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EC管理模式降低静配中心静脉用药调配差错率的效果评价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5-25
/ 2

 G+OEC管理模式降低静配中心静脉用药调配差错率的效果评价

李琳

(赣州市人民医院/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赣州医院静脉用药调配中心 江西 赣州 341000)

【摘要】目的 探索G+OEC管理模式降低静配中心静脉用药调配差错率的效果。方法 选择2021年11月-2022年4月(实施G+OEC管理模式前)和 2022年5-10月(实施G+OEC管理模式后)的静脉用药调配中心质量管理资料分别作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比较两组药品调配差错率、质量管理评分以及临床科室对静脉用药调配中心的满意度情况的差异。结果 观察组的药品调配差错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质量管理评分和临床科室对静脉用药调配中心的满意度则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医院静脉用药调配中心开展G+OEC管理模式,可有效降低医院静脉用药调配中心静脉用药调配差错率,提高静脉用药调配中心质量管理水平和临床科室对静脉用药调配中心的满意度,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G+OEC管理模式;静脉用药调配中心;调配差错率;质量管理;满意度

静脉用药调配中心(pharmacy intravenous admixture services,PIVAS)是指在符合规定的操作环境下,经过药师审核的处方由受过专门培训的药技人员严格按照标准操作程序进行全静脉营养、细胞毒性药物和抗生素等静脉药物的配置,并为临床提供用药咨询等服务的部门[1]。我院静配中心成立于2013年,是全市首家、全省规模最大的医院静脉药物配置中心。我院为地级市百强医院和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单位,业务量大,住院患者多,静脉用药调配中心工作强度大易发生调配差错,为临床安全合理用药带来隐患。G+OEC[总体G(General),全方位O(Overall),每人、每天、每件事E(Everyone、Everyday、Everything),控制、清理C(Control、Clear)]管理模式起初是广泛应用于现代企业的管理模式[2]。该模式认为人是最根本的,所有工作均围绕“人”而展开,遵循人本原则,该管理模式的内涵是从多方面、全方位对每个人每天所做的每件具体的事进行把控和清理,其包含闭环原则、分析原则、不断优化原则[3]。为加强静脉用药调配中心质量管理水平,探索G+OEC管理模式在静脉用药调配中心中的应用效果,现将成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21年11月-2022年4月(实施G+OEC管理模式前)和 2022年5-10月(实施G+OEC管理模式后)的静脉用药调配中心质量管理资料分别作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实施前后分别随机抽取500份调配医嘱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观察药品调剂差错率。并随机抽取临床科室各60名医护人员对静脉用药调配中心的工作进行满意度评价。

1.2方法 我院静脉用药调配中心于2022年5月起开始实施G+OEC管理模式。对照组实施常规静脉用药调配中心的管理模式,观察组则实施G+OEC管理模式,具体如下:(1)G(General):整体统筹规划。成立G+OEC管理模式质控小组,定期组织科室药师进行理论知识培训,注重不良事件的预防,定期举行药师专业知识的考核。不合格者,需重新学习并再次考核。制订静脉用药调配差错率记录表,由质控小组定期进行汇总。对相关原因进行细化整理,制成表格于每月科室质量安全会议中报告和讨论。②O(Overall):全面评估。药师对整个静脉用药调配流程进行全面评估,开展质量安全风险动态评估,找出现行流程照顾中静脉用药调配中心可能存在的各项问题。③E(Everyone、Everyday、Everything):以患者为中心。所有静脉用药调配中心药师做到全员参与,注重细节管理,完善科室交接班制度,合理制定奖惩机制,规范药师工作行为。④C(Control、Clear):严格执行,及时调整。PIVAS主任带领全体药师根据既定的针对性改进方案,坚决执行科室质量安全操作规范,发现不合理之处及时纠正。⑤PDCA循环改进。分析PIVAS目前运行中存在的缺陷和潜在问题,评价过程中充分利用PDCA循环(计划、实施、检查、总结)质量管理工具进行措施的落实和质量的持续改进。

1.3 观察指标与评价标准比较两组药品调配差错率、质量管理评分以及临床科室对静脉用药调配中心的满意度情况的差异。临床科室对静脉用药调配中心的满意度采用我院科室自制的调查问卷进行评价,分非常满意、满意和不满意,服务满意度=(非常满意例数+满意例数)/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用(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两组静脉用药调配差错率的比较观察组静脉用药调配差错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详见表1。

表1 两组静脉用药调配差错率的比较[n(%)]

组别

n

调配差错例数

调配差错率

对照组

500

12

2.40

观察组

500

4

0.80

2

9.437

p

0.000

2.2两组质量管理评分的比较 观察组静脉用药调配中心质量管理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2。

表2两组质量管理评分的比较(x±s,分)

组别

静脉用药调配中心质量管理评分

对照组

85.26±4.20

观察组

95.78±4.75

t

11.839

p

0.000

2.3两组临床科室对静脉用药调配中心满意度的比较 观察组临床科室对静脉用药调配中心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3。

表3 两组临床科室对静脉用药调配中心满意度的比较[n(%)]

组别

n

非常满意

满意

不满意

满意度

对照组

50

14

30

6

44(88.00)

观察组

50

16

33

1

49(98.00)

2

15.107

p

0.000

3讨论

PIVAS是一个医院的重要组成部分,能为用药安全、临床医药服务提供有力保障[4]。PIVAS常见的差错事件包含摆药差错、贴签差错、调配差错、发放差错等,是影响患者静脉用药安全、输液配置质量的主要因素之一,是PIVAS科室质量管理的重点[5]。我院静脉用药调配中心开展了G+OEC管理模式,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的静脉用药调配差错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质量管理评分和临床科室对静脉用药调配中心的满意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

综上所述,静脉用药调配中心开展G+OEC管理模式,可有效降低静脉用药调配中心调配差错率,提高静脉用药调配中心质量管理水平和临床科室对静脉用药调配中心的满意度,具有较大的推广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刘新春,高海青.静脉药物调配中心与静脉药物治疗[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1.

[2]童德萍,吴丽琴.OEC管理模式对肿瘤科出院患者自我效能的影响[J].重庆医学,2017,46(30):4277-4279,4309.

[3]丁正艳,姚艳,王琦.G+OEC管理模式在ICU患者DVT预防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22,28(20):111-114.

[4]杨婷,范益生,卢芸,等.优化排药模式对降低静脉用药调配中心冲配差错率的作用[J].药学服务与研究,2021,21(06):473-475.

[5]鲍丽丽. PDCA循环法在静脉用药调配中心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J].国际护理学杂志,2021,40(6):1052-10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