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臭水体的成因及治理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4-24
/ 1

         黑臭水体的成因及治理

张永乐,卢绪海,张成强

山东省莒县夏庄镇人民政府276500

为了保护水资源、减少环境污染和改善人民生活环境,黑臭水体治理已经成为了一项十分重要的任务。本文将从黑臭水体的概念、成因和危害入手,介绍黑臭水体治理的方法和技术,并探讨黑臭水体治理的现状和未来发展方向。

一、黑臭水体的概念、成因和危害

1.1 概念

黑臭水体是指水体受到污染或营养物质过度输入后,发生富营养化,产生大量有机物质并被微生物分解,导致水体呈现黑色、发臭等现象,严重影响水体的生态环境和水质。黑臭水体通常出现在城市河道、城市湖泊和城市水库等地方。

1.2 成因

黑臭水体的形成有多种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废水排放不当:城市中的废水排放量大,排放的废水中含有大量的污染物和营养物质,这些物质会进入水体,导致水体富营养化。

(2)垃圾和污染物的乱倒:城市中的垃圾和污染物乱倒在河道和湖泊中,这些物质会被风吹雨淋,逐渐分解,导致水体富营养化。

(3)水体自身环境条件:如水体淤泥厚度、水流速度、水温等因素,这些因素都会影响水体的生态环境和水质。

1.3 危害

黑臭水体对环境和人类的危害很大,主要有以下几点:

(1)水体富营养化,导致水质恶化,对水生生物造成威胁,破坏水生态系统平衡。

(2)水体腐烂产生臭味,影响周围居民的生活和健康。

(3)水中的污染物质会随着水流传播,污染周围的土壤和空气,给周围环境带来负面影响。

二、黑臭水体治理方法和技术

2.1 理化处理技术

(1)曝气法:通过曝气装置将空气吹入水中,增加水中氧气含量,促进水中的生

物呼吸和代谢作用,降低水体富营养化的程度。

(2)化学沉淀法:利用化学反应原理将水中的污染物质转化成沉淀物,使其沉淀到水底,从而达到净化水质的目的。

(3)生物法:通过加入特定的微生物,促进水中的有机物质分解和转化成无害物质,减少水体中的营养物质含量,达到净化水质的目的。

2.2 植物修复技术

(1)水生植物修复法:利用水生植物的吸收作用,将水中的营养物质吸收和转化成植物体内的生物质,从而达到净化水质的目的。

(2)陆生植物修复法:利用陆生植物的吸收作用,将水中的营养物质吸收和转化成植物体内的生物质,从而达到净化水质的目的。

2.3 生态修复技术

(1)湿地生态修复法:通过建设湿地生态系统,利用湿地植物、微生物等生物的生态作用,将水中的营养物质转化成有机物质和无害物质,达到净化水质的目的。

(2)生态堤坝修复法:通过修建生态堤坝,利用生态堤坝内的湿地生态系统对水体进行过滤和净化,减少水中的营养物质含量,达到净化水质的目的。

2.4 矿物质微生物修复技术

利用矿物质吸附水体中的污染物使其沉淀到底部,在底部持续降解污染物;在加入特定微生物菌群,持续分解有机质以及营养物质,达到净化水质的目的。

三、黑臭水体治理的现状和未来发展方向

目前,我国黑臭水体治理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仍面临着一些困难和挑战。一方面,治理成本高,技术难度大;另一方面,水污染源头治理不彻底,水体治理效果难以持久。

未来,黑臭水体治理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加强水污染源头治理,防止污染物质进入水体。

(2)加大治理投入,完善治理技术和设施。

(3)建立完善的水体监测和评估体系,及时发现和解决水质问题。

(4)促进公众环保意识的提高,形成全社会共同治理的氛围。

(5)探索新型黑臭水体治理模式,如采用智能监测、大数据分析等技术手段,提高治理效率和治理效果。同时,还需要加强国际合作,吸收国际先进经验和技术,共同推动全球黑臭水体治理事业的发展。

四、结语

黑臭水体治理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政府、企业和公众的共同努力和参与。只有坚持科学治理、依法治理、综合治理,才能实现黑臭水体的彻底治理,保护好我们的水资源,促进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