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轨道交通特征论述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4-19
/ 2

城市轨道交通特征论述

刘冠男

230183199211140012

中交一公局第八工程有限公司

摘要: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城市人口和机动车的快速增长,大大超过了城市交通基础设施的最大承载能力,城市交通问题严重影响了城市功能的发挥和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本文深入分析了影响轨道交通特点的主要因素,为我国今后大规模轨道交通建设提供服务。

关键词:城市轨道;交通特征;

引言:现代城市交通的发展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大幅度提高,满足了人们日益增长的交通使用需求,促进了城市的繁荣,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财富。但与此同时,道路拥堵、事故频发、空气和噪音污染、能源短缺等问题也随之而来。由于出行流量和现代城市居民人口众多,客流在一天中的高峰时段非常集中且大致同向流动的情况很常见,难以满足交通需求现代乘客的。完全依靠汽车运输,特别是在大城市和一些快速崛起的中等城市。

国外大城市发展交通的经验也证明,单靠道路交通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城市交通问题。我国极其密集的城市人口和有限的道路空间资源决定了我国应优先发展“人均道路空间资源”能源消耗最少、污染最少的城市轨道交通系统”。重点发展以快速轨道交通为骨干的新型城市公共交通网络体系

一、城市轨道交通的概念

城市轨道是城市地下铁路、轻轨交通、单轨交通、有轨电车、新型交通、高速磁浮列车、市郊列车等城市轨道交通的总称。它们的共同特点是:运量大、速度快、安全可靠、快捷舒适,可在地面、高轮轨、地下和半地下运行。轮轨系统一般有两种:钢轮轨系统和橡胶轮钢轨系统,世界上的轨道交通主要以钢轮钢系统为主,我国是个例外。轨道交通通常采用电力驱动、架空线网供电或三轨供电,自动或手动控制。一般情况下,城市轨道交通距离市区为1公里左右,郊区为2公里左右。但城市或地区之间的高铁站间距较大,否则无法达到200km/h以上的运行速度。

地铁是地下铁路的简称,别名包括地铁、重轨、高速铁路和都市轨道。地铁可在地面、高架和地下运行。地铁是一种大容量客运交通工具,单程高峰期运力可达每小时3万至7万人次,运营速度高达120公里/小时,平均运营速度为30至45公里/小时,与站间距离有关。地铁要求道路完全隔离封闭,从而保证速度和准点,但线路一旦建成,就很难改变,只能考虑延长线。由于建设成本高,地铁通常由市政当局或公共公司所有。地铁信号和控制系统非常复杂,为了满足快速的时间间隔和出地铁。车站一般比较宽敞,有高架站台和自动扶梯,有利于乘客上下地面。地铁一般位于城市核心区或城市内环路以内。

轻轨是轻轨交通的简称,由原来的有轨电车发展而来。1978年3月,在布鲁塞尔召开的第一届国际轻轨运输会议上统一了轻轨的名称,英文缩写为LRT轻轨交通负荷被认为比地铁和常规火车负荷更轻。根据轻轨的定义,单轨交通、新型交通系统、轻轨地铁、轻轨快速交通、高架线性系统等都属于轻轨范畴。轻轨线路有地面、高架和地下线路,地下线路相对较少。建设轻轨的成本是地铁成本的1/3-1/5。轻轨一般位于内城环线外。

二、城市轨道交通的基本特征

目前,全球有400多个城市拥有城市轨道交通,其中5%有地铁,11%有地铁和轻轨,84%有轻轨和有轨电车长达5200公里。发展中国家发展迅速,目前输电线路总长超过730公里,占全球的14%。世界轨道交通分布综上所述,汽车机动性强,门到门出行,但道路面积大,综合运输能力不大,能源消耗大,腐败现象严重;机动性好、交通基础性强的公交车工程简单,造价低,虽然能耗不大,但综合运行速度慢,影响运输能力,造成重大污染;有轨电车项目建设成本低,能耗低,造价低,无空气污染,运行速度慢,较好的运力不高;轻轨运量大,运行速度快,安全快捷,能耗低,无污染,造价低于地铁,但占用地面空间;地铁交通量大、速度快、安全、快捷、能耗低、无污染、不占用地面空间、工程造价高,但综合优势好。

三、因素分析

3.1线路类型

线路类型会影响轨道交通的运营速度和运力、服务质量以及投资成本。根据线路的隔离封闭程度,可分为三种类型:A类线路:完全封闭,无铁路交叉口,具有特殊先行权,如地铁线路,运营速度30-45km/h;B线类型:最线关闭和隔离,具有偏度交叉。路口优先通过铁路道口,保证运营速度快,拥有大部分路权,如轻轨线路,运营速度为25-35km/h;C类线路:只要有小部分线路封闭或隔离,与其他线路分开交通混杂,有很多平交道口,如有轨电车和公交线路,运行速度为14-18km/H。

三类线路与服务质量和投资成本的关系。服务质量A类线路投资成本和服务质量均高于B类和C类线路,但占地面积大,线路变更难度大,灵活性差。

3.2线路结构

线路结构分为地面或半地面布设、高架轨道和地下轨道三种。线路竖向结构对轨道交通建设成本的影响最大。世界轨道交通建设经验表明,一般情况下,地面结构与高架和地下结构的投资成本之比约为1:2:6。如果建设一条15公里长的轨道交通,地名分配系统将耗资约33亿美元,高架结构耗资66亿美元,地下结构耗资20亿美元。尤其是地下结构,造价与当地地质水文条件、施工方式、车站规模等有很大关系,但对

轨道交通技术水平影响不大。

3.3系统技术类型

轨道交通之间的技术差异主要是控制列车的方法。按照轨道交通的管理方式,大致可分为三种技术类型:①司机控制的交通系统;②自动控制的钢制轮轨系统;③手动/自动联合控制交通系统,如有轨电车、胶轮系统等。

3.4服务类型的操作

在分析和选择轨道交通方式时,发车频率和列车运力是必须考虑的重要因素。火车的班次和运力会影响轨道交通系统和乘客的成本。如果发车间隔长,运营成本低,但乘客等候时间成本增加。理论上,全自动控制系统可确保高列车运力。客运量与发车量成正比,发车次数的增加可以增加轨道交通的吸引力。但发车频率与车站设施、列车速度、安全等级等有关。单位运营成本与载客量的关系曲线。当列车班次不变时,列车运力增加,乘客数量也随之增加。随着乘客数量的增加,总运营成本降低,但当列车运力一定时,存在最优客运量,此时总成本最低。

对我国轨道交通特点的描述过于笼统,缺乏比较详细的分析。就轨道交通的概念和意义而言,也比较模糊和不严谨。由于对特性和适用性认识不足,可行性研究不详,部分城市轨道交通规划杂乱无章,时而地铁、轻轨,线网规模远高于预期发展水平。各市要根据本地区实际,苦练内功,加强对轨道交通能源特性的比较研究,选择合适的行车方式和线路结构,促进铁路健康发展。

通过对轨道交通的分析和选择,我国轨道交通概念十分混乱;由于市场和社会的需要,我们必须详细了解它。再次仔细分析,我们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城市轨道交通;例如线路类型、线路结构、系统技术类型、运营服务类型等要素分析;所有这些对于我们了解城市的各个方面都非常有用。铁路我国在城市化进程中建设的高铁线路,应该高起点,着眼城市发展,造福子孙后代。

参考文献:

[1]铁道部科学研究院调查报告,1998.

[2]徐安.城市轨道交通系统技术.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1998.