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持性心理护理结合行为干预对CCU心肺复苏患者干预价值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5-24
/ 2

支持性心理护理结合行为干预对CCU心肺复苏患者干预价值

薄永帅, ,李晨晨, ,孙兆美

青岛大学附属泰安市中心医院   271000

【摘要】目的:分析支持性心理护理结合行为干预对CCU心肺复苏患者干预价值。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2年12月收治的76例CCU心肺复苏患者,随机分组,即对照组38例,实行常规护理,观察组38例,实行支持性心理护理结合行为干预,比较两组实施效果。结果:较对照组,观察组心理乐观性、心理力量性、心理坚韧性评分高,P<0.05;较对照组,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P<0.05;较对照组,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高,P<0.05。结论:支持性心理护理结合行为干预在CCU心肺复苏患者护理中实施效果显著,可提高患者心理弹性水平,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有助于早日康复,还可提高生活质量,改善预后。

【关键词】支持性心理护理;行为干预;CCU心肺复苏

心搏骤停是指心脏射血功能突然终止,大动脉搏动消失,心音消失,重要器官严重缺血、缺氧,使得生命终止,其常见原因为心室颤动[1]。目前,心搏骤停的常见治疗为心肺复苏,且多数患者经积极抢救后,生命得以挽救,预后得以改善,但CCU患者病情变化快,容易出现并发症,从而危及患者生命安全,所以要进行护理干预[2]。有研究显示,在CCU心肺复苏患者护理中,实施支持性心理护理结合行为干预,可减轻患者心理压力,增加患者治疗信心,还可提高生活质量,促进患者康复,有助于改善预后[3]。对此,本文将分析支持性心理护理结合行为干预对CCU心肺复苏患者干预价值,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22年1月-2022年12月收治的76例CCU心肺复苏患者,随机分组,即对照组38例,观察组38例,其中对照组:男性20例,女性18例,年龄38-72岁,平均年龄(53.76±3.17)岁;观察组:男性21例,女性17例,年龄38-73岁,平均年龄(53.86±3.25)岁,两组患者基本资料无显著差异(P>0.05),可对比。

1.2 方法

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给予患者病情观察、用药护理、健康宣教、饮食指导等。

观察组:进行支持性心理护理结合行为干预,具体如下:

(1)支持性心理护理:和患者保持密切联系,多和其交流沟通,了解其心理变化特点,并及时给予心理疏导;在沟通中,注意患者情绪变化,并给予准确评估和及时疏导,采用多种方式如深呼吸、指导其进行冥想、播放舒缓音乐等来消除其不良心理;向患者介绍心搏骤停的原因和治疗、心肺复苏的原理、效果、预后等,重点放在复苏后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上,以消除患者恐惧、害怕心理,增加患者治疗信心;发放宣传手册,采用视频、图片等多种方式使患者充分掌握心肺复苏,以纠正其错误认知;多关注患者情绪变化,及时询问患者,了解其需求,并及时满足,同时鼓励患者积极倾诉,以宣泄情绪,必要时邀请已康复患者现身说法或向患者讲述临床成功案例,以增加患者信心,使患者保持积极心态;为患者构建社会支持系统,邀请家属共同参与患者治疗和护理中,鼓励家属多和患者交流,了解患者需求,理解患者不良情绪,以帮助患者度过心理应激期,也可协助家属制定社会支持计划,以增加社会支持力量,增加患者信心。

(2)行为干预:保持病房环境安静、舒适、温馨,温湿度合适,通风良好;各项护理操作集中进行,以防影响患者休息;告知患者多卧床休息对病情的影响,嘱其应保持良好睡眠,充分休息,嘱其休息时,应取舒适体位,以防长时间同一体位引起不适;告知患者良好生活习惯对疾病预后的影响,嘱其应合理饮食、按时用药、适量运动,以促进早日康复。

1.3 观察指标

(1)评估两组心理弹性水平,量表:心理弹性量表(CD-RISC),内容即心理乐观性(16分)、心理力量性(32分)、心理坚韧性(52分),总分100分,分数越高,心理弹性水平越好。

(2)评估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即房颤、胸部疼痛、抽搐等。

(3)评估两组生活质量,量表:健康调查简表(SF-36),总分100分,分值越高、生活质量越好。

1.4 统计学分析

用SPSS20.0分析数据,计量资料(±s)实施t检验、计数资料n实施Χ2检验。P<0.05为差异显著。

2 结果

2.1心理弹性水平

较对照组,观察组心理乐观性、心理力量性、心理坚韧性评分高,P<0.05,见表1。

表1心理弹性水平

组别

心理乐观性

心理力量性

心理坚韧性

对照组(n=38)

7.16±2.31

22.63±3.56

43.56±3.76

观察组(n=38)

11.56±2.67

26.76±3.72

47.63±3.82

t值

7.682

4.944

4.681

P值

0.000

0.000

0.000

2.2并发症发生率

较对照组,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P<0.05,见表2。

表2并发症发生率

组别

例数

房颤

胸部疼痛

其他

发生率[n(%)]

对照组

38

4(10.53)

2(5.26)

2(5.26)

8(21.05)

观察组

38

1(2.63)

0(0.00)

0(0.00)

1(2.63)

Χ2

-

-

-

-

4.537

P值

-

-

-

-

0.033

2.3生活质量

较对照组,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高,P<0.05,见表3。

表3生活质量

组别

例数

护理前

护理后

对照组

38

78.67±3.76

82.65±4.27

观察组

38

78.21±3.53

88.76±4.52

t值

-

0.550

6.057

P值

-

0.584

0.000

3 讨论

心跳骤停又称猝死,是心脑血管疾病常见的并发症,严重时可引起多器官功能障碍,甚至死亡,所以要及时治疗。而心肺复苏是心搏骤停常见治疗方式,虽然效果显著,但容易出现并发症,加上患者自身因素,会使患者产生负面情绪,从而不利于疾病的预后,所以要进行护理干预[4]。支持性心理护理是一种心理护理,通过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使患者掌握疾病,了解治疗方式和疾病预后,以此来减轻心理压力,同时进行行为干预,来帮助患者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使患者认识到生活习惯对疾病的影响,以此来规范行为,改善预后[5]

本文研究得知,较对照组,观察组心理乐观性、心理力量性、心理坚韧性评分高,P<0.05,表明支持性心理护理结合行为干预可提高患者心理弹性水平;较对照组,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P<0.05,表明支持性心理护理结合行为干预可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改善预后,有助于患者早日康复;较对照组,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高,P<0.05,表明支持性心理护理结合行为干预可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综上所述,支持性心理护理结合行为干预在CCU心肺复苏患者护理中实施效果显著,可提高患者心理弹性水平,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有助于早日康复,还可提高生活质量,改善预后。

参考文献:

[1]黄丽, 王杨. 急诊护理干预对心肺复苏后患者心理状态 血气指标及康复质量的影响探讨[J]. 基层医学论坛, 2019, 23(9):1205-1207.

[2]吴苏瓅,倪芳. 护理干预对CCU心肺复苏患者心理健康的影响[J]. 当代护士(中旬刊),2020,27(2):70-72.

[3]郑章芳. CCU护理干预对心搏骤停行心肺复苏患者预后的影响[J]. 内蒙古医学杂志,2020,52(4):498-500.

[4]邓晓雯,张茜.支持性心理护理结合行为干预对CCU心肺复苏患者心理弹性水平的影响[J].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医药卫生,2022,0(3):169-172.

[5]周淑宝. 支持性心理护理结合行为干预对CCU心肺复苏患者心理弹性水平的影响[J].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学术版, 2021, 11(27):42-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