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混流风机的风压调节技术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5-24
/ 2

浅析混流风机的风压调节技术

陆淼军

浙江鹏翔暖通设备有限公司

摘要:本文强调了风压对于风机的重要性,并通过对目前市面上混流风机在风压调节技术上存在的不足进行调研分析,从而针对性地研究设计出了一种风压可调的混流风机,通过调节所有旋转导风板对之间的张角来调节气流通道的出风间隙,以完成出风风压的调节。

关键词:风压、风筒、张角、调节

1、概述

按气体流动的方向,风机一般可分为离心式、轴流式、斜流式(混流式)和横流式等类型。通用离心风机具有小流量、高压力的特点,但体积大,重量重,制造成本高等缺点;通用轴流风机虽然流量大、体积小,重量小,结构简单,但压力小,适用范围小。混流风机是介于轴流风机和离心风机之间的一种新型产品,它的叶轮让空气既做离心运动又做轴向运动,壳内空气的运动混合了轴流与离心两种运动形式。混流风机结合了离心式和轴流式风机的优点,其性能曲线平坦,风压系数比轴流风机高,流量系数也比离心风机大,用在风压和流量都“不大不小”的场合,它有效的填补了轴流风机和离心风机之间的空白。同时,混流风机比离心式风机结构简单,成本低,占地空间小,但是在不同的情况下,需要提供不同的风压,现有的混流风机的风压无法调节,适应性差。

2、混流风机的结构设计

风机筒体为双层结构,包括了圆筒状的外风筒和内风筒。外风筒左右贯穿设置,其左端为进风口,右端为出风口;内风筒位于外风筒内并且两者的旋转中心轴共线,内风筒的左端封口,右端开口。内风筒和外风筒之间设置有环形的气流通道,外风筒的左端设置有集流器,内风筒内固定有电机,电机的输出轴穿过内风筒的左侧壁并且固定有离心叶轮。内风筒和外风筒之间成型有若干组圆周均匀分布的连接组,连接组包括一对对称设置的圆柱状的连接杆,连接杆上旋转设置有旋转导风板,同一连接组上的一对旋转导风板之间的张角可调节设置。内风筒的右端设置有调节装置,调节装置用于同步调节所有的旋转导风板对之间的张角。

调节装置包括右端封口的圆柱壳体状的驱动座,驱动座的右端成型为圆锥状,驱动座的外径与内风筒内径相同,驱动座的左右滑行设置在内风筒的右端。驱动座的外圆柱面右端固定有若干组圆周均匀分布的驱动组,驱动组包括一对对称设置的驱动柱,驱动柱与连接杆左右一一相对,驱动柱上旋转设置有驱动板,驱动板的左端和相应侧的旋转导风板的右端通过圆柱状的中心连接杆铰接成一体,内风筒的右端面上成型有若干供驱动柱左右移动的左右避让槽。内风筒的中部成型有中间封闭板,电机位于中间封闭板的左侧,中间封闭板的右端面上固定有左右驱动电缸,驱动座的右侧壁固定在左右驱动电缸的活塞杆右端。

外风筒的内圆柱面右部成型有正多边形状的外支撑槽,外支撑槽外切与外风筒的内圆柱面;内风筒的外圆柱面右部成型有正多边形状的内支撑槽,内支撑槽内接与外风筒的外圆柱面。外支撑槽和内支撑槽两者的边数量相同并且两者的平面一一相对,外支撑槽和内支撑槽相对的平面之间均设置有连接组,连接杆垂直于外支撑槽和内支撑槽相对的平面。驱动板和旋转导风板的外端面与外支撑槽的平面接触、内侧端面与内支撑槽的平面接触。

内风筒和外风筒之间成型有若干圆周均匀分布的张角朝右的锐角角钢状的左导风块;同一连接组的一对连接杆位于同一左导风块的张角内。内风筒的内圆柱面左端成型有环状的引导板,引导板为左端开口小于右端开口的圆锥台壳体状,引导板环绕离心叶轮。集流器包括左右依次连接的斜面段和弧面段,出口截面直径位于弧面段围成的最小缩口处,斜面段的进口直径大于出口直径,引导板的左端与集流器的右端连接。

IMG_256

图1

IMG_256

图2

(10外风筒;100外支撑槽;11集流器;12引导板;13连接杆;14左导风块;20内风筒;200内支撑槽;21中间封闭板;22电机;23离心叶轮;30调节装置;31左右驱动电缸;32驱动座;321驱动柱;33驱动板;34中心连接杆;35旋转导风板。)

3、工作原理

空气从外风筒的左端进入,通过集流器横向进入到离心叶轮中,通过离心叶轮的翼片使空气加速并使压力增大,在引导板的引导作用下,进入到内风筒和外风筒之间的气流通道内,再通过若干对旋转导风板的引导,此时气流的风速和压力更大,最后气流从外风筒的右端排出机体。

需要调节风压时,驱动座左右移动,这样通过若干驱动柱、驱动板和中心连接杆同步调节所有旋转导风板对的角度,以调节气流通道的出风间隙,从而完成出风风压的调节,简单方便。

4、结语

风压是风机的一个重要性能指标,其大小直接影响着风机在现场的工作效率,本文研究设计的混流风机,针对风压不可调的问题,创新设计了调节装置,通过调节旋转导风板对的角度实现对风压的调节,从而适应不同工况的需求,该产品严格按照相关制造标准及其他相关规定进行研究和设计,对风机的技术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林成楷. 风机的风量、风压影响因素浅析[J]. 科技风,2019(4):127.

[2] 曹旭光. 通风机风量风压测定系统的研发[J]. 机械管理开发,2022,37(11):216-218.

[3] 成高飞, 郭媛. 基于多项式曲线拟合方程法的矿用风机风压特性曲线的对比研究[J]. 陕西煤炭, 2019, 38(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