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艺术摄影教学方式改革探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4-21
/ 2

高校艺术摄影教学方式改革探究

李陈红

(桂林学院·广西桂林·541006)

摘要:随着信息化社会的发展和人才市场的需求,众多高校开设摄影新型专业,培养适应社会发展的人才。摄影专业纳入高校发展之后,艺术院校将摄影作为学院的一门主要课程,并在摄影的基础上细化课程分类,以艺术摄影课程为例,在教学方面已经不再是传统摄影技术的传授,而是会让学生了解艺术,在传统摄影技术的基础上融入自己的思想和社会问题去表现作品,可以激发学生思考。但是,电子设备的更新换代速度快,导致设备使用一段时间之后,原有摄影专业的机器、影棚等硬件设备落后,甚至很多新型设备费用昂贵,设备不齐全。除此之外,教师的对于艺术摄影专业的课程依旧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方法,使得学生在艺术摄影的学习过程中失去兴趣,处于被动学习状态。由此将从发现艺术摄影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探讨解决教学问题。

关键词:艺术摄影;教学方式;改革

艺术摄影

(一)艺术摄影的概述

艺术摄影是一种现代的造型艺术,是摄影师表达思想和反映社会问题的一种艺术手法。它是摄影师运用照相机作为基本工具,根据创作构思将人物或景物拍摄下来,现经过后期处理,塑造出强烈的艺术形象,以此表达作者思想情感的一种艺术样式,并同时反映社会问题与自然现象。艺术摄影独具的审美特征主要集中在纪实性与艺术性的统一。

(二)艺术摄影的特征

艺术摄影具有三大特征:艺术摄影结束了摄影长久以来被艺术拒之门外的遭遇;面对非物质化潮流的威胁,在艺术领域保证了艺术作品(作为物质的)的持久性;强有力地推动了艺术世俗化运动。

(三)艺术摄影的现状

当下高校教学实践中,院校会根据学生人才培养计划将摄影课程内容划分为三个层次。

第一,偏向技术运用的摄影基础课程,这门课程针对刚入学的摄影专业新生的摄影技术基础课程。其中教学内容包括照相机的发展史、照相机的原理和分类以及照相机配件的使用。

第二,偏向艺术创作过程的艺术摄影课程。这门课程针对的方向有多个,例如商业摄影、产品摄影、人像摄影、观念摄影等等,不同教师的侧重方向不同,授课内容也不同。但是,不论哪一个艺术摄影方向,都是在摄影技术的熟练掌握下,去激发学生对事物和作品的思考。

第三,偏向学生对艺术的修养和作品鉴赏的艺术摄影课程。这门课程针对学生的理论知识的巩固和加强,学生会从摄影师,摄影作品,作品背景及摄影师所表达的观念等多个方面去提高学生摄影鉴赏能力。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出,对于摄影专业三个方向的课程,特别是艺术摄影课程,不同高校不同教师都有各自的侧重方向,导致艺术摄影课程的教学目标方向多样,教学评价标准不统一。

高校艺术摄影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师资力量匮乏

国内教育的不断发展,摄影慢慢进入高校并成为数字媒体艺术的主要课程,相对而言,摄影成为国内高校课程的时间短,摄影专业的教师数量不足,是高校摄影课程面临的首要问题。为解决教师不足的缺口,很多院校会面向社会招贤纳士,引进有丰富摄影实践经验的从业者来担任教师,但是从业者拥有超强的实践摄影技术能力,但是对于摄影课程划分的三个层次,他们满足摄影技术的基础课程内容,对于艺术摄影、观念摄影来讲,没有系统的知识体系的储备,这样会导致教学过程的偏差。

(二)教学理念落后

传统摄影教学理念一直秉承摄影技术是关键,学生学习摄影的第一要义就是熟练掌握摄影技术及配件灯光的使用,传统理念认为这样就可以拍摄出优秀的摄影作品,但是,当下社会数码相机的更新换代速度快,传统教学也忽略了艺术在与时发展,仅仅掌握技术可以保证摄影作品的基本完成,并没有考虑艺术作品的美学和传递的思想。现在高校艺术摄影课程的教学理念不应该只要求学生掌握摄影知识和技术,而是借助摄影这一媒介提升学生自身的艺术修养,艺术审美及观念的传递。可是,就目前的摄影教学理念是重技术轻艺术,只强调学生要掌握摄影的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而忽视了对学生艺术修养的提高,以至于出现为应付课程要求而被动拍摄素材,学生缺乏创新能力和创新思维,达不到艺术摄影课程教学的要求。

(三)摄影教材及器材缺乏

艺术摄影的学习离不开优秀的教材与器材,但是,现有的摄影教材内容老旧,很多教材沿用的还是多年前的老教材。摄影教材没有完善的系统进行编写,教材内容单一,特别是器材的讲解部分还一直是老器材的图文信息,使得学生实践中使用的新型数码相机存在很多困难。在系统地制订教学大纲时,需要引入新的技术和理论,并引导教学方法的改变。除此之外,摄影器材价格高昂,导致摄影设备无法及时更替补充,只能一直使用最初级、入门级的设备,长期使用同一批设备,设备的使用率会降低。即便有先进的设备,但是数量有限,无法满足全部学生。

高校艺术摄影的教学改革措施

(一)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师专业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教学质量。为了使摄影课程的专业化水平更高,学校需要组建一支专业师资队伍,提升培养教师的专业艺术素养。此后,教师要积极参与新型摄影技术培训学习、定期参与艺术摄影的活动,开发与该专业相符的教学任务,让学生全身心地投人其中,以此提高教学质量,完成教学任务。

(二)教学理念的转化

传统的摄影教学和普通教学课堂相似,注重教学内容对传授,大量ppt展示,这种教学内容设计便于老师教学,但是对于艺术课程来说,不够活学活用,导致学生在实际操作或工作中有很多困难出现。所以,只有充分利用好有限的课堂教学实践,教会学生摄影的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并在课内的实践课中加以运用和思考,才能有效提高学生的拍摄水平。另外,老师要充分运用多媒体等教学方法,让学生接触优秀的摄影艺术作品,对作品对多方面方面进行研究,让学生充分掌握基本的拍摄、评价和欣赏艺术的同时,也让学生明白"为什么要这么拍”、“拍的意义是什么”。

(三)编写适应时代发展的教材

摄影课程教学效果的好与坏直接取决于摄影教材,而现如今的大多数摄影教材老套,内容陈旧,缺乏艺术性和趣味性,一本教材多个专业共同使用。所以,编写出一批能够适应时代需要的摄影艺术教材是迫在眉睫的任务。在教材的选取和编写中,应该注重适应各个专业的需求,增强本专业和摄影的相关性,开辟出摄影的各个分支,例如商业摄影、新闻摄影、艺术摄影、人像摄影等。教材的编写还应该增加一些趣味知识、摄影美学和社会人文修养等知识,比如增加一些艺术摄影师的案例、一些艺术家的鉴赏知识等。

总结

艺术摄影是了解、认识和反映社会现实的一种媒介,具有审美价值的艺术形式。在高校中进行有效的摄影艺术教学中,对于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动手能力、技术水平,进而培养健康的心理素质、综合的思维能力和高雅的审美能力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实际的摄影教学中,要根据艺术设计专业的情况来制定教学计划,要让学生了解摄影课程与其他艺术设计课程之间的相互关系,引导学生从摄影的视角去探索其他艺术和事物,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提高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使艺术摄影教学充分发挥,为高校艺术设计专业教学服务,为学生打下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段洪成.艺术设计专业数码摄影教学特点及方法[J].包头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

[2]陈曦.艺术类摄影基础教学改革分析[J].美术教育研究,2017(22):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