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安宁疗护的发展与探索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5-19
/ 3

黑龙江省安宁疗护的发展与探索

田文钦,黄琰铮,黄艳丽,王宇彤,通讯作者:尹娜

齐齐哈尔工程学院 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 161005

摘要:当前黑龙江省老龄化严重,致使用老年照护需求大。对于疾病终末期的老人,可以为他们进行安宁疗护,更好地提高患者最后的生命质量,让他们安详、有尊严地逝去。同时也能适当缓解临床压力,但是由于人们的观念问题存在局限性,还有一定的空间待进一步的提升。并且在国家十四五规划的政策中,养老服务体系得到保障,如果在黑龙江省开展特色安宁疗护,则该项目具有很大的发展与探索前景。

关键词:安宁疗护;黑龙江;社区

近些年来,我国人口老龄化日益严重,根据国家健康委员会统计截至2021年末,全国6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口26736万人,占总人口的18.9%;全国65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口20056万人,占总人口的14.2%。全国65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抚养比20.8。安宁疗护也逐渐进入了大众的视野,安宁疗护也称为“临终关怀”,目的是为临终患者提供身体、心理、精神等方面的照料和人文关怀帮助其减轻痛苦和不适症状温暖生命中最后的时光让他们安详、有尊严地离世,但我国安宁疗护服务起步相对较晚,公众认知度与接受度较低。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科学院大学知识产权学院教授马一德在调研中发现大部分患者和家属面对绝症时难以接受“安宁疗护”的理念很多人往往选择的是倾尽全力去治疗和抢救。但这最终并不能有效缓解病人的痛苦反而给患者及家属带来精神恐惧和思想压力同时造成社会医疗资源的浪费。目前,我国的人口结构已经趋于老龄化,70岁以上的老人占人口比重较大,同时各种癌症及慢性病的发病人数也不断增多,社会对于安宁疗护的需求越来越强烈,安宁疗护在社会和临床上有着极大的发展前景黑龙江省安宁疗护的覆盖率非常低,继续探索黑龙江省安宁疗护的发展与探索迫在眉睫

一、在黑龙江省开展安宁疗护的可行性

(一)有试点实行的基础

为落实《健康中国2030规划》和《十三五健康老龄化规划》有关要求,在全国开展的第二批安宁疗护试点工作中,其中就有在黑龙江省鹤岗市,黑河市开展有关试点,但是这方面的开展还存在不足。所以我们还有可以发展的空间,在不足的基础上进行创新,解决当前临终患者照护问题。

临终关怀服务是我国医疗卫生事业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发展临终关怀事业是对我国现行医疗服务体系的完善和补充。2017年,哈尔滨市政府根据《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黑龙江省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规划(2016—2020年)的通知》要求,支持有条件的医疗卫生机构根据服务需求设置老年养护、临终关怀床位,落实对非公立医院和公立医院同等对待的政策。2018年,哈尔滨市政府发布《关于推进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相结合的实施意见》,鼓励哈尔滨市社会力量兴办临终关怀机构等专业医养结合机构。因此在黑龙江开展安宁疗护是存在可行性的,有政府政策的支持。

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提高生命质量,2017年10月国家卫生计生委办公厅下发了《关于开展安宁疗护试点工作通知》(国卫办家庭函2017993号),决定在北京市海淀区、吉林省长春市、上海市普陀区、河南省洛阳市、四川省德阳市5个市(区)开展全国首批安宁疗护试点工作[1]2019年5月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印发《关于开展第批安宁疗试点工作的通知》(国卫办老龄函〔2019〕483号),决定扩大安宁疗护试点范围,开展第二批安宁疗护试点工作,确定上海市为全国安宁疗护试点(市),71个市(区)为安宁疗护试点市(区)。围绕开展试点调查、建设服务体系、明确服务内容的任务,推动全国安宁疗护试点工作扎实开展。《“十四五”健康老龄化规划》提出,截至2020年底,全国设有1个国家老年医学中心和6个国家老年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2642个二级及以上综合性医院设有老年医学科,设有安宁疗护科的医院510个,全国安宁疗护试点扩大到91个市(区)[2]。从近几年来看,我国安宁疗护的发展呈现良好的发展状况,在黑龙江进行开展安宁疗护我们有借鉴的基础,从其他发展较好的安宁疗护试点中心借鉴运行经验、医疗经验等等,再结合黑龙江本地的实际情况,创建一个适合黑龙江发展运行的安宁疗护社区医院,使我们将要推行的黑龙江特色安宁疗护更好地发展下去。

(二)社会背景

在老龄化日趋严重的当下,数量庞大的老年人如何安老成为重要社会议题。一份研究显示,在临终生活质量上,82.34%的老年人在临终前生活不能完全自理。清华大学社会学系教授景军也曾对776名因为罹患癌症去世的家属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显示,62%的患者家属回忆患者在临终的阶段“非常的疼痛”。显然,社会对安宁疗护很有需求[3]但我国生命末期的善终服务体系仍处于起步阶段,死亡质量相对较低研究显示,我国近四成老年人痛苦逝世,超过八成的老年人临终前未得到专业人员的照护[2]

近年来,由于老龄化人口不断增多,导致黑龙江老龄化人口的基数呈上升的幅的趋势,养老服务需求给家庭带来了很大的压力。为了应对老龄化日趋严重的现状,同时也可以减轻独生子女的负担,推动老龄事业和多元社会保障不断加强,养老服务体系不断完善。满足老龄化的不断增加,我们需要一个养老服务一体化的机构。我们开展安宁疗护中心,结合社区医院,可以提高社区医院的资源和空间利用率,减少公共资源的占用率。同时也可以减轻儿女来返奔波的负担,让疾病终末期的老人在安宁疗护中心没有痛苦、安详地离去,也让儿女们得以传承孝道,不留遗憾。

在深受传统观念的影响下,人们面对死亡不仅有所忌讳而且深感恐惧。然而对于疾病终末期的患者来说,如果再进行抢救治疗也没有价值的情况下医生的建议很多是回家度过最后的时光,或者也可以选择继续留下进行保守治疗。因为进行无谓的抢救治疗,不仅会给患者带来身体上的痛苦,也会给家庭带去更多的经济负担,而且对于疾病本身也没有痊愈的可能所以我们在此提倡安宁疗护,为疾病终末期的患者在临终前缓解患者痛苦和改善不适症状,提高患者末期的生质量,帮助患者舒适、安详、有尊严地离世所进行服务。

(三)国家政策背景

十四五规划,一系列制度解决养老医疗服务的短板;2017年1月,国家卫健委印发《安宁疗护中心基本标准和管理规范(试行)》及《安宁疗护实践指南(试行)》,指导各地安宁疗护中心的建设,这是国家首次从制度层面对安宁疗护进行规范2019年12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基本医疗卫生与健康促进法》规定: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应当分工合作,为公民提供预防、保健、治疗、护理、康复、安宁疗护等全方位和全周期的医疗卫生服务。标志着我国已将安宁疗护上升到法律层面推动2021年12月,国务院印发《“十四五”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服务体系规划》,提出“稳步扩大安宁疗护试点,推动安宁疗护机构标准化、规范化建设”。

(四)国外安宁疗护的现状

在高收入国家,安宁疗护的发展较为全面,并且有安宁疗护需求的患者日益增加。而中低收入国家主要是以在医院期间接受安宁疗护为主。而在国内人们对安宁疗护的认识不够全面、专业人员缺乏、思想观念较为传统。通过开设社区安宁疗护中心,可推动安宁疗护事业发展[4]

综上,我们准备创新安宁疗护新模式,结合社区医院打造全方位多样化一站式服务的平台给予患者和家属最舒适、便捷的体验。

二、黑龙江省特色安宁疗护中心

(一)建立黑龙江省社区安宁疗护模式

开展智慧社区安宁疗护中心,为患者和家属打造家庭式的护理环境;以社区为中心,将地方医院、医保局、派出所、殡仪馆等单位连接起来,简化病人家属的办事流程,尽力做到患者一旦逝去,相关单位的相关手续可以通过互联网“一站式”解决,为患者家属提供便捷服务,让逝者尽早入土为安。

在安宁疗护中心里建立文娱活动中心,让有意识且有一定行动能力的患者可以在此进行读书、打牌、看电视等文娱活动,让他们在接下来的日子里和普通人一样可以参与一些简单的文娱活动,充实自己的精神世界。

采用“社区安宁疗护APP平台,通过互联网和大数据相关技术建立“内容+工具”模式功能平台以推广宣传为安宁疗护主线的小程序。该平台为患者和家属提供电话及网络咨询服务认真记录解答相关诉求和问题。指导终末期患者进行对病情的控制、温馨舒适照护和心理社会上的支持,提供安宁疗护相关专业知识资源,方便患者和家属查阅。

(二)互联网+特色安宁疗护中心

利用AR新兴技术,将患者所期待的人或物呈现在患者的眼前。利用“互联网+”全方位监测病人居住环境的温湿度,患者的生命体征及病情变化,日常活动等,方便家属及医护人员了解病人的实时情况,同时也方便医联体系统中的医院进行远程会诊,给予患者提供最完善的医疗服务,让患者在比较舒适的条件下,安详地度过最后的时光。

运用新型科学技术,将临终失语患者心中所想的以文字的形式呈现出来,更直观地表达出患者心中所需,心中所想,同时患者家属及医护人员也能依照患者的意愿进行护理和照顾,让患者在自己的意愿之下安然地度过每一刻。

(三)与黑龙江省传统中医药结合,创新照护方法

与传统的治疗模式相比,安宁疗护重视生命质量、维护患者生命尊严及权利的全人照顾,因此对于癌症后期病患多进行非药物舒缓治疗,通过嗅觉吸入、皮肤吸收、沐浴浸泡等方式,使患者的身体和情绪达到放松舒适的效果,如中药薰衣草有抗菌消炎及促进伤口愈合效果,还可以通过针灸推拿来舒缓病人出现的一些症状。因此在进行安宁疗护时,可以使中医与安宁疗互相融合,中医哲学思想中的整体观、平衡观、自然观、科技人文观与安宁疗护安慰、照护等理念有很多相通之处,使治疗方式更加具体化,使广大受众能从已有的认知和传统的治疗方式中接受安宁疗护[5]

(四)谋求与黑龙江省疗保险的合作发展

在北京等地方已经将安宁疗护进行纳入了医保,随着人们观念的改变以及国家政策的支持,人们对安宁疗护的认识不断加深,对宁疗护的需求也逐渐增加,有了需要,就要有相应的安宁疗护社区来进行支持。社区的增多,人们想要通过医疗报销来减轻安宁疗护的费用观念也不断加深。人民有呼吁,我们就要想办法来解决困难。因此谋求与黑龙江省医疗保险的合作发展指日可待,2020年全国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广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专职委员陈海仪计划提出《关于优化安宁疗护制度,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缓和医疗服务体系的建议》,建议推进安宁疗护专项立法,明确安宁疗护服务规范,加快推进安宁疗护服务纳入医疗报销体系。我们也同样期待黑龙江省能够将安宁疗护进行纳入了医保。

三、安宁疗护存在不足

由于我国安宁疗护起步比较晚,法律法规并不完善,试点也只是处于初步的探索阶段。同时,我国的安宁疗护从业人员专业水平参差不齐,很多人没有受过专业安宁疗护技术训练,也由于许多的原因试点医院安宁疗护的发展也受到很大的限制,例如安宁疗护普遍推广大多数处于南方,北方很少,存在南北差异等等。在政策法律法规等方面,我国出台了许多安宁疗护相关的文件规范要求,但是基本对安宁疗护内容表述较为笼统。如《基本医疗卫生与健康促进法》仅对安宁疗护问题有所提及;《安宁疗护实践指南(试行)》尚未明确在社区如何提供安宁疗护。另外,医保仅能覆盖医疗服务项目,安宁疗护特色服务变现难。安宁疗护相关政策法规还需进一步细化[6]

安宁疗护在黑龙江省的普及度更是不够,只是在南方或者一线等城市有安宁疗护医院的建立,有一定的地域区限性,安宁疗护服务的一些相关知识在前期宣传力度不够强,安宁疗护的队伍不够全面,绝大部分的医院未开展安宁疗护,导致人才十分缺乏,培养专业性人才及建设团队十分缺乏。尤其是在安宁疗护这一方面,其次支撑安宁疗护的临床途径还没有去搭建,最后支撑安宁疗护的政策不够全面等情况,导致安宁疗护的开展受限。

人们对安宁疗护这个存在模糊的状态,大多数人对这个概念不了解,了解安宁疗护的渠道少。不知道这个是什么,概念普及度低。且缺乏对于死亡的合理认识,所以在推行安宁疗护时存在一定的难度。普遍安宁疗护的收费标准较高,大多数的家庭承担不了高额的费用,安宁疗护没有与医疗保险挂钩。在高额的费用面前又是一个巨大的阻力。

目前安宁疗护的医务人员服务能力水平高低不同,服务供给能力存在较大的问题。医护人员自身在沟通过程中存在沟通功能障碍以及语言表达能力不足,而且没有主动去与患者沟通的意识,对于患者及家属的心理关怀较少,难以满足终末期患者的需求。所以需要提升医务人员服务质量推进医疗机构及医务队伍建设,实现专职与兼职队伍相结合,才能为患者提供“满意、贴心、细致、周到”的优安宁疗护服务。

四、总结与思考

实施安宁疗护是存在必要性的,一是民生需求巨大,是老年健康支撑体系的重要环节,能减轻患者在末期阶段时期的痛苦。二是与体现公益性、可及性的医改方向相关。避免医疗资源的过度浪费,提高医疗资源的使用效率,使医疗资源得到充分的利用。三是发展壮大安宁疗护,推动安宁疗护向更高层次、更高深度的进行发展。四是可丰富健康中国的内涵,提高国民满意度以及更好地提升我国的国际形象,体现社会的文明与进步。无论是在黑龙江还是在其他省份推行安宁疗护,都是存在一定难度的,如何去发展壮大安宁疗护这个社区机构,都是值得我们去不断探索的。

在黑龙江省开展安宁疗护,有优势也有劣势,安宁疗护的开展可以为患者最后时光提供一个良好的服务,让患者有尊严地离开,在提供便利的同时,推进安宁疗护的发展,也增加安宁疗护的普及度。有政策支持、市场支持、经济的发展、观念的改变其次在黑龙江省安宁疗护医院不多等等,我们有更多的空间去推动安宁疗护的发展,由于在黑龙江省的普及度不高,人们对安宁疗护的认识不够,因此在推动安宁疗护的发展过程中需要循序渐进,发展具有黑龙江省特色的安宁疗护的道路任重而道远。

参考文献

数据来于老龄健康司网站http://www.nhc.gov.cn/lljks/pqt/202210/e09f046ab8f14967b19c3cb5c1d934b5.shtml最后访问日期:2023年4月16日

[1]黄子芯,张崇楷,原彰.我国安宁疗护试点发展研究[J].卫生软科学,2022,36(06):22-27.

[2]郭晋晖. 安宁疗护试点扩围需更多政策支持[N]. 第一财经日报,2022-04-01(A09).

[3]宋靓珺 苏聪文 中国人距离“优逝”有多远?宋靓珺 苏聪文 2021-12-10

[4]许文浍,丁亚萍,文雨婷,邢钰蓉,李晓燕,朱姝芹.国外养老机构安宁疗护照护质量评价研究进展及启示[J].中国卫生质量管理,2022,29(05):65-69.

[5]徐雯,甄长萍,陈肖霞,王朝昕.中医适宜技术联合宁养照护在终末期肿瘤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2022,29(05):573-576.

[6]王丽丽,占婷婷,袁娟,王燕,孙彩杰.我国安宁疗护的发展现状[J].护理实践与研究,2021,18(18):2727-2731.

课题来源:

黑龙江省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互联网+”背景下在黑龙江省开展智慧社区安宁疗护OSS模式创新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