收账款管理问题,分析了应收账款管理存在的风险,同时借鉴了部分国际经验,并提出提升应收账款管理的解决方案,旨在为企业应收账款管理提供有效的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应收账款管理  管理风险

企业应收账款是指企业向客户出售商品或提供服务后,对方欠款未付的账款。对于企业来说,应收账款管理是企业日常经营中的重要环节,管理效果直接影响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效益。如果企业的应收账款管理出现问题,就会给企业带来财务风险和经营风险。

当前,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企业的规模扩大,企业应收账款管理存在着一系列问题,如账龄过长、坏账率上升、追收难度增加等。这些问题不仅会对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效益产生负面影响,还会增加企业的经营风险和市场竞争力。因此,深入研究企业应收账款管理问题及其原因,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对于企业提高应收账款管理水平、降低财务风险和经营风险,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本文依据的理论基础

1、财务比率分析理论

财务比率分析理论起源于20世纪20年代,是一种通过比较企业的各项财务指标,对企业的财务状况进行评估的方法。该理论包括了各种比率指标,如流动比率、速动比率、应收账款周转率等,通过计算这些比率指标,可以评估企业的财务健康状况和经营状况。在应收账款管理方面,流动比率和速动比率可以帮助企业评估自己的资金流动性状况,应收账款周转率可以帮助企业评估自己的收款能力和收款效率。这些指标可以帮助企业及时发现应收账款管理方面的问题,并采取相应措施加以解决。

财务比率分析理论是一种通过比较企业的各项财务指标,对企业的财务状况进行评估的方法。其中,应收账款周转率是衡量企业应收账款管理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应收账款周转率指的是企业每年的销售收入与应收账款平均余额的比值,即销售收入/(应收账款期末余额+期初余额)/2。通过应收账款周转率可以评估企业的收款能力和收款效率,同时也能够反映企业的经营状况和风险程度。具体来说,当应收账款周转率较低时,说明企业的收款能力较弱,有可能存在坏账风险和流动性风险;而当应收账款周转率较高时,说明企业的收款能力较强,经营状况良好,有可能存在销售政策过于严格的问题。

财务比率分析理论除了对应收账款周转率提出要求之外,认为企业还可以通过其他财务比率指标对应收账款进行分析,如应收账款与总资产比率、应收账款与营业收入比率等。这些指标可以帮助企业对应收账款的规模和占比进行分析,从而及时发现应收账款管理方面的问题。例如,如果应收账款与总资产比率过高,说明企业过度依赖应收账款,可能存在流动性风险和信用风险;如果应收账款与营业收入比率过高,说明企业的收款效率较低,可能存在收款难度和坏账率上升的问题。

基于财务比率分析理论对企业的应收账款进行分析是一种简单而有效的方法。通过应收账款周转率、应收账款与总资产比率、应收账款与营业收入比率等指标的分析,企业可以及时发现应收账款管理方面的问题,并采取相应措施加以解决。

2、应收账款管理模型理论

应收账款管理模型理论是一种针对企业应收账款管理的数学模型,旨在帮助企业确定最优的应收账款管理策略。其中,最著名的模型是贝利模型和米勒欧里茨模型。贝利模型通过对企业的应收账款周转周期、应收账款余额、贷款利率等因素进行数学建模,帮助企业确定最优的应收账款管理策略,从而降低企业的财务风险和经营风险。米勒欧里茨模型则进一步加入了信用风险、逾期收款和债务重组等因素,对企业应收账款管理的效果进行了更全面的评估。应收账款管理模型理论的提出,为企业应收账款管理提供了科学的理论基础,有助于企业优化自身的应收账款管理策略,提高企业的经营效益和市场竞争力。

应收账款管理模型是指通过对企业的应收账款进行定量分析和管理,以提高企业的现金流和经营效率的一种管理方法。其中,比较常用的应收账款管理模型包括经济订货量模型、现金收回期模型、帐龄分析模型和不确定性模型等。

应收账款管理模型理论中的经济订货量模型是指在给定市场需求和订货成本的情况下,通过最小化总成本的方法确定最优订货量和最优订货时间,以实现在现金流和服务水平之间的平衡。该模型的应用可以帮助企业优化库存管理和资金运作,减少资金占用和存货积压等问题;应收账款管理模型理论中的现金收回期模型是指通过对应收账款的回收周期和净现金流量的计算,确定应收账款管理的优先级和紧急性。该模型可以帮助企业及时发现和解决应收账款管理方面的问题,提高企业的现金流量和经营效率;应收账款管理模型理论中的帐龄分析模型是指通过对应收账款的帐龄进行分析,确定不同帐龄的应收账款的坏账率和追收难度,以帮助企业制定应收账款管理策略和措施。例如,对于长期未收回的应收账款,可以通过委外催收等方式加强收回力度,降低坏账率和不良贷款风险;应收账款管理模型理论中的不确定性模型是指通过对市场需求和客户信用风险等因素的不确定性进行量化分析,确定应收账款管理的风险程度和应对策略。例如,对于信用风险较高的客户,可以通过加强信用评估和控制措施,降低坏账率和不良贷款风险。

二、应收账款管理风险分析

应收账款管理是企业财务管理中的重要环节,但同时也伴随着一定的风险。以下是几种常见的应收账款管理风险分析:

1、坏账风险:坏账是指由于客户破产、违约或其他原因无法收回的账款。企业应当加强客户信用评估和监控,建立合理的信用额度控制、风险分类管理和风险分担机制,以降低坏账风险。

2、流动性风险:应收账款需要一定时间才能变现,而企业经营中需要大量的流动资金。如果应收账款周转速度较慢,会导致企业现金流不足。为降低流动性风险,企业应加强应收账款的催收和清收管理,并优化资金运作和库存管理。

3、收款风险:应收账款作为企业的资产,其实质价值受到债务人的偿付能力影响。如果债务人无法按时偿还,企业可能面临债权无法兑现的风险。为降低偿付风险,企业应当定期进行客户风险评估,建立合理的贷款担保和风险分散机制。

4、财务造假风险:企业为了获取更多的贷款或资金支持,可能会采取财务造假的手段,如虚构销售额度、伪造应收账款等。为降低财务造假风险,企业应加强内部控制和审计监管,建立合理的管理和风险防范机制。

三、国外企业应收账款风险管理方法

(一)美国

美国企业在应对应收账款风险方面有一些典型的做法,包括:

1、加强客户信用评估:美国企业通常会对客户进行全面的信用评估,包括了解客户的历史交易记录、财务状况、信用历史等。基于客户的信用评估结果,美国企业制定不同的信用额度,严格控制高风险客户的信用额度。

2、建立完善的风险控制机制:美国企业通常会建立完善的风险控制机制,包括制定信用政策、加强内部控制、建立风险预警机制等。例如,一些美国企业采用第三方信用保险机构,以降低应收账款风险。

3、优化销售政策:美国企业通常会优化销售政策,鼓励客户选择预付款、提高预付款比例,减少信用销售的比例,控制应收账款规模。

4、加强催收管理:美国企业通常会加强催收管理,通过建立催收机制和提高催收人员素质,加强对老账款的催收力度,提高应收账款周转速度。一些美国企业采用专业的催收机构,以提高催收效率。

5、建立绩效考核制度:美国企业通常会建立绩效考核制度,对应收账款周转率、坏账率等指标进行考核,促进企业应收账款管理水平的提升。例如,一些美国企业将应收账款周转率作为业绩考核的重要指标,以激励员工提高应收账款管理水平。

这些做法都是在实践中逐渐形成的,可以为国内企业提供借鉴和启示。

(二)德国

德国企业在应对应收账款风险方面也有一些典型的做法,包括:

1、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德国企业通常会与客户建立长期合作关系,通过建立互信关系,提高客户的忠诚度和付款意愿。这有助于降低坏账风险,提高应收账款回收率。

2、采用灵活的付款方式:德国企业通常会采用灵活的付款方式,如预付款、分期付款、银行汇票等,以减少应收账款的规模,降低坏账风险。

3、建立应收账款管理团队:德国企业通常会建立专门的应收账款管理团队,通过强化内部管理和流程控制,提高应收账款管理的效率和精度。

4、建立风险管理制度:德国企业通常会建立完善的风险管理制度,包括风险评估、风险控制、风险预警等方面。例如,一些德国企业采用保险机构或者担保机构,以降低应收账款风险。

5、加强催收管理:德国企业通常会采取积极的催收措施,如邮件、电话、法律催收等,以提高应收账款回收率和降低坏账率。

四、案例分析

MB制造业企业主要从事机械设备的制造和销售。在业务拓展过程中,应收账款管理成为该企业重要的财务管理环节。但随着业务规模的不断扩大,该企业在应收账款管理方面存在一些问题。

1、应收账款管理现状分析

应收账款占比较高:该企业应收账款占总资产比例较高,达到了30%左右。

账龄分布不均:该企业应收账款账龄分布不均,存在较多的老账款。

催收管理不力:该企业在催收管理方面存在欠缺,尤其是对老账款的催收管理不够严格。

客户信用管理有待加强:该企业在客户信用管理方面有待加强,客户信用评估不够科学,风险控制手段不够完善。

2、应收账款管理问题分析

(1)应收账款占比较高:该企业应收账款占比较高,说明其销售过程中存在较多的信用销售,而对客户信用评估不够科学,导致坏账率较高,影响了企业的现金流。

(2)账龄分布不均:该企业存在较多的老账款,说明其催收管理不力,导致应收账款周转速度缓慢,影响了企业的现金流。

(3)催收管理不力:该企业在催收管理方面存在欠缺,尤其是对老账款的催收管理不够严格,导致账龄分布不均,影响了企业的现金流。

(4)客户信用管理有待加强:该企业在客户信用管理方面有待加强,客户信用评估不够科学,风险控制手段不够完善,导致企业无法有效控制坏账率。

3、MB制造企业应收账款管理采取的改进措施

首先是客户信用评估优化。该企业应加强对客户的信用评估,通过分析客户财务状况、信用记录等多维度信息,制定合理的信用额度,并建立客户信用档案。

其次是完善风险控制手段。该企业应加强风险控制手段的建设,通过加强对客户的风险监测和评估,建立风险预警机制,及时调整信用额度和催收措施,控制坏账率。

还有催收管理加强。该企业应加强催收管理,尤其是对老账款的催收管理,通过建立催收机制和提高催收人员素质,加强对老账款的催收力度,提高应收账款周转速度。

同时优化销售政策。该企业应优化销售政策,加强现金流管理,鼓励客户选择预付款、提高预付款比例,减少信用销售的比例,控制应收账款规模。

五、研究结论与建议

通过上述案例分析,本文得到如下结论:该制造业企业在应收账款管理方面存在诸多问题,如应收账款占比较高、账龄分布不均、催收管理不力、客户信用管理有待加强等,导致企业现金流受到影响。因此,该企业应通过优化客户信用评估、完善风险控制手段、加强催收管理、优化销售政策等措施,改进应收账款管理,提高企业的现金流水平。

本文提出如下研究建议:

1、加强客户信用评估

该企业应该建立完善的客户信用评估制度,对客户进行全面的信用评估,制定不同的信用额度,严格控制高风险客户的信用额度。

2、完善风险控制手段

该企业应该建立完善的风险控制机制,包括制定信用政策、加强内部控制、建立风险预警机制等。

3、催收管理加强

该企业应该加强催收管理,特别是对老账款的催收管理,通过建立催收机制和提高催收人员素质,加强对老账款的催收力度,提高应收账款周转速度。

4、优化销售政策

该企业应该优化销售政策,加强现金流管理,鼓励客户选择预付款、提高预付款比例,减少信用销售的比例,控制应收账款规模。

5、建立绩效考核制度

该企业应该建立绩效考核制度,对应收账款周转率、坏账率等指标进行考核,促进企业应收账款管理水平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张晓华,张琴.企业应收账款管理问题的策略研究[J].经贸实践,2017(21)

[2]黄颖.加强企业应收账款内部控制的思考[J].会计师,2017(18)

[3]杨珊华.加强应收账款管理的若干实际问题[J].财务与会计,2018,(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