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效果观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4-24
/ 2

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效果观察

叶开良,庞艳,黄伟

兴文县中医医院 四川宜宾 644400

【摘要】目的:分析依达拉奉用于急性脑梗死的价值。方法:2021年2月-2023年1月本科接诊急性脑梗死病人46名,随机均分2组。试验组用依达拉奉,对照组行常规治疗。对比不良反应等指标。结果:关于NIHSS评分,治疗结束时:试验组数据比对照组低(P<0.05)。关于总有效率这个指标:试验组数据95.65%,和对照组数据73.91%相比更高(P<0.05)。关于不良反应这个指标;试验组发生率4.35%,和对照组数据21.74%相比更低(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用依达拉奉,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疗效提升更加明显,神经功能恢复更为迅速。

【关键词】依达拉奉;不良反应;急性脑梗死;神经功能

    医院神经内科中,急性脑梗死十分常见,可引起中枢性高热、延髓性麻痹、应激性溃疡与四肢瘫等症状[1]。尽管,通过常规治疗能够抑制急性脑梗死的进展,但总体疗效欠佳。本文选取46名急性脑梗死病人(2021年2月-2023年1月),着重分析依达拉奉用于急性脑梗死的价值,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对2021年2月-2023年1月本科接诊急性脑梗死病人(n=46)进行随机分组。试验组23人中:女性10人,男性13人,年纪范围42-78岁,均值达到(59.68±5.24)岁。对照组23人中:女性11人,男性12人,年纪范围43-79岁,均值达到(60.13±5.72)岁。纳入标准:(1)病人经CT等检查明确诊断;(2)病人对研究知情;(3)病人依从性良好。排除标准:(1)恶性肿瘤;(2)肝肾功能不全;(3)免疫系统疾病;(4)神经系统紊乱;(5)资料缺失。2组年纪等相比,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2组都接受常规治疗:活血、调脂与神经保护等。阿司匹林,单次用药量100mg,口服,每日1次,疗程是10d,本药产自“拜耳医药保健有限公司”,其国药准字是:J20170121。

试验组加用依达拉奉,详细如下:依达拉奉注射液,单次用药量30mg,用0.9%氯化钠溶液(100ml)稀释后静滴,每日2次,疗程是10d,本药产自福建天泉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其国药准字是:H20110090。

  1.3 评价指标

1.3.1 选择NIHSS这个量表,评估2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总分42。得分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两者间的关系:正相关。

1.3.2 参考下述标准评估疗效:(1)无效,中枢性高热与四肢瘫等症状未缓解,NIHSS评分改善不足30%。(2)好转,中枢性高热与四肢瘫等症状有所缓解,NIHSS评分改善30-60%。(3)显效,中枢性高热与四肢瘫等症状消失,NIHSS评分改善超过60%。对总有效率的计算以(好转+显效)/n*100%为准。

1.3.3 统计2组不良反应(呕吐,及腹泻等)发生者例数。

  1.4 统计学分析

SPSS 23.0处理数据,t作用是:检验计量资料,其表现形式是(),χ2作用是:检验计数资料,其表现形式是[n(%)]。P<0.05,差异显著。

2 结果

  2.1 神经功能分析

    至于NIHSS评分这个指标:尚未治疗时,2组数据之间呈现出的差异并不显著(P>0.05);治疗结束时:试验组的神经功能更好(P<0.05)。如表1。

表1 NIHSS评估结果表 (分,

组别

例数

治疗前

治疗后

试验组

23

14.68±2.97

7.15±1.65

对照组

23

14.79±3.01

10.82±2.14

t

0.1893

4.3615

P

0.1542

0.0000

  2.2 疗效分析

至于总有效率这个指标:试验组数据95.65%,和对照组数据73.91%相比更高(P<0.05)。如表2。

表2 疗效判定结果表 [n,(%)]

组别

例数

无效

好转

显效

总有效率

试验组

23

1(4.35)

7(30.43)

15(65.22)

95.65

对照组

23

6(26.09)

9(39.13)

8(34.78)

73.91

X2

7.0252

P

0.0294

  2.3 不良反应分析

    至于不良反应这个指标;试验组发生率4.35%,和对照组数据21.74%相比更低(P<0.05)。如表2。

表2 不良反应记录结果表 [n,(%)]

组别

例数

呕吐

皮疹

腹泻

发生率

试验组

23

1(4.35)

0(0.0)

0(0.0)

4.35

对照组

23

2(8.7)

1(4.35)

2(8.7)

21.74

X2

6.7025

P

0.0326

3 讨论

饮食结构的变化,生活方式的转变,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剧,导致我国急性脑梗死的患病率有所提升。急性脑梗死具有易致残、发病急与病死率高等特点,可引起共济失调、四肢瘫、头痛与中枢性高热等症状,情况严重时,也可导致病人的死亡。相关资料中提及,急性脑梗死的发生和高血压、心源性栓塞、血脂异常、小动脉闭塞与糖尿病等因素都有着较为密切的关系,由于本病的危害性非常大,故,需尽早干预

[2]

依达拉奉乃抗氧化剂之一,可对自由基进行有效的清除,并能对脂质过氧化进行抑制,可降低血管内皮细胞受损的程度,缓解脑水肿症状,减轻炎症反应,改善病人血清学指标。依达拉奉的亲脂性非常好,可穿透病人的血脑屏障,增加脑梗死病灶的血流量,以促进脑梗死组织缺氧与缺血症状的缓解[3]。本研究,至于NIHSS评分这个指标:治疗结束时,试验组数据比对照组低(P<0.05);至于疗效这个指标;试验组数据比对照组高(P<0.05);至于不良反应这个指标:试验组发生率比对照组低(P<0.05)。

综上,急性脑梗死用依达拉奉,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神经功能改善更加明显,疗效提升更为迅速,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 刘前,邓倩,周静,等. 依达拉奉右莰醇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老年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对脑血流动力学的影响[J]. 中国老年学杂志,2023,43(2):276-279.

[2] 韩薇,徐宇浩,于明. 依达拉奉右莰醇注射液治疗急性大动脉粥样硬化型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研究[J]. 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2023,39(3):316-319.

[3] 关贞军,李祥,邢若威. 疏血通联合依达拉奉右莰醇注射液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脑血流动力学状态及神经功能的影响[J]. 临床内科杂志,2022,39(12):844-8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