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火灾调查中痕迹的运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4-19
/ 2

论火灾调查中痕迹的运用

何顺清

玉龙县消防救援大队

摘要:结合当前火灾调查中痕迹运用的情况,结合自身从事火灾调查工作的经验,分别从发掘火灾痕迹物证和提取火灾痕迹物证的角度出发来分析了火灾调查中痕迹应用问题,并通过案例分析的方式探讨了火灾调查中痕迹的运用的有效性,希望对今后全面提升火灾调查水平有所帮助。

关键词:火灾调查,痕迹物证,案例分析,应用要点

1 引言

针对火灾事故中的火灾痕迹来说,主要是在受到火焰、热量及烟气的混合物的作用下,存在着物体上的图像及现象的情况。在进行分析图像及现象的基础上,能进而进行火灾发生原因及火势发展进行推断。在面对当前火灾的多元化变化趋势的影响下,火灾类型更加复杂多样,这样也会造成火灾原因调查难度骤然增加,难以满足快速火灾消防救援工作的开展。为了有效改善上述问题,这就要求提升火场的痕迹调查水平,重点分析火灾信息中的相关内容,并能落实详细的火灾原因以及火灾发展情况。

2发掘火灾痕迹物证

具体火灾调查情况,结合火灾痕迹的物证来探查存在着起火原因及火情状况。结合火灾现场的情况,重点落实火势蔓延路线,并能逐步挖掘存在着火灾痕迹的物证。结合实际的情况来看,事故现场往往破坏严重,但火灾现场有何自身的特点,这就要求工作人员应努力寻求物证。同时,只有保障做好各方面的现场保护工作,这样才能落实具体的顺利取证的要求,如果不能保护,则会存在着灾后人员冲入火灾现场来进行抢救物品的情况,造成破坏现场的情况,取证工作受到影响。另外,在具体的灭火及救援实践中,人员移动及高压水枪冲击,都会造成现场物证发掘存在着障碍的情况。

3提取火灾痕迹物证

在进行取证之前,应明确多角度进行物证的拍摄,并通过相应的工具来取证,尽可能避免出现破坏物证的情况。具体的火灾痕迹的物证提取环节,一定要严格恪守规范标准,落实具体的流程要求,在满足负责人基础上方可开展提取工作。

针对火灾痕迹的物证来说,除了固体形态之外,还存在着一系列的液体形态的痕迹物证的情况。在具体的提取环节,应明确选择干净的取样瓶,并满足于隔绝外界环境的空气保存要求。针对存在着液体形态的痕迹物证,应明确其形态的要求,落实规范方法。

除此之外,涉及到现场中的气体作为物证来实现提取气体痕迹物证的环节中,这就不应通过寻常的器具来开展收集提取的工作,应选择注射器来开展提取处理。在比较好的条件下,应发挥出专门的气体收集器具的优势,以便开展物证提取工作。

在进行提取痕迹物证环节,考虑到不同物证形态的基础上,应落实具体的措施及器具要求,另外还应注意到进行相关在器具上表明出处、名称等基本信息在物证的器具上,这些都有利于后续的物证分析及调查工作。另外,在进行火灾痕迹的物证提取环节,有时候需要结合实际需求来开展二次取证的工作,这就要重视加强火灾现场的保护措施。

4 案例分析

4.1火情概述

这里选择的火灾事故案例则是在居民住宅中,由于火灾造成七旬老人死亡,整体火灾受损面积超过二十平米,部分物品已经被全部焚毁。针对二室一厅居民住宅来说,其建筑结构为五层砖混结构,燃烧区域则是南卧室及阳台位置,其他房间并没有燃烧情况出现。

4.2 痕迹的运用

一是,针对电视机在燃烧中的情况分析,存在着屏幕破裂但没有掉落的情况,仅仅表现为同外框一同向后倾斜,存在着底座和电视机、外框的粘连情况。这样就意味着存在着后倾斜的屏幕,进而存在着破裂情况。电视起火由于自燃,主要是由于如果由于外部蔓延火势而造成火灾的情况,这样大都是呈现出屏幕碎裂落地的火灾痕迹,由此判断火情为电视机自燃。

二是,针对电视机底座后侧存在着烧出的洞,这样就能看出电视机柜下方明显的碳化情况,这样就意味着此位置火灾情况最为严重,也是意味着由于内部而出现的火势蔓延。如果为外部火势朝着电视机蔓延,必将会出现机座的整个外围的灼烧情况,并非单独位置的烧穿情况;

三是,底座火势最大位置也属于电路密集的范畴,这样就是意味由于存在着电气事故而造成火灾发生。同时具体的情况中,电视电源断开的状态,经过了解,老人可能是在家人的建议后切断了电视电源。但依然难以控制电视内部的火情的蔓延,进而发生的火灾事故。

4.3 火灾调查分析

(1)证词与勘查结合

火灾现场勘验工作应符合调查方位内容,通过本案例中进行火灾发生后受害人途经阳台门至阳台位置的调查访问,能认识到前期认定的起火部位的疑问所在。同样,正是通过调查访问方式能明确火灾前的电视机异常情况,这样方可为后续的推断奠定基础。

 (2)通风面积

通过现场勘查工作开展,火灾情况下存在着仅开放一扇位于阳台的门,这样会造成氧气并没有足够充足,也就会造成并没有出现大面积的燃烧的情况。如果存在其他大型通风渠道,这样则会意味着更大的人员伤亡及损失的情况。结合通风面积的情况,可以考虑不同工况下的气象变化、住宅结构等影响因素,这就需要从细节入手来进行综合研判。

(3)高位燃烧痕迹

针对起火部位的重要证据之一的现场的低位燃烧痕迹来说,也应进行符合实际的甄别工作,以便更好地判断是否存在着良好的通风环境,同样,也不能忽视存在着高位的燃烧痕迹的情况。从实际情况来看,西侧电视机柜部位的后墙体上存在着V型燃烧痕迹,存在着已经烧毁的电视机上方吊柜柜体的情况。考虑到此时的痕迹不算典型,V型图痕仅为高出地面0.7m,这些在前期调查中并没有纳入视线。

5 结束语

综上所述,结合火灾调查中痕迹应用的实际情况,通过案例分析的方式来明确痕迹应用的重要性,并能全面推动痕迹取证的顺利开展,也会进而缩短我国的火灾调查耗时时间。针对当前痕迹取证和火灾调查技术的快速发展,重点就是应全面重视做好火情防止工作,不断增强大众的消防安全意识,并保障消防设施的逐步完善,才能符合现代化经济社会的和谐稳定发展要求。

参考文献:

[1]金河龙.火灾痕迹物证与原因认定[M].长春: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

[2]戴侑松.四川某纤维有限公司“3·24”火灾事故原因调查[J].消防科学与技术,2009,28(2):147-149. 

[3]董文俊.一起煤制油品加工车间火灾事故原因的认定[J].消防科学与技术,2009,28(8):624-626. 

[4]崔蔚,张晓颖.南京中环国际广场火灾事故调查分析[J].消防科学与技术,2009,28(9):702-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