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护理职业暴露与防护策略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5-24
/ 2

摘要目的:分析急诊护理职业暴露的相关因素,并结合分析结果提出相关的防护策略。方法:本研究开展于2022年2月至2023年2月,在此期间选择本院急诊科在职护理人员40名进行分析;其中2022年2月至2022年8月未妒忌职业暴露的相关风险进行分析,仅采用常规防护措施,该阶段视为参照组;2022年9月至2023年2月,对急诊护理职业暴露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并根据分析结果落实针对性的防护措施,该阶段为研究组。不同方法防护后,对两组职业暴露的发生情况进行统计,同时记录两组医疗积分发生率。并完成相关比较。结果:研究组采用针对性防护策略后,护理人员的职业暴露事件发生率与参照组相比较低,存在明显的差异和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诊护理职业暴露的风险较高,对其相关因素进行分析,并采用针对性的防范措施,加大防范力度,能够有效地降低职业暴露事件的发生率,还能够减少医疗纠纷的发生率。

【关键词】急诊护理;职业暴露;防护措施

急诊是医院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收治危急重症患者的主要场所,由于急诊科收治的患者病情严重,且数量较大,加之护理工作繁琐,增加了护理人员的工作量,长此以往的高强度工作,会使护理人员工作中状态降低,稍有不慎就会导致多种职业暴露事件的发生,如感染、护士刺伤等[1]。一旦发生该事件,就会给护理人员的身心健康及职业安全造成严重的影响,所以对护理人员职业暴露的风险进行详细地分析,并采用针对性的干预措施,对减少急诊科护理人员职业暴露事件发生率有着积极作用。然而在急诊科护理工作中,受到工作环境、个人相关因素的影响,大部分护理人员缺乏自我防护意识,而且对职业暴露相关预防措施的掌握程度有待提高,极易导致职业暴露风险的发生[2]。基于此,本研究为了降低职业暴露风险的发生率,对相关风险因素进行详细地分析,并提出相关措施进行改善,具体报道内容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开展时间为2022年2月-2023年2月,选取本院急诊科中在职护理人员40名进行分析。其中2022年2月至2022年8月未对相关风险因素进行分析,仅采用常规防护措施;2022年9月至研究结束,对职业暴露风险的相关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提出并落实针对性干预措施。所有的护理人员均为女性,护理人员的最小年龄至最高年龄范围为21岁至47岁,通过整体年龄计算平均值为(33.45±6.76)岁。护理人员的最小工龄至最高工龄范围是4个月至14年,通过整体工龄计算平均值为(6.87±1.68)年;其中有6名护士工龄超过10年,21名护士工龄处于1年以上10年以内,13名护士工龄低于1年。所有的护士中有3名主管护师、7名护师、17名护士,剩余护士无职称。

1.2 方法 参照组采用常规急诊护理职业暴露以及防护措施,即护理人员根据常规规范和制度进行自我防护。研究组护理工作开展的过程中,对急诊护理职业暴露的风险因素进行详细的分析,并提出相关防护措施,具体如下:(1)相关因素分析;①工作环境污染:急诊科所收治的患者数量较多,且患者的病情种类复杂,病情危重,部分患者存在慢性传染病或携带病原,唾液和接触称为病毒和传染源的传播媒介,例如患者接受相关检查的过程中,护理人员需要收集患者的血液、呕吐物、体液或尿液等,如果护理人员存在伤口,如果触碰到,则会对导致职业暴露风险发生。②与患者的血液和体液接触密切:乙型肝炎患者和艾滋病患者,在检查的过程中需要通过血液和体液检查进行病情确认,由于护理人员职业特点,成为此类疾病的易感人群[3]。③与潜在传染病患者接触。患者接受治疗的过程中,与其距离最近的人员为临床护士,且接触时间较长,由于部分患者存在潜在传染病,若护理人员缺乏警惕性,极易被感染,从而影响健康。④锐器伤:锐器伤是导致护士职业损伤常见的危险因素之一,急诊科护理人员在护理的过程中,需要进行相关锐器操作,稍有不慎就会对自身造成损伤。⑤社会因素及心理因素。护理人员在工作的过程中,长时间受到意外伤害。危重患者以及死亡环境的影响,加之护理工作量较大,极易导致工作期间疲乏或心理压力增加的情况发生,同时也会导致护士生活不规律,加之家属和患者的误解,工作中出现焦躁不安或疲惫的可能性较大,也会对免疫系统、神经系统及抵抗力造成一定的影响。(2)防护措施;①工作环境改善。在护理管理工作中,要对急诊室的环境进行改善定期进行通风保证空气流通,定时消毒,可采用紫外线每天消毒两次,每月对急诊室内的细菌进行培养,并做好记录,对急诊室电脑设备、听诊器或电话等设备定期消毒,将工作人员的工作区域和生活区域进行合理的划分。②做好个人防护。护理人员要加强自我防护意识,在护理期间要做好个人防护,尤其是接触患者的体液、血液、皮肤黏膜、排泄物和分泌物时,要佩戴好口罩和手套,并严格按照洗手规范进行洗手。③医疗垃圾管理。对于急诊科产生的医疗垃圾,要依据实际情况进行分类,可采用不同颜色对不同危害程度的医疗垃圾进行归类,合理地放置,并设置警示标语。④加强锐器伤防护。在对患者进行穿刺的过程中,选择一次性采血针和真空采血管,以免重复利用造成针刺伤,在穿刺期间,如果失败或输液存在异常,这需要及时进行针头更换。⑤化学制剂处理。急诊科护理人员在使用消毒剂尤其是对皮肤存在腐蚀性的消毒剂时,应该佩戴好口罩和手套,详细检查相关设备,如血压计或体温计是否存在泄漏情况,如果有着及时回收,使用装有硫磺粉的密闭盒进行放置。⑥加强护理人员培训。护理管理人员需要组织护理人员参与向培训,在此期间详细讲解职业暴露的危害,不断提供护理人员的安全防护意识,使其能够充分掌握职业暴露相关防范措施。

1.3 观察指标

1.3.1职业暴露风险发生情况 对两组干预后的职业暴露风险进行分析,记录相关例数并计算发生率,以此为基础完成组间比较。

1.4 统计学处理 无论是计数资料n(%),还是计量资料(`x±s);均采用SPSS 23.0计算机软件统计和分析,数据记录后分别进行检验,t检验组间计量资料,计数资料使用c2检验。(P<0.05)说明比较后有差异和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表 1 不同方法干预后比较2组职业暴露发生率(n/%)

组别

例数

职业暴露例数

总发生率

研究组

40

1

2.5%

参照组

40

11

27.5%

c2



22.568

P



<0.05

3 讨论

急诊科护理工作人员具有较高的护理人员职业暴露发生率,且导致职业暴露发生的相关影响因素较多,其中物理性、生物性、化学性及护理人员个人等因素较为常见。所以,想要降低急诊科护理人员职业暴露的发生率,相关管理人员需要制定完善的管理制度,并依据风险因素的分析提出针对性的预防和处理措施。不仅要对护理人员加强安全教育和相关培训工作,还要进行相关管理制度和规范操作的完善,将职业暴露纳入到绩效考核中,使护理人员加强重视[4]。本研究对研究组相关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后,提出针对性的解决措施,结果显示本组职业暴露风险发生率低于参照组(P<0.05)。

综上所述,对职业暴露风险因素进行分析,并依据分析结果加强职业暴露防范管理,落实针对性处理措施,能够有效地有效地减少职业暴露的发生率,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刘小超,赵小如.急诊科护士职业暴露防护能力调查重点探寻[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22,13(11):22-24.

[2]张丽.“4R”危机管理对急诊科护士职业防护行为与职业暴露的影响[J].当代护士(下旬刊),2021,28(08):165-167.

[3]莫钰玄.急诊科护士感染性职业暴露后预防现状与影响因素研究[J].当代护士(中旬刊),2021,28(07):109-112.

[4]杨帅,张明月,康孟杰.急诊工作者血源性职业暴露应对方式及防护分析[J].工业卫生与职业病,2021,47(01):37-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