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分诊安全管理在急诊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4-20
/ 2

急诊分诊安全管理在急诊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侯雪梅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粤东医院 广东 梅州 516000

摘要:目的:探讨急诊分诊安全管理在急诊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研究2021年7月-2022年6月完成,入组观察对象70例,均为急诊患者,入组后以随机数字表法对将患者分为两组(每组35例),一组观察组实行急诊分诊安全管理,一组对照组实行急诊分诊常规管理,对比不同护理管理方案的临床效果差异。结果:观察组中急诊患者护理质量认可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急诊护理中应用急诊分诊安全管理,能够有效提升急诊护理质量,值得参考、应用。

关键词:急诊分诊;安全管理;急诊护理;应用效果

急诊科是医院中重症患者最集中、管理与抢救任务最繁重、疾病种类最多的科室,常常需要面对诸多突发性事件,急诊科护理工作强度高、变化快、风险性强。急诊分诊是急诊科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结合患者的主诉、体征、症状进行综合判断,并根据疾病的缓急合理安排救治程序[1]。但是,在临床实际工作中,由于急诊患者具有突发性、随意性的特点,急诊分诊工作往往无法短时间内完成及时、准确的分诊指导,因此导致分诊失误等护理安全事件出现,影响了工作质量[2]。本次研究即以急诊分诊安全管理的临床应用效果进行观察,评估70例急诊患者的作用情况,过程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研究2021年7月-2022年6月完成,入组观察对象70例,均为急诊患者,入组后以随机数字表法对将患者分为两组(每组35例),一组观察组实行急诊分诊安全管理,一组对照组实行急诊分诊常规管理。观察组中,男性患者19例,女性患者16例,年龄18-80岁,平均(45.55±3.43)岁;对照组中,男性患者20例,女性患者15例,年龄18-78岁,平均(45.71±3.54)岁;将患者一般资料(性别、年龄等)输入计算机,经统计学软件分析,输出结果显示差异无异议(p>0.05),可比较。

1.2方法

观察组急诊分诊安全管理:(1)环境管理:相较于其他科室,急诊科患者流动较多,因此准确、清晰地划分科室区域能够有效提升护理质量,避免患者误入其他科室,因此在护理中根据患者病情的实际情况,将急诊区域划分为“普通区”、“密切观察诊疗区”与“抢救监护区”,每个区域内预留一定的发展空间,提高急诊效率,同时在分区就诊的基础上,各区域均设置醒目的标示,悬挂分诊流程图与分诊标示,内容通俗易懂,提高患者对分诊流程的了解程度。(2)预防感染风险:由于急诊科患者大都为危重症患者,咋急诊过程中如接触污染物(大小便、呕吐物、血液等),则可能增加护理风险,因此护理人员在进行诊疗操作时需清火风险意识,认真佩戴手套与口罩,如患者为传染病患者,则需穿戴防护服,做好消毒灭菌工作。(3)强化法律意识:急诊科属于护理风险事件高发区,如操作失误很可能引起护患纠纷,甚至是法律事件。因此护理人员需充分掌握相关法律知识,强化自身的法律意识与水平,充分保护护患双方的法律权益,定期召开科室会议总结分诊期间的护理风险问题。(4)强化业务能力:通过培训、外派交流、定期考核等方式,为分诊护士提供学习的机会,不断完善专业能力与综合素质。(5)规范分诊语言:在与患者进行沟通、交流时,注意利用沟通技巧,保证交流内容的规范、准确,注意礼貌用语,及时与患者及其家属解释原因,避免护患纠纷。

对照组急诊分诊常规管理:分诊护士以询问、观察等方式获取患者的基本信息,初步掌握病情,收集患者的基本资料,观察与检测患者的什么体征情况,对患者进行分类、指导就诊。

1.3观察指标

护理质量评估:由研究小组设计护理质量调查问题卷,对不同患者对急诊分诊的护理质量认可程度进行评估,问卷满分为100分,内容包括接待能力、应急事件处理能力、业务能力,评分越高,反应患者护理质量认可度越高[3]

1.4统计学分析

利用软件(SPSS20.00)进行该项目分析,按照程序规则进行定义:“%”-“x2”,“”-“t”,“p<0.05”:差异存在可统计性。

2结果

2.1护理质量评估

观察组中急诊患者护理质量认可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见下表1:

表1护理质量评估

组别

接待能力(分)

应急事件处理能力(分)

业务能力(分)

观察组(n=35)

95.84±4.64

95.01±4.34

95.03±4.29

对照组(n=35)

90.02±3.58

90.15±3.46

90.89±3.37

t值

5.8751

5.1801

4.4896

p值

0.0000

0.0000

0.0000

3讨论

急诊科是医院内的重要科室,急诊科患者普遍具有病情复杂、病种多样、病情危重的特点,由于接诊时间无法确定,即给急诊分诊工作带来了巨大的安全隐患。

急诊分诊安全管理是一项针对急诊分诊质量提出的管理措施,其通过组织管理、有效提高急诊科护理人员的业务能力,指导护理人员学习相关知识,加强管理监督,有效消除急诊分诊中的不安全因素,提高急诊分诊护理质量与患者护理满意度,降低急诊分诊失误风险

[4],急诊分诊安全管理中,为了保障分诊质量而制定,急诊分诊安全管理从环境管理、分诊护士风险教育、组织培训、提高业务能力、学习法律知识、强化监督管理等方面入手,有效消除急诊分诊工作中的不安全因素,增强分诊护理质量与患者的护理满意度,降低分诊失误风险[5]

综上,在急诊护理中应用急诊分诊安全管理,能够有效提升急诊护理质量,,效果显著,临床应用可行性价值高。

参考文献

[1]吕甜甜. 急诊分诊安全管理模式对急诊护理质量的影响[J]. 婚育与健康,2022,28(9):142-143. 

[2]厉宏宽,朱逸程,朱尧同,等. 急诊分诊安全管理模式在产科内分泌急诊护理中的影响分析[J]. 实用妇科内分泌电子杂志,2022,9(13):109-112.

[3]樊晨阳. 急诊分诊安全管理模式对提高急诊护理的应用[J]. 健康必读,2021(8):267. 

[4]曾晓欣. 急诊分诊安全管理模式对急诊护理质量的影响分析[J]. 养生保健指南,2021(15):179.

[5]孙晓勤,张宪宇,毛俊存. 急诊分诊安全管理结合风险管理对急诊科护理质量的影响分析[J]. 婚育与健康,2021(18):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