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体育建筑设计的要点与难点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4-25
/ 2

浅谈体育建筑设计的要点与难点

裴春溪

华设设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江苏南京210000

摘要:体育建筑作为一个城市的标志性场馆之一,不仅承载了人们运动文化的传输,也体现了社会资源逐步共享化,因此体育馆不再仅仅满足城市居民运动需求,也能进行多领域多元化发展。设计人员对于体育建筑场馆的设计较为特殊,其中包含主场馆及其配套设施建设,除了需要多行业资深人员的专业意见外,更需要设计人员对实际的要点与难点有着清晰认知。本文将以常规的体育建筑场馆为例,从整体规划、设计难点以及优化设计三方面进行分析,以期能为之后的项目建设给予新思路。

关键词:体育馆;建筑设计;难点

前言:伴随各区域内体育事业的“蒸蒸日上”,使得城市居民对于运动的需求不断增加,这不仅是强身健体的最好方法,也是人们增强体质、减少疾病的有效途径。因此,体育建筑在居民强烈需求中应运而生,这也为城市建筑设计带来了新挑战。体育馆总方向需要秉持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在运动需求的基本功能得到满足的前提下,尽可能提升场馆给人带来的舒适性,并且在一些特殊设计上能够符合场所使用的灵活性,扩大整体应用功能,延长建筑生命周期,这是现代化体育建筑的设计关键。

一、传统体育建筑设计要点

(一)建筑组成与规模

我国公共体育建筑的场地面积一般设计为10000m2,依照城市规划范围和使用功能可进行具体结构调整,项目建成后不仅需要承担该城市的体育运动教学任务,也能够作为区域内体育比赛项目承办地及公共活动中心。我国对于体育馆的建设出台了相关行业设计标准,对基本功能场地设计、防火设计、声学设计、建筑设备等进行规定,有助于保证体育建筑设计质量。体育建筑按照使用要求分为特级、甲级、乙级、丙级四个等级,根据等级的不同限制了场馆结构设计使用年限和耐火等级。

在城市总体规划中,一般将体育建筑与公园绿地相贴合,不仅位置适中、交通便利,而且能够起到统一布局、美化城镇的作用。体育建筑布局形式分为两种:分散式和集中式,城市体育建筑通常采取分散式布局,以满足当地体育教育及居民身体锻炼服务为主,而专供比赛使用的大型体育场馆一般采取集中式建设,这种布局是为了能够在进行比赛时方便统一管理,对于群众来说平时使用率是极低的。

(二)体育建筑交通设计与疏散

(1)外部交通

体育建筑在外部交通规划设计上需要符合城市交通动态需求,场馆设计应当考虑人流量和车流量,不能对城市原本交通秩序造成矛盾问题。其中,需要着重解决的是城市交通高峰负荷时的矛盾以及急救车辆行车路线之间的矛盾。在场馆使用时,需避免大量车流堵塞城市正常交通运行,对室外停车场地也需要合理规划,尽可能靠近周围交通干道。另外,为了保障体育馆在赛事时,遇到突发状态能够在极短时间内疏散人群,设计人员需要针对逃生路线进行合理规划,防止疏散过程中出现意外情况。

(2)内部交通

以城市体育建筑为例,通常该类型的场馆都是专属一种或是几种体育运动,因此管内人员行动路线分为运动员路线、观众路线(包含VIP人员和媒体人员专用路线)、管理人员等。但是,无论是哪类人群疏散路线都需要依照便捷、快速以及清晰的设计原则。关于体育建筑内部交通还有一点,就是针对集体人员疏散路线的规划,我们需要通过计算公式,将大流量人群疏散时间控制在安全逃生时间内。

二、体育建筑设计难点分析

(一)大空间建筑的防火设计

体育馆一般属于跨度大且空间高类型的建筑,在观众看台会设计台阶式的行动路径,而最下边看台与比赛场地也可设计连通方式,方便场馆工作人员对场馆进行管理工作。在比赛场地四周我们可以预留部分活动面积,能够方便运动员进行准备工作。看台一面上设置比赛设备专用房间,例如解说区域、总控制室、屏幕灯光控制中心等,通常设备专用房间需要提高防火防灾等级,而它们的设计形式也需要与传统建筑的防火要求有一定的区分,能够通过区域划分以最为经济方式进行设计。

(二)人员密集场所的疏散设计

在体育馆中,最难组织人流疏散的区域就是观众看台,人数集中、人流量大、行动路线较窄,不利于在突发事故下进行人员疏散。因此,根据上述看台人流疏散动态特点,设计人员需要考虑如何在此情况下快速组织人流有秩序离开,同时对于疏散路线的规划以及通道的位置和数量进行确定。在使用前,我们可以对该场景进行行动模拟,注意人员流动方向、行动时间、疏散时间等,尽可能在预算范围内提升安全保障。

(三)游泳馆、篮球馆比赛场地声学及视线设计

体育馆内对于音质要求和视觉要求都是需要最佳配备,不仅能够作为训练和赛事的主要场所,也是兼并娱乐拓展为一体的多功能空间,因此一定要符合建筑上对于声学和视线的基本要求。(1)观众厅建筑声学装修方案设计。对于场馆整体材料的使用,我们需要采取隔声、吸声、防火、质轻为一体的内填金属板材,能在满足场内音质体验的同时对场外起到隔音作用。另外,观众看台的座椅下设计了陶粒共振吸声砖。对于场内暖通空调等噪音较大设备也做了消音处理。(2)场馆视线设计。游泳馆比赛、篮球馆比赛都是需要设定台阶式观众看台,也就需要在满足观众视野的情况下,尽可能多增加坐席位置。除了固定席位外,也可利用场地设计优势增加部分活动坐席。为了使观赏真实度有保障,要求俯视角不大于30°,看台也需避免距离过高,使观众心理产生不安。

三、体育建筑工程设计优化

(一)增加建筑内安全性

在体育建筑设计规范中,虽然未对该类建筑具体防火区域面积的划分做出限制,但设计人员需要通过以往经验对各区域内独立防火面积进行确定,当然体育建筑的防火面积不应少于民用建筑标准,同时对该区域内安装水淋自喷设备体系。另一方面,对于疏散通道内的人员数量最好做出划分,每个观众平台应当设立3股撤离道:中间2股走道以及边道,并对看台设置至少两扇安全门,方便增加同一时间内观众撤离人数。运动人员和管理人员不与观众共用疏散通道,避免交叉行动。

(二)增加建筑内舒适性

大部分场馆为了增加比赛的视觉效果,会对场馆采用玻璃幕墙设计,大大增加了场馆内的通透效果,同时可以利用户外光照降低日间对于顶灯需求,以此能够减少用电需求。玻璃幕墙内采用自动或是手动遮阳,对夏季光照太强情况做出完善,提升观众在观看比赛时的舒适性。同时,玻璃幕墙和外窗能够起到一定保温与气密性作用,提升室内舒适性的同时带来一定节能效果。

(三)体育建筑多元化应用

我们对普通体育建筑进行调研,其在体育赛事结束后将沦为闲置场所,因此设计人员需要将相接近的体育活动设计在同一场馆内,在实际设计上应当留出适当范围,为之后对场馆的灵活调整预留空间。以游泳馆为例,游泳馆上部活动空间较大,可设计为退台式活动平台,利用室内建筑高度增加活动场地面积,可以将该区域设置为其他体育设施使用场地,或是规划成体操、瑜伽、武术等教学区域,从而能够提升室内场地多元化应用。

(四)体育项目与商业活动并存

为能够提升现代化体育建筑的经济效益,在保持原有体育运动基础上,对场馆使用用途进行拓展,例如文艺表演、科技展览等,利用馆内设施经营精神需求文艺活动,这也是延伸体育馆多元化功能的重大举措。但是,为了能使馆内音质与灯光匹配文艺表演、科技展览,可以采取小范围设备的增添,由此将体育项目与商业活动较好结合。

结束语:

总之,体育馆的主体设计还是以综合型建筑物为基础,外观相较于传统建筑更加注重流畅线条的设计,再加上内部规划内容较多,因此在设计阶段就需要对其布局特点、功能需求进行详细分析,在最大限度上满足场馆的现代化运营。此外,针对主场馆的设计需要将运动员和观众的行动路线进行分离,避免在过程中产生不必要的冲突,最好是能为竞赛场地的迅速变化提供便利。另一方面,对于体育馆附近的配套设施和商业化设计也需合理安排,既能满足体育建筑的社会需求,也要能够符合当下工程的经济性。

参考文献:

[1]李祺燮.浅谈体育建筑设计的要点与难点[J].建筑·建材·装饰,2013(11):89-90.

[2]王晓霞.体育建筑设计要点及难点浅析[J].建筑科技,2017(11):

[3]马岚.体育会展建筑设计要点分析[J].建材与装饰,2017(52):76-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