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市美丽经济交通走廊创建规划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5-25
/ 2

温州市美丽经济交通走廊创建规划研究

朱怀忠

温州市交通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浙江 温州 325000

美丽经济的快速发展,对公路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需要进一步强化公路对美丽经济发展的支撑作用,形成交通运输与经济融合发展的局面。通过对温州市公路状况和沿线资源要素的调查分析,从工程质量、路域环境、运营服务、安全保障、助推经济方面提出美丽经济交通走廊创建的实施对策及建议

关键词美丽经济交通走廊;工程质量;路域环境;运营服务;安全保障;沿线经济

1研究背景与意义

近年来,温州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推动生态旅游、特色产业、乡镇经济、历史文化发展,释放经济发展新活力。美丽经济的快速发展,对公路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需要进一步强化公路对美丽经济发展的支撑作用,形成交通运输与经济融合发展的局面。

构建美丽经济交通走廊,就是要着眼于自然资源、风景名胜、产业布局、特色经济等发展,打通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畅途,带动乡村旅游、商贸物流、农业开发,促进农民增收、新农村建设等,实现“绿水青山”的美丽资源转变为“金山银山”的经济效益。本文结合温州市美丽经济交通走廊创建规划编制与实践经验,提出工程质量、路域环境、运营服务、安全保障、助推经济方面的对策和建议。

2公路及沿线资源分析

2.1公路状况及问题

2.1.1工程质量

根据2017年公路数据统计,列入温州市美丽经济交通走廊创建项目的公路约3000公里,二级及以上公路占39%。根据现场调研,现状公路路面质量总体情况较好,大部分路段具有美丽公路建设基础,路况相对较好,行驶感觉较为舒适;局部路段存在破损、裂缝等问题。

2.1.2路域环境

近些年,全市公路路域环境水平得到较大提升主要承担旅游、观光等功能的道路沿线环境较好,其他道路存在卫生不整洁、杂物堆弃等现象。在绿化方面,总体情况较好,但存在部分新建道路绿化老路缺少管养等问题在景观营造方面,老路沿线景观自然协调,实施景观提升改造的道路比例不高

2.1.3运营服务

交叉口分布及运行速度方面,根据对温州4条普通国道的统计,其交叉口平均间距为348米。根据市公路局实测和导航软件测算,全市普通国道平均运行速度约41km/h沿线服务站点方面,省级示范走廊基本上都有设置普通公路服务站,其他走廊布置不多。公交停靠站方面,大都已设置港湾式停靠站;部分农村公路尚未设置站台、雨棚等候车设施。

2.1.4安全保障

标志标线设置率总体较好,省级示范走廊设置率基本达到100%,部分农村公路设置率不高弯道轮廓标等安全附属设施有待完善。安全隐患方面,部分低等级公路仍存在急弯陡坡、临水临崖、视距不良以及危险桥隧等隐患。

2.2公路沿线资源状况

一是自然风景资源主要包括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自然保护区以及沿线的水库、湿地、岛屿等。温州境内拥有雁荡山、楠溪江等众多3A级及以上景区二是科创产业资源主要包括重大产业平台(产业集聚区)以及传统特色产业、特色小镇等。温州拥有众多各具特色的产业平台和特色小镇三是生态富民资源主要包括旅游风情小镇、美丽乡村、生态民宿、农家乐等。截止2017年底,全市列入省级旅游风情小镇培育创建名单14入选浙江省美丽乡村特色精品村共30个。四是历史人文资源主要包括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以及历史人文古迹等。截止2017年底,温州共有省级以上历史文化名镇8个以及众多历史文化名村。

3 实施对策及建议

根据走廊沿线资源类型和走廊功能,将走廊分为四大类型:自然风景走廊、科创产业走廊、生态富民走廊、历史人文走廊。按照重要程度,走廊分为三级:省级精品示范走廊市级示范走廊、一般走廊。走廊创建任务主要包括工程质量、路域环境、运营服务、安全保障及助推沿线经济等方面

3.1 提升工程质量

工程质量是走廊创建的基础,创建工作要体现“质量好”的内涵,加强“品质工程”塑造。其一,加快改造提升通过提升线形、改造路面、局部拓宽、弯道改善等措施进行提升,提高公路通行能力。其二,加强养护管理优先对沿线存在产业区、热门景区等交通量大、载重车辆多的公路实施大中修工程,对沿线存在一般美丽经济要素的、交通压力相对较小的公路采取小修保养等措施。

3.2 美化路域环境

走廊的创建要求在“环境美”上有所体现,突出“一路一景”的视觉体验。其一,推进绿化完善统筹工程绿化的生态功能、景观功能以及交通功能,因地制宜进行绿化完善工作,形成富有层次感的绿化景观同时加强修剪维护其二,开展路侧整治抓好穿路段、城乡结合地段、服务站等重点区域的治理,做好垃圾、违法广告等清理,加强乱占道、乱摆摊等情况整治。其三,加强美化提升重点从生态环境、立面景观、景观小品三个方面提升景观环境公路形象因地制宜增设景观小品,形成“一处主题”的点缀效果。

3.3 改善运营服务

优质服务要以突出便民服务和增强用户体验为目标,加强配套服务设施

完善,提供客货畅达、体验舒适的交通服务。其一,提升运行速度主要针对交叉口密集、开口多等问题,统筹工程手段与管理手段,通过平改立、交叉口封闭或归并、交通渠化、信号灯设置等方式,提高干线公路通行速度。其二,优化公路服务站统筹利用沿线边角地、公路基层站所、旅游集散中心等空间资源,根据功能需求设置综合服务站、一般服务站、停车休息点选择性满足停车休息、观景及新能源汽车充电等服务需求。其三,完善公交停靠站结合城乡公交线路规划,完善港湾式停靠站布局,改善群众乘候车条件

3.4 强化安全保障

走廊创建,必须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兼顾存量消除和增量抑制。其一,维修改造对桥面铺装平整度、桥头跳车等采取针对性处置措施;加强隧道维修加固及改造,有效处置砂浆脱落、渗水等问题。其二,强化安全设施防护以急弯陡坡、长大下坡、临水临崖、平交道口等为重点,推进公路安全生命防护工程实施,保证安全设施设置齐全规范。其三,加强应急能力建设结合台风等灾害天气特征,健全公路应急保障机制,加强应急保障队伍和基地建设,同时强化对重点、复杂路段的信息化监控。

3.5 助推沿线经济

走廊突出交通与沿线经济的关联性和对经济增长的带动作用。其一,打造自然风景走廊主要着眼秀美资源,以雁荡山、楠溪江、乌岩岭、龙湾潭等景区、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为重点,加大公路通达景区深度,提升公路服务景区能力推进“美丽公路+旅游景区融合发展其二,打造科创产业走廊以服务转型发展为目标,推进“美丽公路+特色经济”融合发展推进产业平台配套公路建设,打通产业集聚区外部通道,提高特色小镇公路的连通水平。其三,打造生态富民走廊以健康养生、农家乐、休闲民宿等产业为支点,以带动农民增收致富为目标,推进“美丽公路+乡村旅游”融合发展,形成连通度高、畅达性好的生态富民交通带。其四,打造历史人文走廊以弘扬地域文化底蕴为出发点,以传承文化发展、带动经济增长为目标,提升历史文化名镇名村公路路况质量和通畅水平推进“美丽公路+历史人文”融合发展。

4 结语

美丽经济的发展需要公路交通的有效支撑,只有密切公路交通与沿线经济的关联性,才能实现交通运输与经济深度融合发展的新局面。在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背景下,应进一步推进美丽经济交通走廊的延续发展,构建美丽交通与美丽资源融合发展新局面。

参考文献:

[1]温州市美丽经济交通走廊创建规划[R].2018.

[2]楼晓寅.浙江:“美丽公路+美丽经济”[J].中国公路,2016(24):44-47.

[3]万里美丽经济交通走廊创建方案[R].2017.

[4]万里美丽经济交通走廊创建指南(试行)[R].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