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碳会计核算体系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5-22
/ 2

关于碳会计核算体系分析

叶楠锟 

重庆工商大学国商学院 400000

摘要:低碳经济的健康、高速发展与碳会计核算密不可分,而要想使碳会计得到广泛、深入的推行与落实,就需要进行碳会计核算体系的构建。本文围绕碳会计核算体系,就其构成内容进行分析,并从多方面对其构建策略作一探讨,望能为此方面的研究带来一些参考。

关键词:碳会计;核算体系;构建

碳会计早在上个世纪90年代便已诞生,1993年,美国联邦能源管制委员会在修订《统一会计系统》时,针对排污权交易会计处理问题,给出了明确规定。而在2007年,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将排污权交易项目予以驱动,且在议程文件当中,给出了3种会计处理方法,为企业选择与执行提供参考;另外,还对会计准则进行了重新设计,主要目的是提出涵盖碳排放这一内容的排污权交易会计处理模式。此外,许多学者对碳会计也开始给予高度关注,如2008年,有学者把碳排放、鉴证、交易等会计问题统称作碳会计。而随着碳会计的正式诞生,许多国家的机构与学者对此给予高度关注,纷纷展开研究,具体内容有碳排放信息披露与管理、与碳排放有关风险的核算与报告以及碳排放权的会计处理等。但在具体的碳会计核算体系上,研究并不多,而要想切实推行碳会计,需要做好其核算体系的构建工作。本文就此探讨如下。

1.碳会计核算体系的基本构成

1.1碳会计核算机构与人员

会计机构实为从事会计工作的一个部门,具有组织、领导职能。需指出的是,构建会计机构,且对其不断给予完善,无论是在为会计工作顺利开展提供保障上,还是在促进会计工作质量的提高上,再或者是在推动会计的核算与监督职能上,均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整个会计核算体系当中,要想使碳核算工作得以高质量执行,需要有相配套的机构与人员,所以,企业需要围绕碳相关业务,进行专门碳会计机构与人员的合理化设置。

1.2碳会计对象

所谓会计对象,即为会计核算与监督的主要内容,也就是资金运动。针对碳会计来讲,其主要有如下对象:(1)碳资产。多指的是碳排放权。依据《京都议定书》当中的相关规定,协议国家承诺在特定期限内,在碳排放上,达成一定的减排目标,如果某个国家难以按照既定期限达成减排目标,此时,可从一些国家当中(拥有排放许可证或者超额配额),购买一定数量的排放许可证或配额,最终达成自己的减排目标,在此驱动下,便形成了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对于企业来讲,如果其已经拥有碳排放权,就好比是拥有一项资产,原因在于碳排放权与我国资产的基本定义、特征相符,即碳排放权乃是一种可以进行交易的商品,形成于企业既往交易或其他事项当中,且由其拥有或控制;在企业今后的运营中,如果对已认证的碳排放权进行实际使用或出售,那么与此资源相关的经济利益,非常有可能流入企业。需强调的是,企业借助投入清洁发展机制(CDM)项目,或者对碳排放权进行直接购买,那么此资源的价值或者投入成本,便可以可靠计量。(2)碳负债与碳所有者的基本权益。企业为了能够最大程度减少碳源,或实施碳解锁、碳捕获,需用到许多资金,如果资金缺乏,那么便需融资。若申请贷款(向低碳基金组织等)且获批,那么便会形成碳负债;若得到无偿资金支持(来自发达国家),那么便会形成碳所有者权益。(3)碳收益。针对碳收益而言,主要由两部分组成,其一为出售碳排放权所得到的收益,其在当前整个碳收益中占据较大比重;其二为碳相对收益,尽管我国当前仍无碳减排义务,但今后会有,若企业因为借助新技术达成了既定减排目标,就无需承担额外费用(如购买碳排放权等),故时一种相对收益。

2.碳会计核算体系的构建策略

2.1对国际最新成果进行借鉴

对于我国而言,虽然理论界也已开展许多关于碳会计的研究,但不管是在社会团体、政府够上,还是在企业方面,对碳会计仍较为陌生。而在国外,较早已开展碳会计的研究,且已趋向成熟,诸如美国、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等,还专门围绕碳相关业务,制定了完善的准则体系,比如美国财务会计准则(FASB153),国际会计准则(IASB IFRIC3)及澳大利亚会计准则(AASB120)等,均与碳排放权以及相关交易的财务会计有关,均值得我们去借鉴或参考。通过对国际最新成果进行借鉴,且与我国实况相结合来推动碳会计的发展,能时我们少走弯路,为碳会计核算体系的早日形成提供保障。

2.2构建高素质且复合型的会计队伍

为使碳会计核算更好的得到开展,需做好组织培训工作,丰富会计从业人员的碳会计知识,培养一批素质且高专业技能娴熟的碳会计人才队伍。如果企业有着较多的碳相关业务,需要组建专门的机构,且从企业现有会计人员当中,挑选出一部分优质人员,纳入到机构当中,主要负责碳会计业务。对于有着较少碳相关业务的企业,可从原会计机构当中,抽调一些会计人员,专职负责碳会计业务。在具体的培训方式上,可选择外部培训方式,就是将会计人员送至专业院校,或者是培训机构,进行集中化学习;还可采取内部培训方式,即为由单位聘请一些专家、学者,同样以集中授课的方式来开展。需指出的是,不管采用何种培训方式,在具体的培训内容上,均囊括碳锁定、碳解锁、碳金融、碳足迹、碳源、碳汇等。

2.3制定完善的碳会计准则

当前,因低碳经济还未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主流模式,另外,在低碳经济下,也缺乏一套完整的企业会计核算法律法规与会计制度,许多企业通常不会为了减少碳排放而主动的去增加支出,即便增加了相关支出,许多企业也会担心对企业形象造成损害,而不愿向社会披露。从长远层面来分析,低碳经济模式势必会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一个主流模式,故制定完善的碳会计准则,借助法律法规来对碳会计的地位与作用给予明确,使碳会计工作变得有法可依,使碳会计在信息披露上有统一标准,尤为必要。在对碳会计准则进行实际制定时,需要明确规定怎样开展确认、计量、记录与报告等工作,比如在计量属性上,应规定是公允价值,还是历史成本,以此使准则变得更加具有可操作性。

3.结语

综上,伴随工业化的持续发展,资源正在变得越发枯竭,在此背景下,积极提倡企业低碳发展,十分重要,且势在必行;而在会计工作当中,碳会计已经成为其中的关键性内容。怎样推动碳会计核算体系的构建,为碳会计实务提供切实指导,已经成为会计理论研究的重、难点所在。因此,有必要围绕碳会计核算体系的构成,积极探讨其构建策略,为此方面优质化建设与发展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李鑫瑜,董昱呈,陈静雯,等.企业碳会计核算体系的构建——基于低碳经济视角[J].传奇故事,2021(47):82-83.

[2]高治英."双碳"目标下电力企业环境会计核算体系的构建[J].再生资源与循环经济,2021,14(12):11-16.

[3]苑艺.新能源常态下对能源企业碳会计的思考[J].中国农业会计,2021(3):43-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