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踪法在中医护理质量控制中的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4-19
/ 2

追踪法在中医护理质量控制中的应用

王光明

重庆市奉节县中医院   重庆   404600

【摘要】目的:简要分析追踪法对中医护理质量控制的影响。方法:在我院门诊2021年10月至翌年10月的就诊患者中,随机选取200例进行参考,按照就诊先后顺序将其平均分为对比组(中医护理)与分析组(中医护理+追踪管理),并对2组的护理质量与满意度进行比较。结果:分析组患者对所行护理管理的质量评分与满意度显著高于对比组,组间差异较大(P<0.05)。论:追踪管理的有效开展,可显著提高护理质量,帮助患者改善其生活质量,缓解其临床症状,值得使用和推广。

【关键词】:追踪法中医护理质量控制

近年来,随着我国医疗水平与技艺的提升,患者临床需求有所提高,常规以及中医护理难以达到预期效果[1]。为有效满足患者各项需求,促进其疾病康复,临床需加强对护理干预的质量控制,并在实际工作中融入一定的管理方法[2]。追踪管理作为近年来新兴的护理管理形式,多将患者作为中心,在满足其基本需求的同时,有利于护理质量的持续改进与增强。为验证追踪管理应用在中医护理的实际效果,笔者现开展如下研究。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期间,对我院门诊收治的200例就诊患者进行参考,按照就诊顺序对其进行平均分组。对比组中男54例、女46例,年龄21~43(32.56±1.09)岁;分析组中男55例、女45例,年龄22~43(32.59±1.11)岁,患者各项资料并无明显不同(P>0.05)。

1.2  方法

对比组:研究期间,对本组患者行常规中医护理。

分析组:在对比组的基础上,予以组内患者追踪管理,详情如下:

①成立追踪管理小组。为有效控制中医护理质量,严格落实各项工作,医院应结合实际情况成立追踪管理小组,并挑选几名工作年限较长、中医护理经验较为丰富的护理人员作为小组成员,同时任命研究发起人担任小组组长。组长应带领组内成员对护理的重难点进行分析,并结合患者实际病情,制定针对性的改进方案。

②案例分析处理。组长应定期对组内成员收集的资料以及病历书写记录进行查阅与检查,查看相关操作的规范性。此外,组长应定期对收集的资料进行汇总,并开会进行讨论、分析与整改,优化工作制度流程与中医护理方案。

③加强护理人员的培训。医护人员应加强对护理人员的护理培训与技能指导,以便有效提高其中医理论与操作水平,及时改进与优化中医护理方案。此外,为使医护人员能够积极参与相关工作,发挥其主观能动性,组长应结合医院实际情况,制定针对性的绩效考核与激励制度,对日常工作中表现较为突出的患者进行奖励。

1.3  评价指标

在相关统计学软件的支持下,对患者行护理质量与满意度的比较,若比较数值低于0.05,则表明数据差异明显。

1.4  统计学分析

将统计学软件SPSS20.0作为依据,并在其指导下对相关指标行统计学分析,[n(%)]与±s)分别代表比对计量与计数资料;组间差异较为明显(p<0.05)。

  1. 结果

2.1  比较不同组别的护理质量

分析组患者的护理质量显著高于对比组,数据间差异显著(P<0.05),见1表。

表1  比较不同组别的护理质量±s,分

组别

物质

躯体

社会

心理

精神

总分

对比组(n=100)

12.21±1.21

12.64±1.28

12.71±1.31

13.06±1.42

13.11±1.39

63.73±6.61

分析组(n=100)

18.39±1.16

18.42±1.21

18.57±1.34

19.09±1.43

18.98±1.38

93.45±6.52

T

36.868

32.814

31.270

29.921

29.968

32.010

P

<0.001

<0.001

<0.001

<0.001

<0.001

<0.001

2.2  比较不同组别的护理满意度

分析组患者的总疗效显著高于对比组,就是否存在统计学意义而言,2组数据存在显著不同(P<0.05),见2表。

表2  比较不同组别的护理满意度[n(%)]

组别

完全满意

部分满意

不满意

护理满意度

对比组(n=100)

18(18.00)

62(62.00)

20(20.00)

80(80.00)

分析组(n=100)

32(32.00)

60(60.00)

8(8.00)

92(92.00)

X2

——

——

——

5.980

P

——

——

——

0.014

  1. 讨论

中医护理作为近年来新兴的护理模式,现已广泛应用在各类疾病的治疗中,但由于疾病种类较多,治疗难度较大,从而为护理工作带来了一定工作困难。因此,为完善中医护理体系,提升护理质量,改善患者身心健康,促进其疾病恢复,临床多选择在护理进程中引入一定的管理方法[3]

追踪管理作为常见的管理方法,可通过组织医护人员进行讨论、分析、整改、培训与再追踪检查,发现护理流程或系统中可能存在的风险与失误,在有效巩固与提高护理人员专业技能,促进各项护理措施规范性的同时,有利于整体护理质量的提升

[4]。此外,追踪管理可对中医护理进行全面的分析与判断,在有效找出护理重点与难点的同时,可通过加强护理人员培训、制定考核制度等,达到加强管理、监督力度、持续改进护理质量的目的,从而改进护理质量[5]

分析笔者所得研究效果后可知,追踪管理的有效应用,可显著提高中医护理质量,在改善护理流程,提高护理规范性上效果显著,组间差异较为显著(P<0.05)。

综上所述,追踪管理方法的有效控制,可显著提高中医护理质量,在改进质量控制工作的同时,有利于患者生活质量的改善。

参考文献:

[1] 杨阳,吴莹,陈妍,等. 分阶段培训匹配法结合"交叉式"个案追踪考核法在医院卫勤护理骨干培训中的应用研究[J]. 中华灾害救援医学,2022,10(4):195-199.

[2] 张利丹,张春枝,陈海斌,等. 以追踪方法学为指导的护理干预对急性心肌梗死并心力衰竭的影响[J].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2022,12(4):91-94.

[3] 魏秀芝,王军红,王磊. 追踪方法学联合护理专案对脑血管病患者护理效果及营养状况的影响[J]. 国际护理学杂志,2020,39(14):2651-2656.

[4] 杜志芳,周建华,朱海斌. 德尔菲法和追踪方法学的护理安全管理策略预防精神分裂症患者暴力行为效果观察[J]. 齐鲁护理杂志,2022,28(20):134-136.

[5] 刘玉娟,周楚媛,张丽. 基于追踪方法学的预控护理在预防门急诊输液儿童非计划性拔管中的应用[J]. 齐鲁护理杂志,2021,27(23):59-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