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肤科开展特色中医治疗项目的护理实践与效果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5-18
/ 2

皮肤科开展特色中医治疗项目的护理实践与效果分析

邹琴琴,丁惠

石嘴山市第二人民医院 宁夏 石嘴山 753000

摘要: 目的:探讨皮肤科开展特色中医治疗项目的护理实践与效果分析。方法:2021年1月起医院皮肤科开展特色中医治疗项目,将2020年设为实施前,将2021年设为实施后,比较实施前后皮肤科护士的理论、技能考核成绩,比较实施后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结果:实施后护士的理论考核成绩、技能考核成绩均显著高于实施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施后患者对护理服务项目、护理服务内容、就诊环境、就诊体验的满意度评分均显著高于实施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皮肤科开展特色中医治疗项目的方案切实可行,能够显著提高护士的中医护理能力,提高皮肤科的护理服务质量,促进了皮肤科中医护理科研水平的提升。

关键词: 皮肤科;中医治疗项目;护理实践;效果

引言

皮肤科疾病是临床常见的疾病类型,患者可能因多种因素或异常情况导致皮肤病的发生,其暴露于环境、自身心理因素导致病情进一步恶化,皮肤科疾病对患者的正常生活产生巨大影响,影响患者的正常生活进度。中医护理学科作为中医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注重辨证施护以及整体护理的理念相结合,且中医护理在医疗改革后应用范围有所扩大,并且在多种疾病的护理中获得了较好的护理效果。中医理论中体现了深厚的医学历史背景,且在护理中注重非药物疗法,因此更容易被现代人所接受,且患者能够有效避免由于药物干预所导致的药物不良反应情况的发生。中医护理技术具有安全性高、疗效确切、适应证广的特点,本研究就中医护理操作技术在皮肤科的应用效果进行探讨。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21年1月起医院皮肤科开展特色中医治疗项目,将2020年设为实施前,将2021年设为实施后。实施前后各纳入50例患者进行调查,实施前男25例,女25例;年龄18~55岁。实施后男26例,女24例;年龄19~60岁。实施前后患者一般资料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共纳入19名护士,实施前后护理人员无变化,均为女性,年龄31~53岁;职称:初级5名,中级12名,副高级2名。

1.2 方法

实施前采用常规管理。实施后,将开展特色中医治疗项目。如下。1中医特色排班模式围绕中医护理服务发展调整管理方案,变传统护理排班方案为小组方案。考虑到目前并不是所有的皮肤科护士都接受过专业系统的中医护理培训,每组都有具备中医护理资质和能力的护士,以保证中医治疗项目的顺利开展。在进行交接班时将中医护理内容进行专门交接,确保患者能够享受到连续性的中医特色护理服务。2 中医特色护理培训重视护士的中医护理能力培训,这是确保特色中医治疗项目开展的基础。除了完成护理部安排的中医护理培训外,还应当根据科室护士的中医护理能力进行分组,不同组别实行不同内容的培训,要加强中医基础知识的教育,可采用微课的形式给护士提供视频资料,为护士提供自学的机会。定期对护士进行考核,了解护士的中医护理能力情况,有针对性的调整培训内容和培训方案,确保中医基础理论知识和中医护理技能齐头并进。对于具备专业基础的护士,应当避免将资源浪费在基础知识的培训上,而是要加强护士独立执行护理工作的能力和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以中医专科护士为目标,加强护士的实际工作能力训练,同时也可协助护士长开展其他护士的培训工作。3中医特色护理质量监控科室应当按照护理部的要求,结合科室的具体情况来确定每年特色中医治疗项目完成度的考核评价,并定期进行质量审查,评估特色中医治疗项目是否达到预期目标,具体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①护士对特色中医治疗项目的知晓度,包括项目包含的病种、中医常规护理、单病种辩证、辨证施护能力、特色中医治疗项目的适应证等,该部分以口头提问为主,由护士长和质控小组执行,不定期进行抽查,将护士的考核结果记录在册。②特色中医治疗项目质量考核每月进行一次,包括中医护理文书记录是否完整规范,特色中医治疗项目是否按要求实施,辨证施护是否得当,中医护理教育是否落实。质控小组负责这部分,根据具体项目评分,每月整理考核情况,并将数据提交给护士长,根据考核情况发现共性问题,讨论寻求解决方案。从而动态掌握皮肤科护士在开展特色中医治疗项目中存在的问题,必要时进行集体培训,保证护士中医护理能力的持续提升。。③患者反馈,护士长应当不定期对患者进行询问,了解特色中医治疗项目的开展情况,包括对护士中医护理技能的满意度、特色中医治疗项目的应用效果、护士关于中医护理知识的讲解是否清晰完整等,并以此作为管理方案调整的参考依据。

2结果

实施前后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比较实施后患者对护理服务项目、护理服务内容、就诊环境、就诊体验的满意度评分均高于实施前(P<0.05)。

3讨论

以患者需求为导向,规范护士的护理行为,同时不断增加新的中医治疗项目,满足患者对中医护理服务的需求。卫生部在《中国护理发展规划纲要》中明确指出,要推进中医护理服务,体现中医护理优势和特色,重视中医护理人才培养,促进中医护理服务发展。皮肤科作为重要的临床科室之一,要明确自身的优势和不足,做好管理和整改,响应卫生部的号召,实现中医护理服务质量的提升。随着中医药文化在临床的广泛推广,患者对中医护理项目的需求度明显提升,皮肤科先天具有开展特色中医治疗项目的优势,无论是中药外敷、熏洗还是针刺理疗都有着较好的应用前景 

①中药护理措施:主管护士严格按照医嘱对患者进行护理干预,并在患者正常进食后1小时对患者进行中药护理干预。取白鲜皮、牡丹皮、生艾叶、大皂角、透骨草、蒲公英、败酱草、地肤子、苦参等中药材进行中药药浴干预,结合中医体质分型理论中的知识对患者进行血热症、血燥症患者进行中药材的加减。另外控制中药药浴温度 ,并且注意观察患者在药浴过程中是否出现眩晕、无力、气短、胸闷等临床症状,药浴时间为半个小时,药浴完成后为保持效果不能够使用清水进行即时的清洗。②中医皮肤护理措施:皮肤科患者由于皮肤疾病对接触到的物品较为敏感,因此要保持患者衣物的整洁,同时注意更换患者的床单、被罩,当患者皮肤上出现的皮屑要注意及时的清洗,但是当出现皮肤瘙痒、溃烂时不能够用力擦洗皮肤,应该及时告知医师避免感染。护士注意每天对患者的皮肤情况进行观察,并且及时将情况向医师进行汇报。

本研究结果显示,皮肤科特色中医治疗项目开展后,护士的理论考核成绩、技能考核成绩均显著高于实施前(P<0.05)。护士的中医护理知识和技能培训是保证相关项目顺利开展的基本条件。本研究分小组、分阶段实施培训方案,保证资源的合理使用,既强调非专业护士的基础培训,又强调中医专业护士的独立能力培训,均以临床工作需要为基础。其次在环境建设、排班制度方面也做了对应的调整,确保无论何时都能够为患者提供专业、可靠且连续性的特色中医治疗项目。研究还显示,实施后患者对护理服务项目、护理服务内容、就诊环境、就诊体验的满意度评分均显著高于实施前(P<0.05)。这说明皮肤科特色中医治疗项目的开展符合患者的护理需求,管理方案的调整也进一步提升了护理服务质量,获得了患者的认可。

综上所述,皮肤科开展特色中医治疗项目的方案切实可行,能够显著提高护士的中医护理能力,提高皮肤科的护理服务质量,促进了皮肤科中医护理科研水平的提升。

 参考文献:

[1]王凤娟,张连云,顾磊,李阳.中医护理技术在皮肤科治疗中的应用[J].中国卫生产业,2019,16(07):193-194.

[2].皮肤科分会银屑病中医治疗专家共识(2017年版)[J].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2018,17(03):273-277.

[3]张翊萍.皮炎湿疹类皮肤病的中医治疗效果分析[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5,6(29):130-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