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灾痕迹在火灾事故调查中的应用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4-21
/ 2

火灾痕迹在火灾事故调查中的应用研究

陈炜列

湛江市消防救援支队,广东 湛江524000

摘要:基于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水、电、气使用量日益增加,直接增加了火灾事故发生率,而火灾发生原因的复杂性也更明显。根据当下火灾事故调查状况分析,不同地区的火灾类型也具有多样性,所以调查火灾致因具有较大难度。在火灾事故调查过程中,最关键的证据就是火灾痕迹,为进一步优化调查水平,就必须充分利用火灾痕迹。基于此,文章将火灾痕迹作为主要研究内容,重点阐释其在火灾事故调查中的具体应用,希望有所帮助。

关键词:火灾痕迹火灾事故调查应用

物体燃烧后会因热力作用而使其物理、化学属性出现能够观测到的改变,一般会通过可见或是不可见形式展现,即火灾痕迹。火灾事故中,火灾痕迹能够真实地记录事故的发展过程,也可将火灾蔓延具体方向、火势强弱、速度等反映出来,因而被广泛用于火灾致因的判断和辨别中。在发生火灾时,事故现场物体会互相碰撞,受到火焰延烧影响下就会产生多种痕迹。作为火灾事故调查工作者,应当对火灾现场认真进行观察,并对火灾痕迹进行搜索,通过综合分析利用及时确定火灾致因。由此可见,深入研究并分析火灾痕迹在火灾事故调查中的具体应用具有一定现实意义。

一、火灾事故调查中火灾痕迹的作用

充分利用火灾痕迹,能够将火灾事故现场发展状况折射出来,进而为火灾原因调查提供必要帮助,作用十分关键[1]。火灾痕迹存在于火灾现场,客观且真实,并且与火灾发生联系紧密。在火灾现场,火灾痕迹呈“V”形,即可将火势蔓延速度与方向准确地折射出来,以确定起火的部位和起火点,同时也能够对燃烧物性质与火灾特点等形成一定了解。在对火势蔓延的速度进行判断的过程中,即可以“V”字形火灾痕迹角度为依据。另外,通过利用火灾痕迹,为消防工作者的火灾防范教育工作开展提供了极大帮助,利于火灾风险的下降。在日常生活中,很多极小的细节都能够引发严重火灾事故。在调查事故的过程中,火灾痕迹在确定火灾致因方面发挥作用显著,所以在火灾防范教育开展过程中,能够使火灾发生率明显降低[2]

二、火灾痕迹原因分析

    第一,火灾必然产物。自火灾发生至熄灭整个过程均有火灾痕迹,只有存在物质才能够燃烧,而事故现场任一物体燃烧均存在规律。以火灾情况为依据,事故现场的物体都会表现出程度不同的损坏现象。原因在于火灾影响下使得物体属性会通过外在形态以及内在结构等形式改变[3]。物体经燃烧转变成灰烬以后,亦可通过研究对其燃烧状态下属性变化规律进行预测。所以说,只要有火灾就一定会形成火灾痕迹,因而在调查期间即可对现场遗留火灾痕迹对物体变化情况作出判断,最终准确分析火灾致因。

    第二,外部因素。在形成火灾痕迹方面,容易受到扑救行动与风力等外界因素影响。通常,受风影响后,事故现场火势现象主要有火旋风和火雨流。前者具有极强的破坏性,容易使建筑内可燃物体在短时间内被点燃,后果不堪设想。而后者的破坏程度不大,火势会辐射到周边的可燃物体。在扑救行动方面,因人为火灾扑救的复杂性极强,灭火过程中,安全疏散民众、拆除出口门窗、水枪激流没货等均会破坏火灾痕迹。所以在分析火灾现场痕迹的过程中,也要对外部因素多加考虑,以确保对火灾痕迹予以合理化使用。

三、火灾事故调查中的火灾痕迹应用

(一)金属痕迹

调查火灾事故的过程中,火灾事故现场金属痕迹的作用不容小觑。受高温条件影响,金属本身化学、物理属性均会通过外在形式表现出来,特别是在高温作用下,融化、变色与变形等痕迹都是外部形态改变形成[4]。基于火焰作用,火灾事故现场金属物体能够和空气当中的二氧化碳产生化学反应,使金属表面呈现出心的物质,且表现为不同颜色。而且,火焰温度的不同,金属所受影响也有所区别,所以金属痕迹必然存在差异。在这种情况下,调查火灾事故的过程中,相关工作者对火场温度进行推测,即可充分结合金属表面颜色或是其融化程度。以薄铁板为例,如果处于520-580摄氏度的环境下,则会变成暗褐色;如果火灾温度在830-870摄氏度之间,则会表现出橙红色;如果是亮白色,则说明金属所处环境的温度已经高达1300-1350摄氏度[5]。另外,调查期间亦可结合铁制物体颜色对事故现场的温度进行判断。若汽车发生火灾,那么其发动机舱盖板的局部位置则会呈现出亮白色或是橙红色,可通过以上变色现象,对于火灾发生的着火点进行确定,即发生颜色改变位置的底部。

(二)烟熏痕迹

调查火灾事故的过程中,相关工作者应当以烟熏痕迹为参考,对着火点和起火的具体位置进行确定,同时对火势的蔓延方向做出判定,进而对起火形式加以明确。通常情况下,在起火的位置以及着火点,其烟熏痕迹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即痕迹的面积相对较大且十分浓密。若现场墙上存在“V”形痕迹,且与上述特点吻合,即可将痕迹底部位置判定成着火点[6]。基于火灾演变,现场烟气会随之流动,所以说,烟气的流动痕迹和火势的蔓延方向应当是相同的。在烟气流动状态下,现场所有的物体都会接触到烟气,与烟气接触最早的就是物体外表面,如果均匀受热,那么烟熏痕迹也会相对均匀且浓度。而与烟气接触较晚的是物体的背部,因而痕迹的浓度也不高。所以说,通过烟熏的痕迹能够对火灾现场火势蔓延的方向做出判断。除此之外,可通过烟熏痕迹对火灾起火的形式加以判断,通常有爆炸起火、明火点燃以及引燃起火三种。特别是引燃起火,烟熏痕迹十分明显,而爆炸起火则不会出现烟熏痕迹。为此,调查工作人员可通过起火的方式对火灾现场的情况做出更加精准地推断。

(三)木材燃烧痕迹

木材本就是易燃物质,而在火灾发生现场,木材燃烧情况同样具有特定规律。通常,以木材燃烧的痕迹为依据,可对起火的位置与火势蔓延的方向做出相应的推断。以热能传播规律为参考,与火源具体越近的物体,烧毁程度也越严重。所以,在对火灾现场调查的过程中,相关工作者即可观察木材燃烧痕迹,结合其损害程度对起火的位置与火势蔓延具体方向进行判断[7]。同时,亦可对着火点进行判定。对于所有火灾事故都要对具体的发生时间和现场燃烧的温度加以判定,但也必须经木材燃烧的痕迹加以验证。通常情况下,木材在燃烧后会碳化,而燃烧的时间不同,碳化的现象也有所区别。为此,在实际调查期间,即可以木材的碳化程度与燃烧痕迹表面特点为参考,对于燃烧时间与温度做出相应的判定。为着火点则应该是受温最高部位。

(四)倒塌痕迹

在建筑物构件处于高温状态下,内部结构会随之改变,并在综合重力作用下导致物体平衡性丧失,在短时间内倾斜至一个方向进而留下残留痕迹。当其稳定与新位置后呈现的状态即被称作倒塌痕迹。一般情况下,事故现场被火势破坏最早的位置和严重程度最大的位置,倒塌痕迹也就越突出。即便火灾倒塌形式和堆积状态存在一定差异,但仍具有特定规律,倒塌的方向和层次均朝向起火点的部位。为此,在调查火灾致因的过程中,工作人员需结合此特点,对起火的位置加以确定并确定火势的蔓延方向。若火灾现场的倒塌痕迹呈交叉状态,起火点即可判断为交叉部位[8]。若现场环境中的一面倒塌痕迹突出,那么此面物质就是最先被燃烧。另外,倒塌现象还包括斜面型,即事故现场房屋将一侧支柱墙作为重要支撑,若墙体被火势影响而破坏,一侧房屋上方会在无支撑物的情况下倾斜。这样一来,即可判断起火点是斜面下端。

结束语:

    综上所述,伴随火灾致因鉴定技术快速更新与发展,调查火灾事故过程中,火灾痕迹的作用逐渐凸显出来。因火灾痕迹的证明性极强,可准确判断事故发生的起火部位和起火点,同样可对火势蔓延方向、速度和现场内燃烧物性质进行有效证明,所以在推进火灾事故调查方面的价值不容小觑。作为火灾调查工作者同样要强调火灾痕迹的作用,通过科学运用系统且全面分析事故和火灾痕迹之间的关系,以明确事故发生原因,进一步推进事故调查工作的顺利开展。

参考文献:

[1] 陈金华. 消防救援机构火灾事故调查痕迹物证提取的难点及对策[J]. 建筑·建材·装饰,2020(19):99-100.

[2] 张金宝. 火灾痕迹在火灾事故调查中的应用研究[J]. 探索科学,2021(7):292.

[3] 代春玉. 火灾痕迹在火灾事故调查中的应用观察[J]. 今日消防,2020,5(3):124-125.

[4] 胡文亮. 浅议火灾痕迹在火灾事故调查中的应用[J]. 科技创新导报,2017(2):144-145.

[5] 孙 亮. 火灾事故调查中痕迹物证鉴定的作用和运用[J]. 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7(11):3327-3327.

[6] 王子禄. 谈火灾事故现场勘验微观痕迹在火灾调查工作中发挥的作用[J]. 商,2015(21):295-295.

[7] 任鹏鹏. 浅析火灾痕迹的形成及在火灾事故调查中的运用[J]. 探索科学,2021(5):339.

[8] 孟科. 火灾痕迹在火灾事故调查中的应用观察[J]. 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21(6):2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