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短途旅游交通在低碳出行的后疫情时代下的创新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4-21
/ 3

基于短途旅游交通在低碳出行的后疫情时代下的创新研究

李志伟1,吴铃2,易学聪3,姚通4*

1.2.3.四川旅游学院 经济管理学院,四川 成都 610000;

4*通信作者.四川旅游学院 经济管理学院,四川 成都 610000;

摘要:碳排放已经成为影响全球气候的主要因素,低碳出行是我国低碳交通发展的关键手段之一。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我国人群交通出行行为已发生了改变。本文致力研究基于交通低碳出行在后疫情时代下的创新,探析低碳出行视角下短途旅游的出路,着重分析在后疫情时代下的近郊游的最佳低碳出行方式选择,意在为后疫情时代的智能低碳出行寻找新的开放式生态系统。

关键词:低碳、后疫情、短途旅游

0引言

由于长时间的疫情影响,人们的出行受到了极大的限制,尤其是外出旅游旅游这一块,受到前所未有的打击,经过我国专家学者长时间的研究,在强有力的防控措施实施之下,疫情得到很大程度的控制。随着后疫情时代的到来,人们的出行受限得到一定程度的舒缓,国内居民积压的旅游需求急需得到更大程度的释放,人们对于外出旅游的需求逐渐回升,并且以惊人的速度快速增长。而交通是出游当中至关重要的一环,面对突然回升的旅游需求,对于交通的压力便随之增大,能够快速得到一种便利并且成本还低的出行方式是人们最关心的问题之一。近几年,中央对于“碳达峰,碳中和”目标频繁提及。二氧化碳排放2030年前达到峰值,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国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提出,在国内国际社会引发关注发展绿色交通消费和低碳交通出行成为当下一大热点[1]

1面临的问题探讨

绿色交通不仅要满足人们的出行需求,更强调在出行过程中减少环境的污染以及交通拥挤的程度,同时满足出行者经济实用需求,做到高效率出行、绿色出行安全出行,我国绿色低碳出行正处于发展阶段,短途旅游交通在低碳绿色出行的后疫情时代下研究也面临以下问题

1.1方式多样化

在社会经济不断发展的趋势下,人们出行旅游越加普遍,出行玩乐常态化,使得出行的道路以及交通方式选择也更加多样化,交通方式作为人们旅游必不可少的手段与途径,在人们的旅游出行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怎样将交通方式与交通路线更合理结合起来,提高出行效率,使出行者最方便快捷的到达目的地,并实现低碳绿色出行是我们面临的问题之一。

1.2 疫情反复

本项目基于后疫情时代背景下的低碳绿色出行研究,国内疫情虽然得到短暂、稳定的控制,但是还是存在许多隐患因素,国内疫情的反复,国外疫情的传入,都是本次研究不得不面临的问题。

1.3 绿色出行普及率低

我国低碳绿色交通发展时间较短,绿色能源以及新能源的研究与使用还有交大提升空间,技术发展不平衡、不全面,使得低碳化交通实施过程中难以制定相应的标准指标,因此绿色交通出行工具的使用与研究也是我们面临的问题之一。目前,我国主要绿色出行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自行车代步、新能源车、以及地铁、公交车等公共交通工具,这些工具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碳排放量,同时也为人民出行带来了较大的方便,但是这些交通工具不能完全满足人们近郊出行的需求,且人们对绿色能源汽车的使用率较低,对于近郊出行,人们大多还是倾向于使用传统汽车,因此人们的绿色出行意识尚待提高,新能源汽车的使用也尚待普及。

1.4 不确定因素较多

本次研究方式是针对低碳绿色交通出行方式的优化问题进行分析并结合大数据进行建模,但由于交通方式选择多样、人口流动性较强、出行时间差异大等因素,使得建模难度系数较大,不确定因素较多。

1.5 参考资料较少

目前我过对于低碳出行正处于探索期间,有关绿色出行的法律法规尚待完善,且国内外学术研究大都集中于发展趋势以及运营模式的研究,将绿色出行低碳出行与交通路线相结合的相关研究理论与文献综述较少,可供参考的学术论文较少,一定程度上加大本次项目研究难度。

2.问题分析

2.1交通规划建设

随着我国工业化和城镇化的高速发展,绿色交通的新起,我国社会各方面都十分的重视并且采取了相应的行动。对于任何城市的发展而言,其中涉及的交通规划有重要的助推作用所谓的交通规划并不是单纯地增减线路,而应在具体的工作内容中落实绿色交通的理念,为可持续发展城市高效的建设提供切实道路保障[2]。绿色交通是一种低耗、低污染的生产生活方式,其中少不了交通规划。交通是商品交换的先决条件,交通规划更是社会合理有效进行的必要条件。在人们为顺应消费向绿色转型的时代浪潮之中,选择低碳的交通出行方式已然成为了刚需。因此政府和相关企业对于基于绿色交通的选择下进行合理节源的交通规划,使出行者最方便快捷的到达目的地必不可少。

2.2绿色能源开发和利用

人类社会的生存和发展与能源息息相关,如今我国经济高速发展,对于能源的需求日益增加,但是能源是有限的,如何能获取更多的能源或者如何能最大限度的利用有限的能源,是我们人类正在不断跟进的“大项目”。探索民众旅游出行的最佳方式,对于各项新能源出行工具的选择必不可少。因此绿色能源以及新能源的技术发展不平衡、不全面,绿色能源的研究与使用还需要我们继续探索,才能使得低碳化交通得以实施,才能制定相应的标准指标,使得绿色出行的选择多样化、合理化、便捷化。

2.3提升人们绿色出行意识

当今时代,还有一大部分人相对于绿色出行节源,更为倾向于快速和便捷化,缺乏环保意识,绿色出行意识较为薄弱。由于燃油汽车的过度使用带来了很多的环境近年来,绿色出行才在我国大城市得到重视,绿色出行宣传、教育活动、意识培养还在持续进行。社会各方面应加速绿色出行意识的培养、对新能源汽车进行大力推广,使之更为广泛的出现在公众的眼中,从而达到培养意识的效果。

2.4交通流量大数据合理利用

“互联网+”时代,“大数据时代”等新型技术的兴起,给人们生活带来了诸多便利。为了明确政府发展绿色交通消费、带动社会人文与旅游领域的绿色消费、通过调动全社会绿色能源消费潜力促进社会公共服务机构消费绿色转型的发展战略,为出行者创造最适宜的绿色出行方案,需要有大数据分析的支持,而合理运用交通流量大数据分析,将有助于我们更加合理的预估未来一段时间的交通状况,以便于我们为出行者建议更低成本、低污染、更高效能的出行方法。

3建模分析

假设出行时间为T,出行碳排放量为CB,出行舒适度为CL,出行花费为M,出行距离为X,每公里碳排放量为P

出行时间按照半个小时为一个单位,碳排放量按照2.7为一个单位,出行花费按照五元为一个单位,拟定舒适度与出行时间与金钱具有线性关系,有CL=-0.5*(T+M).

根据查阅资料显示:公交车行驶速度约为V1=20km/h,地铁行驶速度约为V2=30km/h,自驾出行行驶速度约为V3=70km/h,步行速度约为V4=5km/h,自行车速度约为V5=15km/h.出租车行驶速度约为V6=50km/h。

使用公交出行一公里大约花费Q1=0.25元,使用地铁出行一公里大约花费Q2=0.33元,自驾出行一公里大约花费Q3=0.5元,自行车出行一公里大约花费Q4=0.035元,出租车一公里大约花费Q5=2元。步行无需花费。[3]


不同交通方式碳排放量[4]

根据上述数据以及公式可以利用Excel进行线性规划求解,以寻求在已知出行距离的情况下选择最佳的出行方式。

利用公式列出单元格中需要的数据T=X/V、CB=X*P、M=X*Q


*单位化处理后总计更小的方案更适合选择


4问题解决

在满足人们基本出行需求的条件下做到高效率出行、绿色出行和安全出行,后疫情时代下的短途旅游交通在低碳绿色出行应该从以下方面解决。

1运用智慧交通将交通方式与交通路线更合理结合起来,提高出行效率,使出行者最方便快捷的到达目的地。智慧交通是在智能交通的基础上,融入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网等高新IT手段,利用技术收集道路交通数据,建立真实道路交通信息下的道路交通信息服务体系。

2、面对国内疫情的反复,国外疫情的传入。不管采取何种交通手段都必须进行自我保护,特别是全程带好面具,避免触及户外设备。为所有公共交通车站配备了清洁及防疫所必须的材料与器具,方便旅客能够以流动的清水或是不冲洗洗手液清洗,保持双手清洁。

3、坚持“双碳”目标,尽可能地使用绿色能源及新能源。将智慧交通解决方案、智能机器人系统、新型材料等领域引入我国低碳绿色交通发展中,将数字化、电动化、可持续发展等战略创新思维落到实处,制定低碳化交通的相应标准指标,提升绿色交通工具的体验感。

4、当下制约着新能源车发展的几个最大的瓶颈:续航里程数焦虑、充电时间痛点、二手车残值过低。但是,为了切实起到促进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发展,首先要解决这三个问题,然后应从下面三个进行优化。

1缓解续航里程焦虑

突破动力电池储能技术、优化新能源汽车的百公里电耗水平(提升三电效率、车身轻量化、降低风阻系数等)、开发优异的纯电开发平台

2)解决用户充电痛点

根据用户充电场景,布局充电解决方案,从而最大化的提升用户充电体验和解决用户充电痛点。同时开发大功率快充技术,无线充电技术和太阳能充电技术等,有效扩大充电服务半径,增加充电站的数量,降低充电价格,最终达到充电更加便宜并且方便的效果,让新能源汽车的体验更加舒适。

3)提高新能源汽车二手车残值

二手车残值过低,也是制约新能源汽车发展的重要因素。目前的新能源汽车现状是三年之后,部分新能源二手车可能就只剩下30%不到的残值。为了有效提高新能源汽车二手车残值,首先需要形成合理的评价系统,只有进行了大家都认可的新能源二手车评价,才能对新能源车的残值性进行正确的评估,而并非主观评判。另外,通过开发基于软件和硬件的OTA远程更新功能,使新能源产品能够实现定时更换,大大提升了产品稳定性。

5、针对目前我国有关绿色出行的法律法规尚待完善,国内外学术研究大都集中于发展趋势以及运营模式的研究,将绿色出行低碳出行与交通路线相结合的相关研究理论与文献综述较少的问题,应当通过已有的调查方式和分析方法来抓取可供利用的一切数据,建立数据分析模型,从多方面、多维度来探索和分析我国的低碳出行。

5总结

进入后疫情时代的大背景,综合考虑国内居民旅游需求需要得到最大程度的满足,以及我国近几年经常提及的“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发展绿色的旅游交通出行成为当下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在保证降低碳排放的基础上为我国国民提供便捷的交通,根据出游人需求,利用综合的算法在较短的时间给与最为合适的出游交通方式的选择。交通是我们日常生活当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旅游交通出行这方面,如何在节假日出行旺季减少堵塞的情况下保证人们都能出游,如何在减少碳排放的前提下满足人们的出游需求,如何在保证较低成本之下达成满意的出游,等等,还有许多这方面的问题亟待相关专家学者的专研,给消费者带来一个舒适的旅游体验。后疫情时代依然存在种种难以预测的因素,外出游玩必然与交通紧扣为一环,特别是在公共交通这一块,人流量大且杂,依然要做好应对突发情况的对策。

参考文献

[1] 章建华.“碳达峰”与“碳中和”[N].人民日报,2021-08-16.

[2]王业宝.绿色交通理念的城市交通规划方法研究[J].运输经理世界,2021(31):152-154.

[3]中国陆路交通出行方式及费用研究报告-百度文库[EB/OL].2019.01.21

[4]交通方面的低碳行动-低碳出行[OL].人民资讯,2022.03.01.

课题:基于短途旅游交通在低碳出行的后疫情时代下的创新研究(四川旅游学院创新创业课题 202211552302 李志伟);

绿色低碳旅游景区管理在自然灾害发生时应急对策研究(成都绿色低碳发展研究基地课题 LD23YB09 姚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