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外高等教育与区域经济关系研究综述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4-21
/ 4

国内外高等教育与区域经济关系研究综述

李诗航1,徐磊2

1.成都信息工程大学,四川 成都 610103

2.四川省教育考试院,四川 成都 610041

摘要高等教育与区域经济的关系一直是国内外学者研究的重点。通过对高等教育与区域经济的发展关系、协调关系和耦合关系等进行了归纳梳理,分析了现有研究存在的问题缺陷及未来可行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高等教育;区域经济;文献综述

A review of domestic and international research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higher education and regional economy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higher education and regional economy has been the focus of scholars' research at home and abroad. By summarizing and sorting out the development relationship, coordination relationship and coupling relationship between higher education and regional economy, the problematic defects of existing research and feasible future development directions are analyzed.

Keywords: higher education; regional economy; literature review

我国已建成世界规模最庞大的高等教育体系,拥有超过四千四百万在校生学生。2012-2021年之间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增长27.8个百分点,表明我国高等教育已进入全球公认的普及化阶段。在迈向高等教育强国之路上,要以空间资源布局为核心,提高高等教育整体质量,这是普及化区域高等教育的特征。因此,通过对高等教育与区域经济关系的梳理与相关文献的总结,掌握其研究的热点与方向,有利于深入分析高等教育与区域经济的关系。

一、国外研究现状

以主题词“higher education”与“regional economy”在知网中进行检索,共得到107篇外文文献,但大多数是中文译文。

图1 以“higher education”与“regional economy”为主题词

在知网检索的外文文献结果

(一)高等教育与区域经济发展关系研究

上世纪中叶以来国外就已开展高等教育与区域经济之间相互关系的研究,以Schultz的“人力资本理论”为代表的研究学者认为教育会对经济产生影响,但未能将高等教育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和效果从中区分开来[1]。受传统经济的影响,美国学者Caffrey和Isaacs在研究了大量高等教育与区域经济之间的文献后认为高等教育不仅能开阔区域经济基础建设,还能提供更多的工作机会[2]。William和Darrel(1993)认为高等教育在社会经济中具有重要的服务功能,并认为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与高等教育发展的水平有重要关系[3]。David Chpman和Don Adams(2002)通过实证分析证实教育质量的提高能够有效促进经济水平的增长,教育质量的差异会导致相关的就业、失业比例的关联,特别强调培养人才的质量[4]。Michael Harloe(2004)等研究发现随着高等教育模式在发展过程中不断创新,对社会经济的服务范围日渐广泛,不少高校也开始投入于本地的经济建设之中[5]

(二)高等教育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研究

不同于Schultz等人的方法,丹尼森(1960)根据历史统计分析中度量增长的各种因素,发明了丹尼森因素分析法,并通过该分析法对高等教育与经济之间的影响作业进行测算,结果看到二者相关性很强,并指出应推进二者协调发展[6]。Sarah Batterbury和Steve Hill(2004)认为高等教育对区域经济发展起到了一种引擎的作用,若要增强高等教育对区域经济增长的贡献率,那么就要扩大高等教育投入[7]。Olaniyan和Okemakinde(2008)基于人力资本模型分析高等教育和区域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显示高等教育与经济发展存在着一种互利的正相关关系,高等教育只有满足经济发展对社会人才的需求,才会促进经济增长[8]。McMahon和Walter(2011)对高等教育对经济增长和超越经济增长之外的发展影响进行研究,得出的研究结论指出高等教育成果只有适应市场发展的需要,才会对区域经济的发展产生促进作用,如果高等教育与经济市场的需求发生偏离,区域经济便不会从高等教育中获得这种巧极的促进作用。Lozano等(2015)认为高校专业设置脱离市场是高等教育与区域经济发展不协调的重要原因之一。没有引入市场机制,这与区域经济发展对优秀人才的需求不匹配,因此高校需要不断提高市场参与意识。

(三)高等教育与区域经济影响因素研究

Bluestone(1993)指出高等教育对区域的影响在于培养熟练劳动者,该理论就以往的研究只关注高等教育对传统经济的影响做出了改进,具体而言,高等教育对区域的影响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直接影响经济发展;二是通过其教育功能培养出更高素质的熟练劳动者,这一部分人可以获得相对非高等教育受教者更高的工资收入,他们也就间接地为区域的税收贡献了更大的份额[9]。随着近年来区域创新体系(RIS)成为学术研究的重点,以RIS为愿景的高等教育与经济的互动研究成为学术研究的重点,而高等教育与经济的联系主要体现在学校与企业的联系上。Cooke(1996)在其专著《区域创新系统:全球化背景下区域政府管理的作用》中分析了创新体系的组成成分,认为在地理上互为分工合作与紧密联系的生产企业、研究机构和高教机构是组成“区域创新体系”系统的三个主要因子,这是一个产生、维持创新的系统[10]。之后,Cooke(2001)又对上述结论进行了补充,他认为区域创新体系应该包括5个要素:区域要素、创新要素、网络要素、学习过程要素、相互作用要素。

二、国内研究现状

以主题词为“高等教育”与“区域经济”在中国知网搜索中文期刊,共得出6138篇相关中文文献,其中核心期刊1333篇。

图2 以“高等教育”与“区域经济”为主题词在知网检索的中文文献结果

(一)高等教育与区域经济增长献研究

对教育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或两者之间关系的定量研究,主要是以人力资本理论为基础。厉以宁(1984)出版的《教育经济学》分析了教育对就业、国际收支和收入分配的社会经济功能,从宏观和微观两个角度分析了智力投资的效果[11]。王守法(2005)从长期和短期两个角度研究了高等教育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认为高等教育影响长期经济增长的最重要途径是人力资本和技术进步[12]。安康(2007)研究了河北省高等教育与经济增长之间的相互关系,先在总量层面,然后在结构层面[13]。进一步研究表明,河北省经济发展水平对高等教育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高等教育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远高于基础教育和中等教育。王锡朝等(2011)研究了河北地区高等教育对区域经济增长的贡献,进一步分析了推动河北地区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14]。贺祖斌(2011)运用区域经济学和高等教育学的原理、方法和技术,对广西壮族自治区经济结构与高等教育的适应性、区域高等教育对经济发展的贡献、区域高等教育结构等内外部环境问题进行了系统深入的探讨[15]。刘璐(2018)以高等教育较为集中的陕西省为例,引入丹尼森因子分析模型来衡量高等教育对陕西经济的贡献[16]。赵文学(2022)利用修正后的C-D生产函数测算高等教育对区域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并在时间和空间上进行了比较分析[17]

(二)高等教育与区域经济的互动和协调关系的研究

高等教育与区域经济的互动和协调发展主要关注区域经济和高等教育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影响以及两者之间的协调性发展。潘懋元(2001)以经济学的观点考察高等教育,提出新的教育发展观和功能观,他认为高等教育与经济的互动关系是双向的,并且在结构、规模、经济效益等层面存在多个交互的维度,因为高等教育与区域经济间是非均衡的统一体,这就要求二者有合理的教育结构和经济结构相匹配,要求高等教育规模与社会经济相适应[18]。张振助(2003)基于实证分析讨论了区域与高等教育间的互动发展,并给出了两者未来可行的发展策[19]。彭玲(2008)从非均衡的角度探寻高等教育与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即是一种供需的动态均衡状态,并以重庆市为例,对重庆市高等教育供需均衡进行了分析,然后提出了重庆市高等教育发展的战略及政策[20]。杨祖宪和李东航(2009)对区域内经济发展和高等教育之间相互制约和促进作用进行了分析,认为区域内高等教育对经济发展起到促进或抑制作用,经济发展为高等教育提供物质基础,制约其规模、速度的发展[21]。而区域高等教育则对区域经济的发展起到促进或者阻碍的作用。周绍森(2018)运用修正协调度模型,证明了江西省高等教育与区域的经济增长存在一定的协整关系[22]。杜媛和王向林(2022)区域经济的发展指引高等教育的发展,高等教育的发展助推区域经济的发展[23]

(三)高等教育与区域经济的耦合关系研究

陈雷(2012)通过探讨分析高等教育与区域经济发展的耦合效应[24]。杨玉(2014)认为区域经济为研究生教育提供科学研究款项,研究生教育为区域经济发展带来高层次人才和技术支持[25]。张立新(2015)使用耦合协调度评价模型发现,高等教育与区域经济发展系统耦合协调的前提条件是创办适应区域经济发展需要的高等教育[26]。李静(2015)用1992-2012年的数据,用网络DEA模型法对新疆高等教育与区域经济发展进行耦合分析[27]。隋杰(2017)构建天津高等教育--区域经济复合系统,运用14个评价指标研究发现,高等教育系统的不稳定性对区域经济发展起到一定的约束作用

[28];彭静雯(2017)采用回归分析、等级差分析和因素分析等分析方法,对江西省高等教育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进行研究,研究结果:江西省高等教育与区域经济发展出现较不协调,大部分协调主要表现在高等教育水平落后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29];赵冉(2019)通过高等教育、创新能力和经济增长的互动关系,运用熵值法计算权重,构建三者之间的耦合度函数和耦合度模型进行研究发现,河南省所有城市的耦合协调度均处于上升趋势[30]

三、研究评述

国外研究学者在文献研究方面对高等教育和区域经济拥有比较早的开端,理论也更为成熟,而我国的文献研究则更多地倾向于实证分析。研究表明,国内外学者对高等教育对区域经济协同发展的影响作用达成了一定的共识,显示出高等教育确实可以促进某一国(或地区)的经济增长。目前学术研究尚存在两个方面的不足:一是学者大多仅从单一角度探讨高等教育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关系,缺乏对二者耦合协调关系的研究;二者之间的关系仍需进一步研究以确定哪些因素会对其产生影响,以及经过哪些因素的变化,因此当前提出的相关政策建议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尚不够强。多数研究采用简单线性回归来检验两者之间的关系,由于受到研究方法的限制,所选择的统计指标仅限于一个,因此无法充分反映双方的关联性。鉴于此,今后高等教育与区域经济发展研究可以有多种方式进行:一是丰富多样的协调性度量方法。可以借助数学和物理学的方法来扩展高等教育和区域经济发展的协调性度量方法,比如以物理学容量耦合的概念为基础建立高等教育和区域经济发展的耦合协调模型。建立完善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针对当前我国高等教育与区域经济发展面临的新形势、新要求,结合国外区域高等教育与区域经济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经过补充完善,构建出一套适合我国教育经济特点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

【参考文献】

[1]Schultz T W.The Economic Value of Education[M].New York:Columbia Univity Press,1963.

[2]Caffry J.Isaacs H.Estimating the Impacts of a College or University on the Locaconomy[M].Washington DC:Amreican Council on Education,1971,(1):56.

[3]William E.Becker,Darrel R.Lewis.Higher Education and Economic GrowM].Kluwer Academic Publishers,1993,:45.

[4]David Chpman,Don Adams.The Quality of Education:Dimensions and Straies[M]. Asian Development Bank,2002,:35.

[5]Michael Harloe,Beth Perry.Universities,Localities and Regional Devement:The Emergence of the Mode 2 University[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Urband Regional Research,2004,(1):86-93.

[6]Denison E F.The Sources of Economic Growth in the United States and the Altetives Before Us[M].New York:Committeefor Economic Development,1962.

[7]Sarah Batterbury,Steve Hill.Assessing the Impact of Higher Education on Regil Development:Using a Realist Approach for Policy Enhancement.Higher Educon management and Policy,2004,16(3):35-5.

[8]Olaniyan,D.A.,&Okemakinde,T.(2008).Human Capital Theory:Implications for Educational Development.European Journal of Scientific Research,24,157-162.

[9]Bluestone,B. An Economic Impact Analysis [D].Boston: John W.Mc Cormack Instte of Public Affairs. The University of Massachusetts.1993(1)

[10]Cooke P,P.Boekholt and F.Todtling,The Governance of Innovation in Europe.Regional Perspectives on Global Competitiveness.London and New York,2000:35-40.

[11]厉以宁.论教育经济学中的智力投资有效性原则[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106):33-38.

[12]王守法.高等教育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研究[D].湖南大学,2006.

[13]安康.河北省高等教育规模与经济增长的协整分析[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107-109.

[14]王锡朝,王宇飞,金浩.河北省高等教育对区域经济增长的贡献研究[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34(05):65-68.DOI:10.13763/j.cnki.jhebnu.psse.2011.05.002.

[15]贺祖斌,李东航.广西区域高等教育发展规模与区域经济发展的适应性研究[J].学术论坛,2007(08):172-176.DOI:10.16524/j.45-1002.2007.08.040.

[16]刘璐.高等教育对地区经济增长贡献的实证研究——以陕西省为例[J].中国商论,2018(16):151-153.DOI:10.19699/j.cnki.issn2096-0298.2018.16.151.

[17]赵文学.高等教育对我国区域经济增长贡献率的比较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22,40(11):1-7.DOI:10.19903/j.cnki.cn23-1074/g.2022.11.005.

[18]潘懋元.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教育质量观[J].江苏高教,2000(01):6-10.DOI:10.13236/j.cnki.jshe.2000.01.002.

[19]张振助.高等教育与区域互动发展研究——中国的实证分析及策略选择[J].教育发展研究,2003(09):39-44.

[20]彭玲.重庆市高等教育与区域经济的均衡发展研究[D].西南大学,2010.

[21]杨祖宪,李东航.区域高等教育发展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关系研究[J].学术论坛,232(04):202-205.DOI:10.16524/j.45-1002.2009.04.037.

[22]周绍森,张阳,罗序斌.高等教育规模结构与经济发展协调度研究——以江西为例[J].江西社会科学,2018,38(01):74-83.

[23]杜媛,王向林.论高等教育与区域经济的协同发展[J].兰州工业学院学报,2022,29(04):103-106.

[24]陈雷.区域经济与地方高校建设的耦合效应[J].长春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3(02):20-23.

[25]杨玉.区域经济发展视角下的研究生教育结构优化探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10):131-133.

[26]张立新.新兴城市高等教育与经济系统耦合协调度实证研究——以日照与威海两市2000011年的数据分析为例[J].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36(01):84-89.D0.19525/j.issn1008-407x.2015.01.014.

[27]李静,谢树青.基于网络DEA模型的新疆高等教育系统与区域经济发展的耦合分析[J].社会科学,2015(03):132-138+170.

[28]隋杰,胡士悦,王力平.天津高等教育与区域经济发展的耦合性研究[J].华北金融,210):34-37+45.

[29]彭静雯,肖岚.江西省高等教育结构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研究[J].九江职业技术学院学017(04):4-8.DOI:10.16062/j.cnki.cn36-1247/z.2017.04.002.

[30]赵冉,韩旭.高等教育、创新能力与经济增长耦合协调发展及空间演进分析[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9,37(02):23-29.

作者简介:李诗航(1998-),女,汉族,四川凉山人,在读研究生,研究方向:统计学;徐磊(1986-),男,汉族,四川内江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职业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