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护士为主导的分组管理模式对血液透析护理质量的影响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5-08
/ 3

以护士为主导的分组管理模式对血液透析护理质量的影响

赵慧剑1     ,窦海川2     ,姜彬,1

1.东北师范大学医院血液透析中心  吉林长春   130024

2.吉林大学第一医院二部肾内科  吉林长春 130031

摘要:目的:分析研究在临床护理血液透析患者时,选用以护士为主导的分组管理模式的效果。方法:从2018年11月到2021年10月在我院血液透析中心进行治疗的患者中,选取86例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随机编号,抽号均分为两组,参考组施行常规护理管理模式,研究组施行以护士为主导的分组管理模式,然后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护理前,两组患者各指标数据差异不明显,p>0.05。护理后,研究组患者的心理状态评分更低,护理依从性、护理质量、透析效果、生活质量以及护理满意度表现更优,两组组间数据差异明显,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临床护理血液透析患者时,选用以护士为主导的分组管理模式,可以显著疏导患者的不良情绪,调整他们的心理状态,让他们积极、主动地配合临床护理工作,从而取得更高的护理质量,透析效果更加显著,有效提升他们的生活质量,患者更加满意和认可,临床应用效果表现优异,值得推广。

关键词:血液透析;临床护理;以护士为主导;分组管理模式;效果价值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从2018年11月到2021年10月在我院血液透析中心进行治疗的患者中,选取86例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随机编号,抽号均分为两组:参考组、研究组。下表1所示,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数据差异不大,p>0.05,不存在统计学意义。纳入标准:符合血液透析治疗指征的患者;血液透析时间满三个月的患者;参与研究时血管通路正常的患者;认知、沟通等均正常的患者。排除标准:存在原发性钙磷代谢紊乱的患者;合并严重脏器类疾病的患者;在参与研究半年内有过外科手术史的患者;合并肿瘤的患者;自身存在重度贫血的患者;合并心力衰竭的患者;精神、沟通障碍的患者。

表1 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情况对比

组别(n)

性别(例)

年龄(岁)

血液透析时间(月)

男性

女性

区间

平均值

区间

平均值

参考组(n=43)

24

19

30-69

49.47±2.51

6-90

47.26±1.58

研究组(n=43)

25

18

31-70

49.51±2.49

6-91

47.49±1.56

T值/X2

12.174

10.859

15.135

15.763

12.594

12.806

P值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1.2方法

两组患者的血液透析时间和频次相同,在这个基础上,采用不同的护理管理模式。

参考组患者:常规护理管理。第一,严格落实健康教育。针对患者疾病自身状况、血液透析治疗的效果、注意事项等向患者进行讲解渗透,提高他们对血液透析治疗及其积极作用的认知,从而严格遵守规定定期进行治疗,建立治疗自信心。第二,做好卫生管理工作。在血液透析期间,护理人员要树立高度的卫生意识,严格遵守规章制度进行手部清洁,落实无菌操作,从而降低感染的发生风险。第三,做好患者穿刺部位的护理工作。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合理选择穿刺部位,仔细进行穿刺,完成后严密监测穿刺点,如有异常,立即开展补救护理工作。第四,导管护理。要实时监测导管的状况,定期更换敷料,做好导管的固定工作,维护导管的通畅性。置管后,要做好封管处理。第五,饮食护理。向患者说明饮食注意事项,叮嘱他们严格控制饮食,做到营养全面的前提下,优选高蛋白、高热量的食物,并适当补充维生素和微量元素,戒烟戒酒,并禁止食用动物蛋白。

研究组患者:以护士为主导的分组管理模式。第一,创建管理小组。根据血液透析中心的工作需求,征集各特长护理人员,严格进行筛选,优选护理经验丰富、有耐心、细心的护理人员,创建护理小组,针对血液透析患者分别落实透析实施情况、患者的营养管理、不良事件的预防和处理、血管通路管理、感染的预防和处理以及护理满意度的调查等工作,责任划分到人,并邀请科室医生担任临床工作的指导。第二,总结护理经验。以护理人员的临床工作经验为基础,并结合他们与患者的交流沟通所了解到的护理需求,总结临床护理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分析出护理质量的影响因素,对这些指标逐一击破进行改进和完善。第三,强化护理人员的培训工作。小组成员要定期学习血液透析的相关专业知识,比如评估指标、护理风险、并发症、营养状况等,提高他们的专业知识水平。同时,要细化对护理质量影响因素的学习,改善他们的服务态度,提高他们的服务意识,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从而促进护理质量综合水准的提升。第四,做好护理质量的反馈工作。小组组长要叮嘱护理人员重视护理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及时解决,如果解决不了,要及时向上反馈,阻止问题的扩大发展。组长要做好监督和指导工作,每周或者每月对护理工作进行汇总,组内讨论,吸取教训并集思广益,发现问题、找出原因并探索解决方案,促进护理质量的持续改进。第五,重视预见性护理,树立预防护理意识。集合患者的具体情况,对于血液透析护理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的问题,要全面总结,评估患者不良风险的发生几率,强化护理技能,设立预见性护理预案,最大化降低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

1.3观察指标

(1)护理前后,评估两组患者的心理状态水平,分值高低与心理状态优劣呈反比;

(2)设计自制的量表,评估两组患者的护理依从性,计算依从率;

(3)自制量表,评估两组患者的护理质量,共包括四个指标,涵盖专业护理和服务态度等,分别25分,每个指标评分后相加即为总得分,百分制,分值越高,护理质量越高;

(4)以透析指标和营养指标作为依据,评估两组患者的透析效果,占比越高,透析效果越好;

(5)自制问卷调查表,统计两组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分值越高,满意度越高;

(6)以SF-36量表作为依据,评估来给你组患者的生活质量,分值越高,生活质量越高。

1.4统计学方法

收集相关数据,用SPSS19.0软件分析处理,计数和计量资料分别用X2、t检验,p<0.05,可见统计学差异。

2、结果

2.1 护理前后两组患者的心理状态变化差异对比

    护理前,两组患者心理状态连个指标的评分差异不大,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数据差距表现明显,统计学意义显著,p<0.05。

表2护理前后两组患者的心理状态变化差异对比

心理状态指标

参考组(n=43)

研究组(n=43)

T值

P值

焦虑评分(分)

护理前

65.28±3.67

65.42±3.65

17.063

>0.05

护理后

50.74±2.21

40.92±1.45

10.549

<0.05

T值

15.285

12.471

-

-

P值

<0.05

<0.05

-

-

抑郁评分(分)

护理前

65.46±3.75

65.49±3.74

13.148

>0.05

护理后

52.57±2.13

41.06±1.38

11.809

<0.05

T值

16.821

13.649

-

-

P值

<0.05

<0.05

-

-

2.2 两组患者的依从性差异对比

    研究组患者的依从性更高,差异明显,p<0.05。

表3 两组患者的依从性差异对比

组别

例数

完全依从

部分依从

不依从

总依从

参考组

43

11(25.58%)

20(46.51%)

12(27.91%)

31(72.09%)

研究组

43

28(65.12%)

14(32.56%)

1(2.32%)

42(97.68%)

X2

-

-

-

-

11.084

P值

-

-

-

-

<0.05

2.3两组患者的护理质量评分差异对比

    研究组护理质量更高,差异明显,p<0.05。

表4 两组患者的护理质量评分差异对比

组别

例数

基础护理(分)

病区管理(分)

消毒隔离(分)

无菌操作(分)

总得分(分)

参考组

43

18.49±2.38

18.61±2.42

18.78±2.86

18.79±2.89

84.56±1.92

研究组

43

22.73±1.67

22.84±1.85

22.93±1.74

23.12±1.59

97.48±1.64

T值

-

-

-

-

-

12.537

P值

-

-

-

-

-

<0.05

2.4 两组患者的血液透析效果差异对比

研究组患者的血液透析效果更优,差异明显,p<0.05。

表5 两组患者的血液透析效果差异对比

组别

例数

血钙达标

血磷达标

血钾达标

白蛋白达标

血红蛋白达标

铁蛋白达标

参考组

43

25(58.14%)

23(53.49%)

27(62.79%)

27(62.79%)

32(74.42%)

34(79.07%)

研究组

43

34(79.07%)

33(76.74%)

36(83.72%)

36(83.72%)

39(90.70%)

40(93.02%)

X2

-

13.956

13.721

13.759

13.647

13.862

13.154

P值

-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2.5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和护理满意度的差异对比

    研究组的生活质量、护理满意度得分均更高,差异明显,p<0.05。

表6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和护理满意度的差异对比

组别

例数

生活质量(分)

护理满意度(分)

参考组

43

70.46±4.31

81.45±3.96

研究组

43

84.85±4.59

93.72±5.03

T值

-

11.548

12.636

P值

-

<0.05

<0.05

3、讨论

在现代快节奏的生活和工作压力下,越来越多的人养成了不规律的生活习惯,饮食、作息等不节制,人体正常的新陈代谢紊乱,诱发了肾病的发生率逐渐攀升。在肾病的终末期,人体无法发挥正常的代谢功能,血液透析是延续生命的关键手段,借助人工作用来清除血液中的毒素,维持电解质的平衡,从而改善生存质量。但是,在长期血液透析的治疗下,患者的透析质量会受到影响,出现一些营养不练给、钙磷代谢紊乱等现象,降低了整体的治疗效果,而且,长此以往患者还会在心理上大大受创,激生一些负面情绪。因此,在血液透析治疗过程中,要配合高质量的护理服务,才能发挥出护理的价值,改善患者的预后效果。护理人员作为血液透析治疗的重要维护者,发挥了关键性的作用。传统的护理管理模式比较常规,且机械化严重,缺乏灵活性和人性化,在现阶段的临床护理工作中弊端尽显。以护士为主导的分组管理模式,更加全面且权责明确,对护理内容更加细化,从护理质量、安全性和满意度等方面均有了明显提升,更适用于现阶段的临床护理需求。

参考文献:

[1]萧远英, 李芸, 胡秀梅,等. 以护士为主导的分组管理模式对血液透析护理质量的影响[J]. 护理研究:上旬版, 2017, 31(4):3.

[2]左梅, 邓媛红. 以护士为主导的分组管理模式对血液透析护理质量的影响[J]. 饮食保健, 2017, 4(028):208-209.

[3]蓝月, 李剑媚, 郑英英. 以护士为主导的分组管理模式对血液透析护理质量的影响分析[J]. 中外医学研究, 2018, 16(15):3.

[4]陈淑芹. 以护士为主导的分组管理模式对血液透析护理质量的影响[J]. 健康必读, 2020, 000(017):270.

[5]唐文芳. 以护士为主导的分组管理模式对血液透析护理质量的影响[J]. 健康大视野, 2019, 000(009):271-272.

[6]蒯翠云, 李利, 孙春香. 以护士为主导的分组管理模式在减少血液透析患者发生低血压的应用研究[J]. 当代护士, 2018, v.25(04):172-174.

[7]张建茹, 刘青, 叶盛梅,等. 专科护士为主导的分组管理模式在血液透析护理质量控制中的应用价值[J]. 中国卫生产业, 2022(012):019.

[8]张文燕. 以护士为主导的分组管理模式对血液透析护理质量的影响[J]. 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 2018, 003(015):58-59.
作者简介:赵慧剑1968.6-回族吉林长春人,本科东北师范大学医院副主任护师研究方向:血液透析专科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