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工程中有机废气处理技术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5-24
/ 2

环境工程中有机废气处理技术研究

李丰

身份证号码410327198709111509

摘要:环境工程中有机废气处理技术的应用是新时期社会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而我国相关的研究与应用尚处于发展阶段,仍有很大的进步与创新空间,相关部门应加大对环境工程中有机废气处理技术的研究力度,加强对有机废气产生企业的指导与监管力度,以有效控制有机废气的排放量,切实提升有机废气治理水平,从而促进环境工程的不断发展。

关键词:环境工程;有机废气处理技术

引言

伴随社会的发展进步,环境工程的重要性愈加突出,有机废气处置也面临诸多挑战。而提升环保质量离不开环保单位的支持,环保单位应重视对处理技术的分析和研究,最大限度地保证环保工作效果。

1环境工程发展的基本原则

1.1战略性原则

环境工程与科技创新既相互矛盾又相互联系,只有两者维持平衡状态,才能充分体现自身价值。但是,两者的发展轨迹有所不同,因此不应局限于两者自身的发展,而应同时做好两者发展的战略性规划,准确把握好两者的发展规律,并根据其在经济环境中的发展态势来认真分析和解决现阶段经济发展中的生态环境问题。

1.2系统性原则

生态环境所产生的问题不是短时间内就能彻底解决的,很多生态环境问题不是其外在所显现的那么简单,这些问题对人类生产生活造成的不良影响也是多样的。在构建环境工程与科技创新发展新模式时,要重点关注系统性建设,从生命周期角度入手,深入分析相关问题,以系统化方式解决复杂问题。

1.3自主性原则

在构建环境工程和科技创新发展模式的平衡系统时,要牢牢把握自主性原则,尽可能采用原始创新、集成创新等方案,构建全新、绿色的科技创新发展模式。这种模式的核心在于利用科技发展和创新来为环境工程提供保障,进而有效解决生态环境问题,促进环境工程和科技创新能够在生态文明发展中得到进一步应用。

2环境工程管理现状

2.1工程建设层面

一是没有环境工程施工资质的单位也在施工,二是国家没有统一的明确,到底应该哪个行政部门管理环保治理工程施工单位的资质。有的地方工程建设主管部门发资质,有的地方环保行政主管部门发资质,有的地方环保协会在发资质;有资质有能力的环保治理工程施工监理单位在全国范围内也是少之更少,而污染治理项目多之又多,存在市场供需上的矛盾。

2.2管理主体层面

环境工程安全管控责任主体应当是业主,监管主体却不是十分明确。法律规定,环保行政主管部门、行业主管部门、技术监督部门、建筑工程管理部门和安全生产行政主管部门等都可以管,但事实上可能都没有认真管,甚至形成管理真空。理论上,环境工程应当和其它建筑工程的管理模式是一样的。而其它建筑工程基本上都由住建部门专门的质量安全科室在管理,也制定了一整套的质量管理流程和制度。而环境工程在环保行政管理部门中,既没有专门的管理科室,更不用谈完整的管理流程和制度了。

2.3工程规范设计层面

一是环保治理工程设计规范,二是环保治理工程设计单位水平。现在环境工程设计规范越来越多,但极大多数的设计规范注重的工程效果,却忽视了工程设计的安全性;对环境工程设计单位的管理严重缺位,近几年来国家环保行政主管部门甚至淡化了环保设计单位的资质管理(甚至取消了环保设计单位的资质要求),造成社会上各类环保工程没有设计资质的环保工程公司和个人都在设计和建设。环保行政主管部门注重的往往是环境工程的效果,基本无视污染治理工程的安全性。

3环境工程中有机废气处理技术的应用要点

3.1催化燃烧处理技术

该技术针对有机废气中的可燃杂质,通过构建特定的反应条件,促使杂质被催化氧化分解,以达到废气净化处理的效果。催化燃烧主要针对的是废气中的可燃或可分解成分。在工业化生产过程中,有机废气成分类别愈加复杂,所以,要重视废气治理研究工作,持续推进相应技术的工艺革新,实现有机废气高效及经济处置。催化燃烧技术跨越多个专业领域,为适应工业化应用,需向着如下方向探索:一是研究更高效的催化剂,既要满足高效、经济的要求,又要具备低燃点、高抗毒、大比表面积等性能优势;二是改良催化燃烧设备,小型化、低耗能是重要趋势。

3.2吸收法

吸收法主要涉及化学与物理吸收,后者多用于工业生产环节。有机废气中存在多种有机物,而利用相似相溶原理,可通过配置特定的液体溶剂,用于吸收气体中的有机废物,通过物理吸收的方式,实现有机废气无害化排放,而且液体溶剂还可再生,从而达到净化的目的。常用的溶剂有沸点较低、蒸气压较低的柴油、煤油。该法适合处理浓度高的废气,工艺流程简单,吸收效率高,且不需外加蒸汽和其他热源。其劣势在于吸收设备耗资大,且吸收剂循环运转成本高,特别是对成分复杂的有机废气,无疑增加了吸收、分离及再生的难度,并且还会带来二次污染。

3.3生物滤池

高流量、低浓度有机废气的处理,仍然是治理技术难点,对此,国外将研究重点放在生物过滤技术,最为常见的是生物填料法。在技术应用中,填料的选择与使用非常关键,既能够作为生物膜载体,又可加快整个反应过程,实现有机废物的高效处置,进而成为过滤器的核心内容。填料的主体介质需有吸附特性,在有机废气生物处置过滤器中,常以改性硅藻土、活性炭等作为填料使用,且不同过滤器的填料选择各异,但基本采用的是固定膜系统。以生物滴滤过滤器为例,虽所用填料无吸附性要求,但对孔隙直径要求高,故多选择蜂窝状塑料、粗碎石等。

3.4液体吸收处理技术

许多企业会结合有机废气类型调配液态溶液,并将有机废气通入液态溶液中,使其与液体溶剂发生化学反应,让部分化合物溶解至溶液内,从而实现净化处理与回收。这种有机废气处理方法操作便捷,但对溶液类型及浓度的把控要求很高,相关人员必须严格按照有机废气的构成及含量进行调配和管理。因此,工作人员要加强对溶液质量的监测力度,及时更换不达标的溶液,以保障有机废气的充分净化处理。目前,这项技术广泛应用于对二氧化碳、二氧化氮等具有液化特性的有机废气处理中。比如在进行二氧化氮废气液化处理时,会先结合二氧化氮特有的化学特性,统一进行有机废气混合物的液体吸收处理,先使用风机将废气排入水雾净化塔,经过降温及水吸收后导入碱雾净化塔中进行中和,最后再使用离心风机净化纤维吸附装置中的其他剩余气体,从而彻底完成有机废气的净化治理与回收。

3.5低温等离子体技术

低温等离子体技术在有机废气净化治理中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应用,该技术主要用于治理低浓度挥发性有机废气,处理效率高,可以将有机废气转化为无污染的水和二氧化碳,同时还能生成高活性低温等离子。这项技术通过高压电场中的介质放电产生大量高能电子轰击有机废气,使其发生电离、解离等反应,从而实现净化治理。这项技术能耗很高,且对均匀低温等离子产生条件有严苛的要求,只有严格把控反应条件才能保障有机废气的高效治理。

结语

生态文明建设是人类目前必须面对的重要工程,关系当代人的生产生活。因此,创造良好的环境工程与科技创新体系是推动我国经济绿色发展的关键。必须在发展理念与科技进步上协调一致,多学科融合,既要治标,也要治本,使生态文明、环境工程以及科技发展相辅相成,为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魏莉.有机废气处理技术及未来发展[J].当代化工研究,2018(6):157-158.

[2]杨振宇.有机废气治理技术及其进展分析[J].节能与环保,2019(8):81-83.

[3]张敏杰.有机废气治理技术问题分析[J].资源节约与环保,2020(5):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